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标志物少见模式随访分析

2012-04-12 22:14薛文杰王小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少见乙型肝炎变异

余 红, 薛文杰, 王小玲

(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阜宁224400)

乙型肝炎标志物少见模式随访分析

余 红, 薛文杰, 王小玲

(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阜宁224400)

目的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出现少见模式的患者进行随访动态观察,以进一步提高对HBV-M的认识。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定量检测21278例标本的HBV-M,将出现HBV-M少见模式的患者列入随访对象。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分别以 1、2、3、4、5来表示,并以其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21278例标本共检出51例HBV-M少见模式。51例HBV-M少见模式为:①“1”:2 例,②“1、2”:4 例,③“3”:1 例,④“2、3”:4 例,⑤“1、2、3、5”:8 例,⑥“1、2、4、5”:29 例,⑦“2、3、5”:2 例,⑧“1、2、3、4、5”1例。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不同病程可出现HBV-M不同模式的组合,有时只看到一张检验报告单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应动态观察HBV-M组合模式的变化。

乙型肝炎标志物;少见模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随访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全世界流行,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流行区。虽然现在已经发展了HBVDNA的检测,但在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仍然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各项标志物在血清中出现组成了不同的模式。随着检测技术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病毒的变异、抗病毒药物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出现一些少见的且难以解释的HBV-M模式。笔者收集了近年来的HBV-M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HBV-M少见模式的病人进行随访。以进一步认识HBV-M少见模式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标本来源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来我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21278例,其中住院10546例,男性6142例,女性5404例,年龄 1~96岁。门诊患者9732例,其中男性5024例,女性4708 例,年龄1~72岁。

1.2 试剂与仪器 HBV-M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仪器购自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为EFFICUTA。试剂与标准液配套购自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对HBV-M少见模式的标本,于次日重新抽血进行复检做双孔,如仍为HBV-M少见模式,将其列入随访对象,嘱其3~6个月内来复检HBV-M。所有操作均按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规范操作。

2 结果

21278 例标本出现8种HBV-M少见模式,共52例,经次日复查后仍为HBV-M少见模式的有51例。 51例 HBV-M 少见模式为:①“1”:2例,②“1、2”:4 例,③“3”:1 例,④“2、3”:4 例,⑤“1、2、3、5”:8 例,⑥“1、2、4、5”:29 例,⑦“2、3、5”:2 例,⑧“1、2、3、4、5”1 例。 实际随访到的只有 27 例患者。

仅 “1”阳性 1 例随访检测结果为“1、3、5”阳性。 “1、2”阳性 3 例随访检测结果为:2 例“2、4、5”阳性,1 例“2、5”阳性。 “2、3”阳性 1 例随访检测结果为:“2、4、5”阳性。 “1、2、3、5”阳性 6 例随访检测结果为:3 例“2、4、5”阳性。1 例“2、5”阳性,1 例“1、3、5”阳性,1 例仍为“1、2、3、5”阳性,只是“1、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2、5”含量呈上升趋势。 “1、2、4、5”阳性 15 例随访结果为:8 例“2、4、5”阳性,6 例“2、5”阳性,1 例“1、4、5”阳性。 “2、3、5”阳性 1 例随访结果为“2、4、5”。

3 讨论

HBV-M检测均采用TRFIA进行检测分析。TRFIA技术采用三价稀土铕离子作为示踪物,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产物中的荧光强度,以此来定量检测被测物质的浓度。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且测定范围宽等优点。笔者检测21278例标本,共出现HBV-M少见模式52例,经重新抽血复查只有1例两次结果不一致,这位患者第一天结果为“1、2、4、5”其中抗-HBs 为15.5MIU/ml,第二天结果为“1、4、5”其中抗-HBs为9.2 MIU/ml,其他几项结果基本一致。HBV-M少见模式构成比0.2%(51/21278)。

对于1例单独HBsAg阳性,后随访结果为“1、3、5”阳性,认为此患者初次检测时可能为HBV感染早期,HBeAg的浓度还达不到检测的灵敏度,另外机体应答还不完善,或此时正处在窗口期。1例单独HBeAg阳性,由于没有随访到患者的结果,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有很多文献报道确实检测出单独 HBeAg 阳性[1]。 对于 HBV-M“1、2”、“1、2、3、5”、“1、2、4、5”、“1、2、3、4、5”这种 HBsAg 与抗HBs共存的现象,有观点认为是不同的HBV亚型感染,即某一血清型亚型感染后诱导产生了该型的特异抗体,随后患者又感染了另一亚型,原先产生的抗HBs不能中和新感染的不同亚型HBV。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与抗HBs共存[2,3]。还有观点认为HBV基因发生了变异,“a”决定族是与抗HBs结合的关键性位点,此处个别氨基酸的变异足以改变其抗原性和免疫应答,导致HBsAg与抗HBs共存[4]。笔者随访24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有 22 例转变“2、4、5”、“2、5”模式,这基本可以说明有些抗原与抗体共存时只是暂时的状态,它可以随着药物治疗,机体免疫等因素而发生不同模式的转换。

HBV感染患者后绝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HB-sAg阳性,通常认为HBeAg只存在于HBsAg阳性的血清中,但检测出“3”、“2、3”、“2、3、5”阳性的共7例。有研究认为,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模式与HBV S基因区变异有关。HBV-DNA在编码“a”决定族的基因前区,相当于S基因编码122-124a.a之间出现插入变异,可发生HBsAg阴性的HBV变异株感染[5]。还有研究认为:患者HBV感染后产生抗HBs除与HBsAg形成免疫复合物仍有过剩,故HBsAg检测不出[6]。笔者随访到2例患者,几个月后均转换成“2、4、5”阳性。

在检测出51例标本中,检测出HBV-M少见模式主要以“1、2、3、5”“1、2、4、5 模式为主,其构成比为72.5%(37/51)。这两种模式共随访到21例患者,这些患者大多转归为“2、4、5”或“2、5”阳性模式。 他们大多可能是“1、4、5”或“1、3、5”向“2、4、5”或“2、5”模式转换的中间转换模式。对于1例“1、2、3、4、5”全阳性的患者由于没有随访资料,很难做出解释。 从文献中看出“1、2、3、4、5”有向“1、2、5”转变的趋势[7]。

总之当患者感染HBV后,由于HBV在体内感染的阶段不同和在每个个体之间复制的强弱不同,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异以及HBV可能发生的基因变异等原因,使得感染者血清中出现一些HBV-M的少见模式。这些模式多数不是一种较稳定状态,而是处于常见模式转换中的暂时表现,通过本组病例随访证实这一点。由于本次实验出现的HBV-M少见模式的例数有限,随访到的患者更有限,而且只做了一次随访,没有得出更多的数据。这次试验的目的旨在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分析HBV-M检验报告时,遇到那些HBV-M少见模式时,别轻易妄下结论,应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再结合血清HBV-DNA及肝组织学免疫组化等结果,并动态观察HBV-M模式的转换,以期给患者正确的解释,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治疗。

[1]于 强.九江地区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模式变化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89-90.

[2]Zhang JM,Xu Y,Wang XY,et al.Coexist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and heterologous subtype-specific antibodies to HBsAg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2007,44(9):1161-1169.

[3]张振华,彭 静,夏剑波,等.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S基因的变异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9(4):266-270.

[4]Lada O,Benhamou Y,Poynard T,et al.Coexist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and anti-HBs antibodi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influence of “a” determinant variants[J].J Virol,2006,80(6):2968-2975.

[5]Louisirirotchanskul S,Kanoksinsombat C,Theamboonlert A,et al.Mutation of the “a” determinant of HBsAg with discordant HBsAg diagnostic kits[J].Viral Immunol,2004,17(3):440-444.

[6]吴俊庆,吴俊琪,胡焉凡,等.HBsAg阴性,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表现模式的分析[J].检验医学,2005,20(4):331-332.

[7]黄学忠,陈晓飞,林佩佩,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随访[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30-31.

R512.6+3,R446.62

B

1674-1129(2012)05-0470-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2.05.019

猜你喜欢
少见乙型肝炎变异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变异危机
变异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变异的蚊子
发达国家少见“两栖院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Once in a Blu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