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图书馆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孙 艳*
重点学科也称特色学科,它的建设程度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学术水平和社会核心竞争力。因此,重点学科建设已成为高校的龙头工作。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面向重点学科的服务新途径。所以,服务创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当今世界,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孤立地发展,每个学科用户都需要本学科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同时,基于互联网科学交流站的快速发展,使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体都不能局限在封闭的环境中谋求发展。学科用户已能不分学科、不分时间和不分地点地在科学交流站进行交流和协作,学科发展已呈现出一定规模的集体发展。在这种科学环境下,重点学科用户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即获取文献信息的技术手段先进了,对文献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提高了,不再满足于文献信息的简单供给,而是需求知识化文献信息了。
当前,重点学科已成为一所高校的形象和代言人,它的建设成果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社会核心竞争实力。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核心竞争力,每所高校都在大力推进自己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要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本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和特点,找到服务重点,快速融入到重点学科建设中去,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新要求。
过去,传统的沟通方式是用户通过与工作人员的面对面交流或利用FAQ(Frequently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在线交流来获取信息;现在,用户除了上述传统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博客、短信、信息共享空间等多种渠道来获取文献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便捷性,使得虚拟的信息共享空间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在信息共享空间,重点学科用户可以和任何个人或团体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各种网络交流手段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也可与他人协作,并能随时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文献信息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文献信息创造者或文献信息使用者。
在先进的网格技术和文献信息处理技术影响下,文献信息源的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形成了印刷型文献信息源、电子文献信息源、数字文献信息源(白色数据、灰色数据)并存的局面。其中,数字文献信息源以它的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为重点学科用户获取文献信息提供了便捷通道。文献信息源的表现形式也从静态的单一媒体(如传统的文本、图片等)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将文献信息立体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1.文献信息资源采购范围不广。目前,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是以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采购为主,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远远不能满足重点学科用户的需求。即使是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对于能及时反映重点学科最新动态和科技成果的外文原版期刊,也由于价格昂贵而减少了采购的数量和种类。而且,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监测、搜索做得也远远不够。
2.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不高。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仍处于自然状态,没能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没能从用户需求出发,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提炼与挖掘。对于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简单地从一种载体形态转换成另一种载体形态的翻版。尤其是对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大量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仅局限于提供简单的链接导航服务。
重点学科用户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学术文献信息服务,需要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实现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的无缝链接。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专家还比较少,服务不能覆盖所有重点学科,服务范围受限制,服务尚不普遍,仍有一定比例的重点学科用户对学科化服务不太了解。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人员构成简单,知识结构老化;学科专家的选拔和培训制度、评价体系和记录机制不完善或没有建立;工作方式单一,重点服务也不完备,缺乏为重点学科用户量身定做的深层次服务。
面向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服务应是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增值服务。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处于等待重点学科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还不能融入到重点学科用户中去,主动分析和预测他们潜在的文献信息需求。文献信息服务的形式仍以代查代检和文献传递为主,跟踪报道和个性化服务虽已展开,但还未做到系统化与专题化。服务的层次还处于简单的借借还还,没能实现文献信息的知识增值。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还局限于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和购买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与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对其他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如会议文献、灰色文献、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涉足甚少。
高校图书馆要立足本校的发展目标,从重点学科需求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力求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系统性与全面性。加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包括在文献信息资源采集中应兼顾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灰色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其他载体文献信息资源,兼顾文献信息资源载体使用权的购买,还包括与其他图书馆的通力协作。尤其要加强网络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在遵守版权保护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挖掘和保存,使其变为本馆特色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和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当然,封闭自建式采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还要与具有相同、相关重点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建立学科联盟,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文献信息资源范畴。通过对本地和网络的学科相关知识的集成,利用开源软件搭建重点学科知识库平台,实现知识产品的传播、出版、保存、管理、共享与利用等功能。重点学科知识库应该具备开放性、专业性、学术性和共享性,其内容应该包括相关的学位论文、教授著作、教师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智力产品和数字对象。重点学科知识库不仅能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提高高校的知名度,还能促进本校特色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打造结构合理的学科服务团队是实现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无缝链接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图书馆要组建一支以学科专家为核心,教师顾问、学生顾问为重要组成人员的梯式学科服务团队。学科专家由具备学科知识又精通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师顾问由图书馆聘请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学生顾问由重点学科学生干部担任。教师顾问可以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促进教师和图书馆的沟通、提供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重要文献信息。学生顾问可以促进学生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科服务团队的这种组成结构,有利于重点学科服务的针对性。
介入式全程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围绕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而展开的全方位、大空间、立体型服务。在这种服务方式中,学科专家已从联络员、咨询员与培训员的角色转向直接介入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全过程的参与者,即学科专家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重点学科用户的文献信息需要,来协调图书馆各方面的力量,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与集成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介入式全程服务有两个特点:一是即时性,即能够随着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即时更新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做到随变随换。二是介入性,即学科专家介入教学和科学研究全过程,介入知识库建设、用户培训、参考咨询等整体工作流程,将服务内容和整个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
当前,原始文献信息的简单服务已不能满足重点学科用户的需要,同时重点学科用户往往没有时间或无力从泛泛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中寻找自己急需的信息与知识,因而从重点学科用户文献信息需要出发,开发重点学科知识库,集成具有学科属性的知识产品,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科知识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学科知识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对重点学科用户做深入的了解和沟通,根据重点学科用户当前的实际需要,搜集、组织、提炼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然后向重点学科用户提供服务,解决重点学科用户当前的文献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融入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当中去,实时掌控重点学科用户的实际需要,运用信息研究与分析手段,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学科支持,实现高校图书馆从中介者到参与者、合作者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IC)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为重点学科用户学习和研究的学科共享空间(SIC),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创新。学科共享空间融合了信息共享空间与学科化服务的双重优势,兼有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的特性,按照重点学科用户的需要整合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空间,通过一站式服务,全力支持重点学科用户的学习、交流和科学研究活动,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在这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构建的财务管理学科共享空间,由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图书馆的学科专家现场或在线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一站式文献信息服务,培养重点学科用户协同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实现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大大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体现出高校图书馆主动、开放的服务意识,深受重点学科用户的欢迎。
[1]zengting.基于DSpace的清华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EB/OL].(2009-11-23).http://tgw.lib.tsinghua.edu.cn/case/160.
[2]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数字化部.“中国农业大学知识库”简介[EB/OL][2011-02-08].http://www.lib.cau.edu.cn/syzl-2.htm.
[3]王燕海.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与研究所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学科化服务中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88~90.
[4]胡可东.面向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73~74.
[5]王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8):70~75.
[6]何丹青.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5~17.
[7]陈嘉慧.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8):67~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