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洋,邓伟娜
(黄淮学院数学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着辅导员人数少、管理班级多等特点。而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由于所带学生情况多样、班级各项事务繁多、学生住宿分布场所不集中等原因,造成工作量大、学生管理困难。另外,学生管理涉及方面也逐渐增多,已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向学生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拓展,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分量和责任。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就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以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广义的讲,各大高校中的班干部是指: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等,在班级中还存在党支部成员、团支部成员、学生会成员等,这些学生干部统一均为班干部,但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中心仍需以班长为主。因为班长作为一个学生班级中的核心人物主要负责配合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各项事务性工作。团支书或学习委员作为班长的得力助手,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班干部的选择主要是涉及到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的选择。
优秀的班干部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生命力,所以辅导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筛选合格的学生干部。先要确定择才标准,然后通过全面细致地观察、与学生互动交流等了解学生对班干部的评价。
班干部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如下八点:①过硬的政治素质;②表里如一的行为方式;③良好的专业成绩;④高度的责任心;⑤团队精神;⑥必要的工作经验;⑦可预见的发展潜力;⑧恰到好处的创新精神。
有了以上这些主要的择才标准,辅导员再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能”最终确定班委。而责任心强、班级管理能力强、执行效率高、能切实按照辅导员的要求执行各项任务、学习良好、能及时将同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反馈给辅导员等等综合素质的同学,可重点列入主要班干部考察对象。
一般地,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由辅导员指定和班级学生民主选举。不同的组建方式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运用时应注意随着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以达到扬长避短的优化效果。
辅导员能准确、顺利地做好每项学校、学院的各种规定和政策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班干部的协助完成。辅导员对班干部的培养和激励,主要在于培养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增强集体荣誉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勇于承担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通过日常班级管理不断提升决策、执行、协调等综合能力,在同学当中树立良好典范。
对班干部的激励,在于辅导员充分了解班干部的所需,以给予其适度奖励。在大学校园中,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选班干部主要是渴求班干部的荣誉感和所能获得的锻炼机会,因为作为班干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度和提高其在学校环境中的“地位”。辅导员对于班干部的激励,可以考虑对班干部予以肯定和公开表扬;对于品德正直、工作有激情且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班干部,在评定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时予以适度加分等措施。但激励措施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目标。首先,应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学生干部中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班长作为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应承担对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同时团支书和学习委员等其他班干部应充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主要范畴,并鼎力协助班长的工作。特殊地,在班长工作不便时,其他班委应该及时履行班长的职责。
其次,应明确班干部工作的标准和质量。只有辅导员明确工作要求时,班干部才会按照辅导员的标准执行。对于个别执行效率不高的班干部,如果通过批评和教育等方法仍收效甚微时,经过培养和观察确实不符合班干部的标准可及时组织班级重新确定。
加强学生干部工作监督。由于班干部仍为学生,受年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心智成熟度等原因影响,其思想认识可能受到限制。辅导员在分配给班干部工作后仍需加强对其的工作监督,可以要求班干部对所分配工作及时汇报,例如工作的进展程度、遇到的困难等等;或者从广大学生中多了解情况,以加强辅导员对学生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监督,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
提升班干部的沟通能力。提升班干部的沟通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班干部的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向辅导员工作汇报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是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班干部对上要面临着辅导员、对下是较为复杂的服务对象,甚至是个别同学的不理解,班干部承担的压力要高出普通同学许多,所以辅导员应主动培养班干部的主动汇报意识,并经常关怀班干部,和班干部深入沟通了解情况,准确掌握其心理动向。
综上所述,班干部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必要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辅导员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激励班干部,充分调动起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对班干部优化管理带动对所有学生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务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3]何金彩,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