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美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正是在这方面,现实中美育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把它作为学校陪衬课,大走形式,甚至搞得不伦不类,使当前美育课大打折扣,令人失望。其实,教育作为育人的工程,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就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美的规律思想,认识审美教育的作用,客观有效地促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类实践过程的创新精神,是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美的规律是对美的现象,对美的世界的深化认识。人类都是根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思想,美的规律任何时候都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即人们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限制,随劳动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能从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观点综合创造美,这说明人类对美的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随实践的发展而深入发展的。人类在劳动实践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途径,不断拓宽了美的思路,提升了审美的观念。任何时候,历史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因而美始终象征着人类劳动的崇高品格。
美的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也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的概括。另一方面则是按照人的内在标准,既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标准,把人的思想和感情,以至激情、热情都对象化到产品中。因此,美的规律实质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思想和情感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
美的规律始终都是从人的本质方面来体现的,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和他的受动的感性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马克思说,它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人类实践活动。既然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美的规律总体离不开客观尺度和主观尺度这两者统一的目标,它既是对每个物种尺度的肯定,又是对人的固有尺度的肯定,它既是肯定美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美的主体性和精神性。
美的规律既然是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按照人固有的尺度,也就是按人的本质力量的尺度,很明显,它是对于客观和主观本质力量的肯定。任何规律都包括美的规律,都是事物本质的关系,事物本身的表现。因此,它必定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乃是内容的固有表现。物体的普通尺度本身,就包含着对物种本身内容的肯定,人的固有尺度,就包含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容规定。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美的规律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因而也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类实践活动,是按照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美的规律来造型,就是对于形式美的最高要求。
由上看出,对于人的主观世界来说,美的规律存在与客观世界中,但从人参与改造过程来说,美的规律也同样反映和表现在人的主观世界里,并且外化为客观规律的创造物。文艺家创造的美,劳动者创造的美,所表现的美的规律,就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就是每个物种标准和人的本质力量标准的统一,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总之,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科学论述,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理论根据,只有遵循美的规律,才能自觉主动地开展审美教育,使审美教育真正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人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过程。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通过人的审美感体现出来的,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最高境界,它更深刻体现着人的本质和实践的客观性。真善美的统一,历来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全部价值的高度统一,它意味着人类在实践和认识中从必然达到高度的自由。美的追求实质就是人对自由的追求,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化外部必然为自我目的和支配现实的能力。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客体外在尺度相互转化和统一,是自由的根本保证,是美的规律的真实体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始终是相统一的,认识世界是通过人的认识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离开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人应逐渐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来促进客观世界以及人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完善和发展。改造主观世界,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投身于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提高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世界变得更善、更美。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的最新理念,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重视精神文明,就更应该重视教育,就要特别注重人的审美观的培养。在今天的世界上,缺乏审美教育的教育者是不完整的人,是畸形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审美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今天,我国教育肩负培养未来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更是迫在眉捷。美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审美教育就是要用美的规律、美的观念、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力量去感染和熏陶人纯洁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美化人的生活,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理解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形成键康的审美清操,并以实践为基础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心灵美和行为美。加强美育可使人审美能力提高,审美修养丰富,自觉地从事美的实践和美追求,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其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健康完美的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而生活就应该是有色彩的。”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天地,丰富的生活是愉快的生活,更是自由的生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现实课堂,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绘画、唱歌、跳舞、创作等各种艺术活动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艺术的创造性表现现实的能力,就必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在主动选择中自觉地参与到美育培养活动中来,不断从美好的事物现实中获得愉悦感,丰富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情操,自觉抵制现实中各种歪风邪气和杜绝不文明的行为。同时,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美育的外部环境条件,在人与自然谐调发展主题高奏的形势下,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在体验中更多地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更多的乐趣和灵感,陶冶情性,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加深对美的感受,使他们留恋大自然,增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审美观和创造自然美的能力。人为美而生活,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人生不能没有美,缺乏美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正是从这方面来说,美是生活的精华。美好的人生,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热爱生活就是崇尚美。
素质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身心完美。美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长抓不懈的。学校美育是通过文化艺术和借助于人和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懂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美好的事物,厌恶丑恶的东西,并注重在文学、艺术、音乐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培养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正确表现美,善于创造美,从而不仅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使他们立志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学校美育重在于德、智、体发展的基础上,灌输美的思想,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说“美是智慧的卫士”。是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从书本上认识客观世界,除采取科学的方法外,更多的要使学生在“智慧卫士”的保护下,采用艺术的方法,将现实世界、现实生活活灵活现地再造出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热情。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更能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的认识,使他们的知识更加丰富,在学生智力发展过程中不断受自然美、现实美的熏陶,受艺术形象的感染和艺术技能的训练,因而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随之不断提高。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典型化,更能集中反映事物的本质,从而给他们提供区别善与美的标准,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人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学校的美育正是要运用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以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美育是今天学校全面发展性的教育,学校实施美育不能搞形式、走过程 ,要以智育为基础,通过美育有目的的促成。智育和美育的紧密渗透,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和创造美,拓宽智育的发展空间,奔放素质教育的活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放思想实质就是创造美的思想,大胆地想,大胆地干,大胆地闯,要以美的规律为前提。才、学、识是人才的基本素质,而胆是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惟胆能生才”,胆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美的想象力。歌德曾说过:“艺术想象所以能展开是有条件的,除了作家本身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外,另一方面便是要有敢于想象的胆量。”美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美的魅力,在于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去雕琢。时代日新月异,祖国建设蓬勃发展,美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与时俱进,不为陈规旧说所囿,敢于向传统中的消极力量斗争,创造美的思想更是牵动有志青年学生的神经。能否创新,勇气和胆量则关系到每个人敢不敢创新,一个人倘连创新的勇气都没有,那他就根本谈不上创新。相反,一个人敢于创新的话,在实践活动中,他的才情必然能够随之而发展,对美的渴求欲望才会更加激烈,自我发展更能达到社会化。创造美的思想和美的规律是统一的。黄庭坚说过:“胆欲大而心欲小”,这句话启示我们,胆是有特定内容的,创造美的胆是建立在美的规律基础上的,是与每个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可分离的,与此仅表现自己,谋求个人声誉是有根本区别的。正因为如此,“胆欲大而心欲小”是相辅相成的。艺高人胆大,人敢于坚持真理,相信科学,才能无私无畏,才能使美在真的基础上引导人的创造美的思想不断向现实美转化,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总之,加强审美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美学理论的修养,从审美的角度去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和美化世界,既改造美化客观世界,又改造美化主观世界。在不断的审美教育实践中,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素质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