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月明 李秀丽 姜凤云 王昭君
(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论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的启示
贾月明 李秀丽 姜凤云 王昭君
(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本文结合《论语》,立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试图为高校《心理卫生课程》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丰富的素材。
《论语》;高校;心理健康资源开发
《论语》为儒家文化,蕴含着中国整个社会的普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对父兄的“孝悌”,对君友的“忠恕”,及发展成“仁”的境界,其精华至今仍经久不衰,其有益成分仍是当代人尤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特定的社会角色要求及心理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八条:1.保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2.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3.意志健全,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练;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5.正确的自我意识;6.适度的行为反应;7.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本文结合《论语》,探讨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的启示。
目前,一些大学生并不能以客观态度去认识、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些自视清高、妄自尊大,有些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还有些行动上不能自律,评价上不能自省,心态上不能自控,情感上不能自悦。这需要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方面,《论语》认为要不断超越“现实自我”,完善“理想自我”,用“日三省吾身”调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培养个体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反省是大学生自我修炼、追求理想自我的不二法门,主要体现在与人交往、对人对事方面。《论语》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朗朗上口的座右铭,“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世》,可见,孔子认为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不会过度关注自我,不会只从自我角度、自己的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及自己与他人行为,不会从自我角度出发采取行动。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力求“君子”的境界,通达于仁义,不断反思,无论对人对事都要有温和的脸色,庄矜的容貌,忠诚的言语,不无端发怒,不该取时不取,对待学习工作严肃认真,立志于达到“理想自我”。
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目前,有些大学生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不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甚至有些有双重人格,为私欲背弃信念和良心,搞阴奉阳违、口是心非,这是孔子所厌恶的。孔子十分注重人格的修炼,他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侑》,做了坏事,得罪了天,怎么祈祷都没用。那么何为良好的人格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即朴素的本质要和文化修养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是个人格健全的人。这与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理论”不谋而合,实际上是强调本我与超我相互配合,处于平衡状态中,不允许任何一方掌控整个人格。
在人格品质方面,孔子更是为大学生树立了楷模,他强调内在品质,认为“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阳货》,即最本质的东西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侵扰,有了这样的内在品质,就可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季世》。关于人格修炼,孔子认为对世界的认识要广泛、深刻、全面,这样才能养成谦和的人格,才能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泰伯》。那么何为“人格之本”?
首先会做事,讲求“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只有到说话时才说话,别人才不厌恶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才不厌恶他的笑;应该取时才取,别人才不厌恶他的取(“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宪问》)。孔子进一步提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世》,是说没轮到他说却先说,叫急躁;该说话了却不说,叫隐瞒;不看君子脸色便贸然开口,叫瞎眼睛。曾子也提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泰伯》,即君子待人接物有三方面应注重: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说话时多考虑言辞和声调,这样便可远离粗暴和怠慢,避免鄙陋粗野和错误,容易使人相信。
其次会做人,《论语》对人的要求比较合乎人性,认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关于做人,孔子认为一要做到“不忧不惧”《颜渊》,因为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这可谓君子的品质。做人二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孔子推崇“少言多行”的人,他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子路》,言语不轻易出口,是一种好的品质,是为了保证“言行统一”,是为了防止自己的行动赶不上,所以《论语》中很大篇幅都在强调“言不过,行方易”的道理,诸如“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做人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有容人之量,学会“容忍”和“宽恕”。这方面《论语》给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启示,如“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等。孔子推崇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的人,这样才能称为“达人”(“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而孔子终身奉行的话便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做人更要有良好的品德。关于如何提高品德、消除怨恨,孔子认为首先付出劳动,然后收获,可以提高品德,批判自己的坏处,不去批判别人的坏处,可以消除无形的怨恨,且德高者人不乱批评人,不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无根据的猜测别人的不老实,却能及早发觉。《论语》中讲到,子贡讥评他人,孔子教育道:“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宪问》,可见,孔子讨厌背后说人闲话的行为。孔子进一步提到德高者看得明、看得远,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诬告在他那都行不通。孔子还认为德高者可做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还可做到“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季世》,这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坐标。
关于学习,始终困扰着大学生的是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这方面,孔子认为首先要强化学习的内在动机,要“乐学”和“好学”,因为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可见学习是需要热情的,这是自觉性来源的基础,这也就鼓励着我们的大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在学习内容方面,孔子强调博学多闻,他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即“文、行、忠、信”《述而》,可见,“博闻强识+人脉”对每个人的成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为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提供了范本。
关于学习方法,孔子强调学之有道。首先要“学而时习之”《学而》,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酬酢;纵使书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从中不难看出,孔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实践,获得能力的最好方法亦是不断地练习。其次,强调学习要靠意志,持之以恒,不甘落后,要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的境界。再次,孔子强调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耐得住孤独,所以“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孔子还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不在于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最后,孔子强调学之有道,“一以贯之”《卫灵公》。孔子并不是多多地学习又能记得住的,他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那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做到“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疑心重重、妒贤嫉能、自私自利、孤芳自赏、与集体格格不入的人,这些不健康心理是大学生必须努力克服的。《论语》十分重视朋友在自我修养中的作用,“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且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关于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也有独特的看法:“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世》”即要与正直、宽容、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不要与有不良嗜好、谗言献媚、讲话夸夸其谈却无实质内容的人交朋友,且“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至于如何交往,孔子强调一要“言而有信”,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杜绝“巧言令色”,只有真诚和坦荡,才能换来桃园之情。其次,要注重礼节,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礼”体现在社会交往中的方方面面。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可见,不懂礼无法立足于社会,且“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因此,知礼懂礼是人际交往的一把钥匙,那么该如何用礼呢?孔子提到“席不正,不坐”《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乡党》等,这依然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认识,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为社会所接纳。且一旦发现自己的愿望、需要与社会的发生矛盾冲突时,能迅速调整自己的期望与态度,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不逃避现实,也不背道而驰。《论语》强调“学而优则仕”,鼓励积极入世,这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谋而合。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如果有一块美玉,要将它卖给识货的人,实现其自身价值,这亦是鼓励学生把自己毕生所学之精华报效于社会,积极地完成自我实现。《论语》认为要完成自我实现,需做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那么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呢,孔子认为“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这为当代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警世箴言。
《论语》中蕴涵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仅就以上几个方面作了一些论述,其它文化精髓有待我们继续去开发。《论语》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也为高校心理卫生课程注入了活力,可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能治人。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心理卫生课程中融入《论语》的教学,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习平台和模板。我们可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体教学模式为:以心理问题为课程切入点,在知识学习、传播心理健康观念的基础上,纳入活动课程,应用情景教学并结合相关心理咨询案例,适当给予学生团体辅导和咨询,在此教学中融入《论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力量,让学生自行学习、探讨,实现教育资源的自主体验和学生心理品质的潜在升华、内在生成。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规划出了人生自我实现的几个阶段,其中十五岁到三十岁的立业期是个关键期,尤其是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独特而成熟的人格、情感、认知及坚定的意志,也开始在满足认知需要的同时,追求着自我实现,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将为大学生完成自我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期望本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对高校心理卫生课程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启示作用。
The Enlightenment of“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to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sources’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 Yue-mingLi Xiu-liJiang Feng-yunWang Zhao-ju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00,China)
Based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root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sterpiece“The Analect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vide necessary basis and rich material for“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Curriculum”.
the Analec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sychological health resource development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H319
A
1008—6772(2012)04—0045—03
2012-7-18
贾月明(1984-),女,河北万全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李秀丽(1985-),女,山东临沂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姜凤云(1970-),男,辽宁奉承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王昭君(1982-),女,辽宁大连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是海南省琼州学院2011年度科研项目《<论语>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QYQN201118)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