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外语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3; 2.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28)
在美国文学史上,始于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时期为美国文学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篇章。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达了顶峰并产生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即超验主义。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他是19 世纪上半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为超验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为流传,成为美国自由传统的一部分,而且在世界上也被认为是极有价值的一笔文化遗产。爱默生所提倡的超验主义共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对精神或“超灵”的强调。超验主义者认为精神或超灵是宇宙的中心。超灵是一种存在于自然和人类中间代表着真、善和美的能量,是万事万物的来源与组成部分,它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这种观点颠覆了18世纪牛顿的机械主义世界观,18世纪的人们摆脱了诸多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认为世界是在一定规律的支配之下由物质构成的,这种认识导致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层面。而爱默生所倡导的超验主义观念反对美国忽视精神世界,从而走上一条机械资本主义道路的趋势。他欲将人们从片面追求物质的道路上拉回到追求精神生活的轨道上来,呼吁人们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其二,对个人和个人主义的重视。超验主义者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是超灵的一部分,都在分享着超灵的荣光,唯因如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变得神圣起来。既然社会是由一个个生命体组成,那么社会的提升与进步只能通过构成社会的每个分子的提升与进步来完成。为了担负起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人生的主要目标就应该是自我完善、自我休养和自我进步。像爱默生和他的同伴梭罗这样的超验主义者一直教导人们,如果想要为完善自己而付出努力,那么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这种重视个人的观念显然与以上帝为中心的天主教思想不同。他提出这一观念是因为当时新英格兰的工业化进程愈演愈烈,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诞生使每个人都成为美国这台庞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人们的个性丧失殆尽,人们没有了各自独立的特征而趋于统一化。他指出,资本主义破坏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蜕变为各种各样的物件——机匠蜕变成了一台机器,神甫蜕变成了一个空架子,律师蜕变成了一部法典。看到这种趋势,超验主义者积极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以及恢复个性的意义。其三,对自然的重视。超验主义者强调自然的影响,主张自然是上帝的象征和超灵的外衣。对于他们而言, 自然并不是没有生命的简单物质存在,它是能够影响人类心灵、启迪人类心智的鲜活生命体,就像英国消极浪漫主义者华兹华斯所说的那样:“大自然具有治愈人们心头创伤的能力”。[1]106因此,超验主义者主张:“回到自然,感受它对你的影响,灵魂会再度完整。”[2]25这句话的寓意当然是指自然的物体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是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的象征。在所有爱默生的作品中,自然都成为超灵存在或者个人与上帝交流的完美载体,在超验主义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爱默生的《论自然》、《论自立》和《美国学者》等几篇著作出发,具体解读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19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一个思想动荡时期,随着美国政权的巩固和壮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奴隶制、物质至上主义、滥用童工及政治腐败,这些使美国陷入了困境,而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对物质的过分重视推动当时的思想家们抛开物质转而做精神上新的探索,追求一种不同于物质的新的精神价值。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之下,爱默生于1836年发表了他阐述超验主义观点的第一篇重要作品《论自然》。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自然观组成了他超验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自然》一文中,爱默生从欧洲大陆浪漫主义运动中吸收了许多有益学说,在论述自然的本质时他提出:“每种自然现象都是精神现象的外衣和象征物,在自然界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一种强大精神的存在。”[2]56这些观点与加尔文教机械命定论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在19世纪资产阶级殖民者的眼里,自然界,譬如美国广袤的西部荒原和辽阔的原始森林,只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开发对象和财源,在伐木机器的轰鸣声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这一切就像詹姆斯·库柏的小说《拓荒者》中所描述的那样。爱默生则呼吁人们撇开自然相对于生活的实用价值,用全新的浪漫主义眼光看待自然界,捕捉其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灵性。他认为从整个自然界中就可以发现神对人的启示,人们应该用更直接的方式和自然交流。他指出:“我们的先辈正视神和自然界,而我们却要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跟宇宙和自然建立起一种更直接的关系呢?”[2]89这种观点的提出实际上倡导的是新大陆的精神独立,强调的是突破与创新,他呼吁人们相信自己的“直觉”, 不要依赖别人或过时的知识及精神。
爱默生认为深邃的大自然相对于人来说是有着教化作用的。在该文中,他说:“自然界就是思想的化身,又转化为思想,每一种存在物都在教育着人们,因为一切存在形式都注入了智慧。”[3]101这也就是说,自然界之中存在着很多指导人们行动的真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依照爱默生的观点,自然界不仅向人们揭开了物质规律,而且还能启示道德真理。他说:“道德法则安居于自然界的中心,光芒四射。”他举例说:“谁能料到被海水拍打的岩石竟向渔夫启示了坚毅?”[2]153在这里他用自然界的启示代替了神的启示,是对加尔文教神学思想统治的一大打击,即使从现代人的目光来看,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直接交流、和谐相处的概念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爱默生所处的年代位于美国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期间。经过独立战争的洗礼, 美国人民逐渐摆脱了英国的统治, 建成了独立的国家。自此之后,新兴的美国也大力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文学是社会变革最直接的的反应,在1776—1865年间出现的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学艺术上的繁荣就充分体现了美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在文学上独立的强烈要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爱默生创作了《论自助》以宣言个人主义并号召和鼓励美国人民自立自强,这篇作品也正体现了这个时期美国欲在精神和文化上摆脱依附英国的状况。
为了宣扬个人主义,爱默生首先提升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将人从中世纪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主张人能超越表象世界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个观点成为了他的超验主义理论的核心并在作品《论自助》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他认为,某种神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天性之中, 正是因为这种神性的存在,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自身道德情操的力量感受到最高的真理,人才有能力与自然进行不借助任何外力的直接交流。由此可见, 爱默生主张通过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让造物主——上帝的荣光进驻到每个人的心中, 这实际上宣扬的是通过个人自身的直觉、自身的感悟力来获取真理和知识。这种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宣布了美国的精神独立。他所倡导的这一独立精神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其实质是宣扬美国人民必须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摆脱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羁绊, 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文化。
在《论自助》这部作品中,爱默生除了号召人们相信自我,通过直觉和自然建立直接的交流外,还倡导发扬个性,宣扬个人意志。他说:“社会之上任何一个真正的人不属于任何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但他却位于万物中心。他之所在, 即自然之所在,他可以代表自然。”[4]121在这里, 爱默生通过提升人的智慧与创造性,把个人从上帝的从属地位升华到“超灵”的境界,从而推崇了人的至高无上,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 驱散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命定论”等封建宗教教条, 为美国的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在爱默生看来, 要想成名并且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必须要有自立精神和独立人格。在他看来, 除了每个人本性的法则以外,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了,面对所有来自外部的意见和反对,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坚持自我, 因为除了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徒有虚名、稍瞬即逝的东西而已。每每想到尘世中的人们屈从于僵死的制度和空洞的社会,轻而易举地为薄利虚名所左右,爱默生就会感到羞愧难当。爱默生的这些表述充分展示了他的做人原则:做好自己的主人,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要因金钱名誉等浮华的东西失去自我进而成为物质的奴隶。世界上的每个人生而平等, 并且由于每个人都组成超灵的一个部分而都是一个小宇宙。他相信世间的每个人都包含着其他一切人的天性。爱默生的这种“相信自我,唯我独尊”的思想充分表达了他藐视权威、宣扬自我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的行为与处事方式。在这个追求金钱与时尚、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一些人为追名逐利而利益熏心,不择手段地满足自我私欲,而爱默生所倡导的注重个人本性的观点就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意义。总起来讲,爱默生从四个方面入手强调个人主义:第一是强调宇宙中每个生命个体;第二是强调个人潜力的无限性。爱默生把个人视为社会和历史的中心, 他认为人才是一切;第三是强调个人的个性即特殊性,他坚持认为人不是造得像盒子那样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是经过十月怀胎来到世上,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无限的可能性。整个社会应该是一个强调个性而又具有统一社会性的集合体,个人不应该牺牲自己去迎合社会;第四是强调个人的自足和个人的自治权, 他强调一个人要毫无畏惧地按自己本能生活并坚持下去。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民主精神的缩影。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开始在消磨和吞没个人, 爱默生为了鼓励人们保持个性而为个人主义进行呐喊。这种个人主义意在通过提高人的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提高人在宇宙中的主宰力来战胜当时盛行的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另外,从宣扬超验主义的角度出发,正是因为爱默生对个人主义的肯定、对个人地位的提升才使得每个人成为宇宙的主体,才可以“堂堂正正”的与超灵和上帝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样一来,爱默生就为宣扬自己的超灵思想和自然观铺平了道路。
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被称为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这部作品主要涉及的是美国学者应具备的品质以及所肩负的责任。爱默生指出,美国学者应当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应当是美国人民理想的楷模,是美国人的有机结合。他并非是一个机械师,一个农夫,或者一位教授,而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这三者的全部。在这部作品中,爱默生认为影响美国学者思想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自然。这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就蕴含着真理,这与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上帝的启示并欺骗人民的宗教是截然相反的。对爱默生来说,美国学者的一大优势就是他比一般大众更能理解并诠释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他说:“美国学者是人类中对大自然最为看重且直接参与的人。”[5]158爱默生认为大自然与人的灵魂即思想的关系是相对立的。大自然为印章,人的灵魂为印迹,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是大自然的镜子或诠释者。因此爱默生认为“研究大自然”和“了解自我”乃是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方面。对大自然了解得越多,对自己也就理解得越深刻。在这部著作中,爱默生就大自然对人类心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阐述。他说,人类心灵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以时间来说最早,以空间来说最重要的是大自然。“每一个白昼,有太阳发光,日落后的黑夜,有星辰闪耀。风儿吹拂,百草萌生。这些现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学者。”[4]102无论是诗歌的出现抑或是文化的诞生,都与大自然的薰陶与启迪密切相关。大自然的规律是他自己心灵的规律,大自然的美丽是他自己的心灵之美。这里的“他”指的就是“美国学者”。唯因如此, 古人讲的“认识你自己”,同现代箴言“研究大自然”,在爱默生的论述下找到了切合点。[4]128大自然所带给人们的教化和启迪,促使人们探索世界并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这是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所展示的自然观。按照他的论述,大自然与人“一个是叶片,一个是花朵”,二者是“从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两个不同果实”。 他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因此,诗人要走向自然,充分接受大自然的影响与教化,从自然中吸取营养。这充分体现了爱默生的浪漫主义情怀,主要表现为融入自然、崇尚自然并接受大自然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能力。作者认为诗歌、真理和思想源于自然,离开了“周围世界”也就无所谓诗歌、真理和思想。爱默生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学者和周围的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过程。“最初的学者从接受他周围的世界入手, 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有效思索,又把它陈述出来。周围的世界在进入学者内心时仅仅是单纯的生活,但当从他内心出来的时侯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真理;进入他内心时仅仅是短暂的行为, 但是当从他内心出来时就升级为永恒的思想。”[3]158
爱默生所倡导的超验主义的基本思想属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范畴, 其出发点是崇尚直觉,反对权威, 主张个性解放,核心是主张人能够凭借自身的神性超越感觉和理性, 直接认识真理。他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 同时还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以及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卡莱尔、柯勒律治以及华兹华斯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方古典哲学和宗教的影响。尽管他的很多观点是从唯心主义出发,甚至保存了不少神秘主义色彩,但绝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相反,从其实际作用来看,超验主义的积极入世精神和它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起的进步作用显而易见。尽管超验主义思想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但它具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原则。同时,爱默生所主张的超验主义对个人的重视在清教关于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原则里随处可见。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实际就是建立在清教观念上的浪漫主义。虽然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想代表了新兴的美国社会发展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但超验主义思想仍然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 其核心仍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所以他的许多有关个人主义的言论后来被资产阶级引用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扩张的辩护词。超验主义思想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进步潮流, 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美国的文艺复兴”之称,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2]爱默生.爱默生演讲录[M].孙宜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爱默生.爱默生随笔[M].刘玉红,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王佐良,李赋宁.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5]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