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介明 张新明
(1 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 沅江 413100;2 湖南省益阳市林科所 益阳 413000)
南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地处湘鄂2省边陲、湖南省西南部,由洞庭湖逐步淤积而形成的平原陆地,是典型的平原湖区。丛生竹具有生长快、伐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的特点,加快发展以丛生竹为主的竹产业已成为平原湖区林业中的“短、平、快”产业之一。
湖南省南洞庭湖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仲夏多雨易潮、夏末初秋多旱、冬季严寒期短等特点。年均气温16.2~l6.9 ℃,无霜期298~310天,极端最低气温-11.4 ℃,极端最高气温为39.3 ℃。年降水量1300.0~1400.0 mm。由于区内气温较高,日照时长,有霜期短,为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
湖区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地貌为起伏很小的浅盆状平原,西部低丘、微起伏,陆面海拔29.0~33.5 m;东部低平辽阔,河湖星罗棋布,江湖水网交错,季节性水位变化大,水涨为湖,水落为洲。成土母质以河湖沉积物为主,占95.0%,其它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板岩、页岩风化物等;pH值7.5左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丛生竹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南洞庭湖地处洞庭湖区腹地,森林资源贫乏,特别是南县历史上无森林植被可言。经过几十年艰辛努力,初步形成了生态公益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同步发展,网、带、片、点相结合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1]。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区才开始栽培竹子。当地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引种慈竹、青皮竹、水竹等部分散生型和丛生型竹种,基本上呈零星分布,没有集中连片大面积种植。据初步调查,在南洞庭湖地区主要引种栽植了慈竹、青皮竹、水竹等数种丛生型和散生型竹种,分布面积约66.67 hm2。这些竹种资源虽然没有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但目前生长状况仍然良好[2]。可见,丛生竹在南洞庭湖地区是适生的。
位于南洞庭湖畔茅草街镇的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丛生竹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加工企业,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3.0 万t竹浆、3.0 万t竹纤维,预计年消耗竹材30.0 万t。而南洞庭湖地区林地面积少,森林资源欠丰富,林产工业原料供给不足,发展丛生竹是增加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3]。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对竹材原料的需求,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维护南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需在南洞庭湖地区建立一定规模的丛生竹生产基地。因此,从2008年开始,南洞庭湖周边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南洞庭平原湖区有限而又零星的林地资源、肥沃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地理资源,相继出台了“按退耕还林项目给予3300.0 元/hm2造林补贴”、“每成活1株政府财政补贴1.0元”等优惠政策,鼓励、倡导农民积极栽植丛生竹。
南洞庭湖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可供种植竹子的土地基本上属于沟、港、渠及“四旁”土地,且大部分土地呈线状或者小面积斑块状分布,周边都是水域或农田。丛生竹没有横走地下的竹鞭,向四周辐射生长的能力比散生竹弱,并且入土深度也比散生竹浅,所以南洞庭湖地区适宜发展丛生竹。
笔者先后从本省湘西、常德以及四川、江西等地引进慈竹、青皮竹、撑绿杂交竹、黄竹、撑篙竹、绵竹等丛生竹种,进行了繁育和造林,取得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丛生竹的无性繁殖方法很多,在南洞庭湖地区常采用埋秆育苗法。埋秆育苗又分斜埋秆法和直埋秆法。由于斜埋秆育苗的母竹竹秆绝大部分都埋于土壤内,其长度远比直立埋秆育苗的长,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大,竹秆的水分蒸发量小,地温也要比空气温度高,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比较多,所以成活率比较高,发笋量大。所以,实践中应多采用带蔸斜埋秆的育苗方法。
3.1.1 圃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运输便利,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育苗圃地。以肥力中等以上、结构良好、土质疏松的壤土为最佳。
虽然丛生竹地下鞭根系统向四周辐射生长的能力比较弱,但因带蔸斜埋秆的育苗方法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仍然采取全垦整地。深翻30 cm左右,细碎土块,平整土面,开排水沟,清理土壤中的灌木杂草、石块、树兜等杂物,有利于竹子地下鞭根系统的生长发育,减少灌木杂草的生长。结合整地,撒施450.0 kg/hm2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撒施1500.0 kg/hm2枯饼、750.0 kg/hm2磷肥作基肥。
3.1.2 繁育季节
丛生竹的繁育季节以2~4月较为适宜。一方面大多数丛生竹是下半年生笋成竹,经过几个月的营养生长,进入生长停止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营养积累过程,为初春进行个体繁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繁殖材料。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竹体还处于休眠状态,尚未萌动,是丛生竹繁育的黄金季节。此后气温回升,雨量增加,空气湿度加大,竹液开始流动,鞭笋迅速分化生长。
3.1.3 带蔸埋秆育苗
取1~2年生、地径1.0~3.0 cm、枝下高1.0~1.5 m、无病虫害的健壮竹株作为繁育母竹。取苗时,用利凿切断其秆柄,以免损伤鞭芽,取出母竹,砍去竹梢,修剪过长的枝条,斜口截秆,留秆长60.0~70.0 cm、2~3个竹节。栽植株行距70.0 cm×100.0 cm。
挖70.0 cm×30.0 cm×30.0 cm长型穴,将截取的带蔸母竹竹秆与地面呈5~10°的倾斜角斜埋于穴内,露出地面5.0 cm,其余竹秆全部埋在地下,覆土踏紧,浇水淋湿土壤。在秆茎2侧孕育出笋芽,随后抽笋长成新竹,以后每个新竹又从其秆茎2侧抽笋成竹,这就是带蔸埋秆育苗的生长特点。
采用带蔸埋秆育苗,以苗繁苗、以苗造林,能加快繁苗速度、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表明,慈竹成活率达到75.0%以上,青皮竹、黄竹成活率在65.0%以上,其它竹种因不耐冬季低温,成活率只有30.0%~45.0%。
3.1.4 苗期管理
保持分蘖前适当遮荫、浇水;幼苗开叶后,经常除草,在中期浅锄圃地1次,并追施0.2%尿素溶液或清人粪尿;进入分蘖期或出节后,可用10.0%~40.0%腐熟人畜粪等追肥;最后一次追肥,一般不得超过8月底。
3.2.1 植竹
选择土壤肥沃湿润、土层较厚、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作为造林地。采用穴状整地,穴的规格为60.0 cm×60.0 cm×40.0 cm,每穴施复合肥0.25 kg,细碎表土,充分拌匀后回填入穴。于1~2月间竹子休眠期造林,密度为3.0 m×4.0 m或4.0 m×4.0 m。选取1~2年生、地径1.5~3.5 cm、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竹株作为造林母竹,连蔸挖出,截去竹梢,留秆1.5~2.0 m, 每丛3~5株,浆根栽植。其实,竹苗造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4~7月阴雨天造林效果最佳。栽后填土踩实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3.2.2 管理
新造竹林郁闭度小,光照充足,易生杂草,为了防止水分、养分的消耗及病虫的孳生为害,需要及时除草。一般每年除草松土3次,从5月份起,每隔2个月除草1次。也可在前1~2年,间种黄豆、芝麻、油茶等农作物,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可达到覆盖林地,起到以耕代抚、促进竹子生长、提早成林的目的。
竹子生长快,肥力消耗大,必须施肥补充养分。一般以春、夏施用尿素1500.0 kg/hm2,冬季施复合肥1500.0 kg/hm2较为合适。有机肥属于长效肥,在水分、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缓慢释放养分。也可以结合中耕除草施厩肥75.0~90.0 t/hm2。
发生虫害时,可用80% 敌敌畏乳油0.125%溶液喷杀,防治一字竹象甲;利用无公害仿生制剂防治黄脊竹蝗1~3 龄跳蝻,致死率达98% 以上;常见虫还有卷叶虫,可用稀释的乐果或敌百虫就可控制虫害,效果较好。
湖南是我国竹类植物由南到北自然分布的过渡性地带[4],不是丛生竹的分布中心,仅有慈竹等少数竹种在南洞庭湖有零星分布,其它竹种能否越冬成为关键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区域化中试成功后,才能大面积推广。试验表明,撑绿杂交竹、撑篙竹、绵竹等竹种因不耐冬季低温不适于南洞庭湖地区生产栽培,适于在南洞庭湖作为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主要竹种为慈竹、青皮竹和黄竹。
目前环洞庭湖地区的林木资源主要以杨树、水杉、池杉、落羽杉即“三杉”等落叶树种为主,树种比较单一,常绿树种比例较小。随着丛生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逐步增加常绿树种面积,将对稳定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1]任健.南县平原林业发展的思考[EB/OL].[2009-10-11].http://www.hnforestry.gov.cn/listinfo.aspx ID=210317.
[2]陈建华,何志国.南县丛生竹引种育苗试验[J].经济林研究,2010,(2):78-81.
[3]管远保.南县发展丛生竹之我见[J].湖南林业,2008,(8):24.
[4]张新明.湖南特有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应用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09,28(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