胡中译,夏俊梅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会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在临床应用中,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08~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类药品的使用现状。
1.1 资料来源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共计8 283张,对处方的数量、用药频度、利用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分析法,各种药物的DDD值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7版)[1],推荐的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文献未收载的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临床用药习惯确定。用药频度(DDDs)可反映药物的使用结构和动态变化,具有加和性,其值越大,反映此药使用频率越高,DDDs=总用药量/该药DDD值;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用药总天数,若DUI>1.0,表明处方日剂量>DDD,用药存在不合理性;DUI≤1.0,表明用药合理。
2.1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概况 2008~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共304 854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共8 283张,占总处方数的2.72%。其中2008年门诊处方102 641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1 662张(占总处方数的1.62%);2009年门诊处方106 057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2 552张(占总处方数的2.41%);2010年门诊处方96 156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 069张(占总处方数的4.23%)。由此看出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苯二氮卓类应用范围广,3年内处方量排前3位的均为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和地西泮注射液,这三种药品处方数占本类药品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2.51%、74.25%和78.94%。分析认为这三种药品均属苯二氮卓类,在临床上常作为镇静、催眠药,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价格便宜,目前临床应用最多。地西泮注射液排列前3位,是因为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留观手术用于麻醉前给药,这部分药品从门诊药房发出,属于正常情况。各药品处方量见表1。
2.2 第二类精神药品各品种DDDs、DUI值 2008~2010年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地西泮片和艾司唑仑片。2008年排第3位的是苯巴比妥片,但2009~2010年,苯巴比妥片的DDDs逐年下降,分析认为,其镇静、催眠作用已被苯二氮卓类取代,抗癫痫作用正在被氯硝西泮替代。氯硝西泮除了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还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氯硝西泮的DDDs从2008年的826上升到2010年的1 328.5,符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应用情况。曲马多片2008~2009年DDDs变化不大,但到了2010年其DDDs大增,分析认为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时手续繁琐,而曲马多用于癌症镇痛、骨折或术后镇痛效果也很理想,所以临床医师比较喜欢应用,但也应注意,长期使用不能排除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的可能,也曾经有引起低钾麻痹的报道[2]。7种药品的DUI值均在1.0范围内,说明笔者所在医院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详见表2。
2.3 用药性别年龄特征 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患者的年龄段以18~60岁的青、中年人最多,分别占本类处方年度的72.2%、72.45%和76.3%,18~60岁年龄段因学习、工作、家庭、更年期等原因,带给他们失眠、焦虑、抑郁等,这是其主要原因。另外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这也与大多数该类药品应用调查结果相似。详见表3。
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患者的年龄段以18~60岁的青、中年人最多,说明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竞争日趋激烈,带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越来越来大,随着人们对自身心理卫生健康关注度的提升,精神药品的使用将逐年上升,我们在青年人、老年人用药问题上,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与用法用量,避免产生精神依赖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表1 2008~2010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数量
表3 门诊各性别和年龄段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5.
[2]平成斌,陈冠容.曲马多引起低钾麻痹[J].中国药师,2007,1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