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勇,谢照亮,宋笑飞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 宜昌443000)
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优化
卢 勇,谢照亮,宋笑飞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 宜昌443000)
以宜昌市环保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为例,对目前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建立应急监测专门机构、完善应急监测机构体系和网络、建立应急监测信息库和提高应急监测实战能力等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旨在尽快提高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水平。
中部地区;二级站;应急监测能力;优化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领域的隐患逐渐增加,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发生频率及态势均呈上升趋势。环境监测部门是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使命,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1]。应急监测是环保部门应急反应的第一步,优化应急监测能力,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事故应急监测系统是应急处置系统中的关键。突发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因此我国现行应急监测应按照属地就近应急监测原则,建立以各地级市二级环境监测站或各区、县三级站实施就近应急监测为基础,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一级站和市二级站为支援、支持系统的工作模式[2]。因中部地区三级站应急监测工作基础薄弱,实际工作模式多由二级站承担主要工作,省一级站支援、县区三级站配合完成应急监测工作。
目前中部地区整体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发展的代价多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所以重污染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增大,污染物的种类和环境事故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应急监测工作责任重大。各地二级站正受到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监测工作量增大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双重考验,在实际工作中经费紧张、人员缺乏、机制束缚等问题阻碍了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因此优化应急监测能力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宜昌市同大多数中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一样,不仅在社会经济状况方面呈现出极强的同质性,而且在面临的环境安全风险方面也具有类似性,所以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作为三峡库区重点站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和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对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和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5年成立,应急监测中队约38人,2006年设立应急监测专门机构——应急监测中心,专职人员2名。配备专业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共26台(套),应急监测防护及辅助设备共30套,应急监测指挥通讯的对讲机8台,车载无线视频系统一套,应急监测车、船各1辆(艘)。每年财政专项拨付应急监测运行经费5万元。可开展现场应急速测项目61个,现场测试项目42个。定性分析仪器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固液分析仪和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各1台,可对200余种纯气体、混合气体、固态或液态纯有机物、气态或液态混合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应急监测车、船具备了简易实验室功能,可满足1~2台小型应急监测仪器同时操作的需要。
目前,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缺少应急监测现场快速指挥系统;应急监测车、船的配置不能完全满足流动实验室的要求;应急监测仪器配置存在缺项或功能不足;应急监测运行费严重不足,仪器配件耗材过期失效;各县(市、区) 三级监测站不具备应急速测能力或应急速测能力较差,全市无完整应急监测网络。
2005年以来,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共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35次,以快速、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和预测分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为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组织了区域内应急监测演习,积累了大量的应急监测实战经验。2009、2011年在湖北省环境监测系统现场应急监测比对考核中,做到了着装统一、行动迅捷、操作规范、表格清晰、数据准确,充分展现了宜昌市应急监测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所取得的优良业绩。
目前,我国一、二级监测站都已经成立了应急监测队伍,但总体来说中部地区二级站未能完全建立纵向(国家、省市、县区) 横向(区域内能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单位) 相结合、覆盖完整的应急监测机构体系和网络,大多单兵作战,缺乏整体监测体系团结有序、紧密协作、程序紧凑、流程顺畅的应急监测机制,存在职责不明、效率不高、配合不力等问题,特别是存在一级站和三级站尽快建立网络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应急监测网络的优势互补,以弥补因资金和能力不足造成应急监测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
应急监测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若没有日常应急监测经费、人员、仪器的有效保证,使应急监测工作保持相对高水平的状态,就无法保证环境事故状态下应急监测工作高效顺利地实施。中部二级站虽然经费的来源各不相同,但因所在地经济相对欠发达、体制束缚等问题,都存在应急监测经费严重缺乏、应急监测人员紧张、应急监测仪器不足等问题。
宜昌站每年财政拨付应急监测运行费5万元,而现有应急监测仪器、车船的配件耗材维护和运行费用每年约需18万元,年均开展3次应急监测工作经费约5万元,实际应急监测年工作经费共需23万元,工作经费缺口18万元。目前经费紧张导致多数配件耗材过期失效,无法及时更新。多数二级监测站并未专设应急监测室,若遇到应急监测任务,一般由现场监测人员和实验室分析人员临时组成应急监测队伍,存在应急监测人员不固定、专业技能不娴熟、配合生疏等问题。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因大多数为国外进口产品,购置、使用及维护费用高。
应急监测现场由于参与人员众多,有时地理位置偏远或地形复杂(中部地区多山区、丘陵),经常出现应急通讯信号不好,对讲机或手机等预警、应急通信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中部地区因经济原因无应急监测专用通讯指挥系统,各二级站在应急监测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时,缺乏一个机动灵活、便捷高效的指挥中心,不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决策支持、现场调度指挥、通信保障等功能,无法满足应急监测现场对污染事故及时响应的需要。
当前应急监测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各中部地区二级监测站因工作辛苦、待遇较差,无法招收高水平的环境监测人员,应急监测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平时在原岗位工作,对应急监测仪器、程序、现场情况等接触较少,缺乏实战演练和有效组织,面对突然发生的污染事故,往往出现安全防护意识较差、仪器使用不熟练及超标污染物排放判断不准确等问题,应急监测实战能力不强。
目前中部地区二级站应急监测仪器大多为2006-2009年左右国家和上级配置,普遍使用国外20世纪初的速测管、速测试纸、快速检测仪等,配置水平较低,仅重点区域,如宜昌市因地处三峡坝区,配置了部分大型应急监测仪器,如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多气体检测仪等。普通应急监测设备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大多数国外进口应急监测仪器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和成本高。现实工作中各二级站缺乏各类专业人员对应急监测仪器进行管理、维护,并且运行和更新耗材费用严重不足造成了仪器闲置和资源浪费。
应急监测能力的优化方向应符合本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对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风险源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周密分析,对本站现有的应急监测装备和人员水平进行充分评估,由此确定应急监测能力优化的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宜昌市环保监测站为加强应急监测工作,于2006年在中部地区二级站中率先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监测中心,负责对应急监测的接警、协调和组织实施,负责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完善应急监测预案,编制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组织应急监测队伍的培训、演练,建立区域内的危险源信息库等一系列工作,与系统内上下级应急监测机构和系统外应急监测处置机构、部门共同形成应急监测网络。拟成立以宜昌市应急监测中心为基础的鄂西应急监测中心,初步实现区域内监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合理调配应急监测资源,形成覆盖鄂西区域应急监测网络和机构体系。
对于中部地区应急监测工作薄弱的二级站来说,成立应急监测专门机构,建立应急监测机构体系和网络,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优化应急监测能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应急监测关乎民生,各地应积极陈述利害向上级部门申请应急监测资金,并确保应急监测资金不挪作它用。国家和地方已基本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到二级站,但数量和实用性还不能满足日常工作要求,各地可在其他仪器配置计划中,申报既可开展常规监测又可进行应急监测的仪器,积极申报重点区域专项应急能力建设;并对三级站实施力所能及的应急仪器支持。
在人员配置方面,可通过内部合理调配,如大型应急监测和仪器实行监测人员A、B角制,互为代替、补充,或通过积极外聘高素质人员,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实战演练予以解决。
针对中部地区地震灾害和地形条件,卫星电话、3G通讯、无限传输等相对稳定可靠的通讯方式将作为今后环境应急监测通讯系统建设的重点 [4]。
中部地区重点区域二级站应优先配置由应急监测通讯指挥车和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共同组成的应急监测移动指挥系统,带动周边二级站和三级站形成网络效应,充分发挥其效能。以应急监测指挥车为中心,配备集GIS空间数据管理、应急指挥管理、重点危险源管理、化学危险品数据库、污染事故案例库、计算机远程数据传输、无线视频监控、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强大的无线通信能力、卫星通信能力、现场图像资料收集处理传输能力和多功能会议能力[5]。为现场指挥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指挥调度平台,在事故指挥中与各现场单位和现场人员及时进行联络沟通并下达指挥指令,及时调度,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使其达到对环境事故科学指挥与高效处置的目的。
收集区域内危险源化合物的采样分析方法、化学特性、应急措施和预案等;收集区域内应急监测技术案例、专家等。尽快建立区域内的危险源信息库、应急监测技术库、应急监测专家库[6]。根据区域内的危险源信息库及实际情况,联合危险源企业和其他应急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出实战特点的应急监测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
定期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安全、危险品管理、环境应急现场监测等技术培训。目前宜昌站推行大型应急监测仪器使用实行人员A、B制,A角负责大型应急监测仪器的日常使用和维护,能熟练完成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具有一定的仪器应用经验,B角能熟练完成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当A角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能接替A角完成相关工作,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应急监测仪器应针对所辖区域污染源的特征进行选型。应急监测仪器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防潮抗震、温度适用范围广、数据准确而稳定等特点[3]。如:简易快速应急监测装备的试纸、检测管、试剂及检测器等均为有效期内使用,各地二级站应对本站内应急监测耗材进行清点,根据区域内的危险源情况,抓住重点污染物,有针对性地补充,从而减少盲目购置造成耗材浪费。过期的试纸、试剂等可用于应急监测人员的操作培训、操作考核和应急监测演练等。
基于多数中部地区二级站现场应急监测能力十分薄弱的局面,应急监测能力优化及建设要有针对性,重点加强现场部分对大气、水重污染事故的直接监测能力,使监测人员在处理大部分常见污染形态的事故时能直接定性、定量实施监测。
应急监测主要由现场速测和室内精测组成,二级站作为区域内环境监测的核心力量,在实验室内部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均已具备相当水准,而新形势下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要注意将内部分析能力充分扩张延伸,努力实现现场速测和精测相结合,注重与现场监测能力建设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应急监测快速移动实验室,车载配置基本具备标准化、专业化实验室功能的化学实验平台,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各种应急监测车载仪器,不能就应急而应急,要确保大部分设备在应急和日常例行监测工作中同时发挥作用,例如:在应急监测方法的研究、科研课题中的应用等。既充分发挥应急监测仪器配置高的优势,避免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又节约昂贵的日常维护经费,做到“以用带养”,保证优良的应急监测仪器的使用状态,实现性价比最佳的维护方案。
[1]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6.
[2]李国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李小平.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及体系的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6):130-131.
[4]尹建,余建军,邹玉林,等.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回顾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 2):30-33.
[5]郭振仁,张剑鸣,李文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38-241.
[6]章宜洁.粗苯泄漏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 2):34-36.
Optimizing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Monitoring Stations in Central Part of China
Lu Yong,Xie Zhaoliang,Song Xiaofei
(Yich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Yichang Hubei 443000,China)
This paper took Yich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monitoring stations in central part of China,put forward establishing the special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improving system optimizing program to enhance the secondary monitoring stations' emergency monitoring ability in central part of China as soon as possible.
central part of China;secondary monitoring station;emergency monitoring ability;optimizing program
X84
A
1008-813X(2012)02-0064-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2.018
2012-02-16
卢勇(1973-),男,湖北宜昌人,毕业于长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应急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