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中州独专美——《钟情丽集》与明前期海南历史文化

2012-04-12 05:33郭皓政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钟情槟榔海南

郭皓政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钟情丽集》①问世于明代中期,是一篇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中篇文言小说,在明代小说史上颇具影响,曾被收入多种小说选本。值得注意的是,《钟情丽集》是一部完全以海南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不让中州独专美”的创作心态,赋予《钟情丽集》特殊的文化意义。研究 《钟情丽集》,必须关注它与海南历史文化的关系。

一、《钟情丽集》的地域特色

《钟情丽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中对海南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描写,可与《正德琼台志》等史料相互参证。《正德琼台志》与《钟情丽集》的成书年代相去不远,对研究当时海南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钟情丽集》的作者对海南的地理环境极为熟悉。除了故事的两个主要发生地——琼州和临高外,文中出现的地名还有博浦、列楼、丰盈等。男主人公辜辂“本贯广东琼州人氏”。明代,琼州府隶属广东,是海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女主人公黎瑜娘是临高土官之女。临高当时是琼州的属县之一。一日,辜辂奉父母命前往临高探望祖姑,与表妹瑜娘一见钟情。在祖姑的撮合下,两人得以订婚。后来瑜娘的父亲见利忘义,命瑜娘改嫁。这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决定私奔。小说用8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私奔的过程和内心复杂的感受,包括《兰房寂寞》、《花槛萧条》、《仙门夜月》、《古道秋风》、《博浦开船》、《扁舟驾浪》、《孤掉摇风》、《列楼登岸》。前4首诗写离家情景,后4首诗写途中经历。《博浦开船》一诗写道:“平生不省出门前,今日飘零到海边;同驾木兰从此去,鹤归华表是何年?”[1]诗中提到的博浦,又称博铺,是一个重要港口,在临高县北二十里。“水自县前流出,与海潮相接。”[2]《列楼登岸》一诗云:“沙白茅黄海气腥,人言此地是丰盈;岸头举目非吾土,两泪汪汪别二亲。”诗中涉及两处地名——列楼、丰盈。丰盈,位于临高和海口之间,属澄迈县,靠近海口。船达丰盈,已离临高县境,因言“岸头举目非吾土”。列楼,又名烈楼,是海口的一处渡口。《正德琼台志》云:“海口为官渡,白沙古渡,烈楼私渡。”[3]丰盈、烈楼均临海,从临高经丰盈、烈楼抵达海口,行程是自西往东,方位完全正确。然而,文中写这一段行程用了“半月”之久,与实际情形不符,疑“半月”为“半日”之误,或者是为了烘托私奔途中跋涉之苦而故作夸张之辞。

《钟情丽集》中有不少关于海南民俗民情的具体描写,如馈赠槟榔、病求巫祝、纺纱场之习等。海南人爱吃槟榔,甚至“以槟榔为命……能忍饥而不能顷刻去此。”[4]除此之外,槟榔在海南还有特殊的含义:“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容,婚姻以为定礼。”[5]“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至婚礼媒妁通问之初,絜其槟榔,富者盛以银盒,至女家,非许亲不开盒。但于盒中手占一枚,即为定礼。凡女子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此俗延及闽广。”[6]槟榔是男女情感交流的媒介,辜辂向瑜娘索要槟榔,是交往之初的试探。瑜娘没有随便送辜辂一些槟榔应付了事,而是选择了进贡皇帝剩下的贡品,亲自以“蜡纸封蜜酿者十颗”赠之,以示珍重。宋明时期,槟榔一直是海南的贡品之一,这在《正德琼台志》中亦有记载。

小说中充当传情使者的除槟榔之外,还有黄莺。辜辂受瑜娘馈赠槟榔的鼓舞,对瑜娘百般挑动,欲探其心意。然而,瑜娘生性稳重,没有马上向辜辂敞开心扉。辜辂屡受挫折之余,写了《题莺》一诗抒怀。瑜娘和以《喜迁莺》一词,首度向辜生透露了感情。两人别后重逢时,又以黄莺为题作诗酬唱。这一情节较有创意,明人赵于礼曾将其改为戏曲《画莺记》,颇受学者赞赏。[7]《正德琼台志》在介绍海南物种时提及:“黄莺即黄鹂,一名苍庚。”[8]可见,黄莺确为海南实有之物种。

《钟情丽集》还提及海南的巫医之风。辜生为接近瑜娘,曾诈病,其祖姑“令请良巫祈禳。”《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记载,海南“俗无医,病求巫祝。”北宋开宝八年,朝廷赐以《本草》,而民间祷祭仍旧。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时,以当地风俗有这样的描绘:“(海南人)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于巫。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一直到明代中期,这种巫医之风依旧没有多少改变。李东阳《徐鉴祠记》云:“民渐黎俗,病不服药,惟杀牛祭鬼,至鬻子女为禳祷费。”[9]

《钟情丽集》涉及海南民俗之处,还有所谓“纺纱场之习”。辜生因父母促归,不得已与瑜娘暂别,回到琼州。“城之西北隅有林曰迈游,山明水秀,多生佳丽。有名小馥者,字微香,亦美丽超群。其俗有纺纱场之习,生尝游畋其间,与之亦相好。”何谓“纺纱场之习”?小说中没有明言,《正德琼台志》等亦无介绍。从小说的一些相关描写看,“纺纱场之习”大概与某些少数民族“行歌坐月”的风俗有关。侗族青年男女有行歌坐月的风俗。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成群结伴去找姑娘行歌坐月。姑娘们则聚集在一处纺纱绣花,等候着小伙子们的来到。在月堂中,青年男女用歌声互诉衷情,选择情侣,直到天亮。侗族主要分布于黔、湘、桂、鄂地区。海南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黎族、苗族和回族,但也有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黎族与苗族有与侗族类似的风俗。例如,黎族青年女子到了一定年龄,便搬到“隆闺”中居住,晚上有青年男子唱歌示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便经常来往。因青年女子聚在一起边纺纱,边等待心上人到来,故小说中称之为“纺纱场之习”。这种男女交往,只是谈情说爱,不一定发展到正式的谈婚论嫁。“行歌坐月”涉及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歌,二是月。在《钟情丽集》中,歌被诗词取代,而月则是被吟咏的主要对象。如微香缀《满庭芳》一阕自歌以贺生:“月下歌声,风前笛韵,遥思当日风流。……”歌中不无哀怨之意。辜生则缀《木兰花》一阕以答之:“念当时行乐,乌乍落,兔乍生。向花下重门,柳边深巷,弄笛三声。毕声断,柴门启,见花颜玉脸笑相迎。喜气春风习习,歌喉山溜泠泠。自从别后阻归程,非是我无情。奈故思漫漫,新欢款款,誓下深盟。情已固,心意谁评?从今长揖谢芳卿。肠断纺纱场上,月轮依旧光明。”词的上阕,生动地描绘出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的欢乐情景。词的结尾处,则暗示微香不必烦恼,依然可以在“行歌坐月”的过程中,继续寻觅自己的心上人。虽然不舍,微香还是大度地接受了现实,并作长诗一首,表达对辜生和瑜娘的祝福,长诗结尾处写道:“嗟予与子素相知,记得纱场夜月时。浪作狂歌赞并美,聊传盛事记佳期。”这些描写,表现了海南民间女子的热情、质朴、率直,颇具地方特色。

对海南风土人情的描绘,使《钟情丽集》在浪漫的爱情描写之外,更多了几分奇异的热带风光和旖旎的民族风情,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二、《钟情丽集》的时代特征

《钟情丽集》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海南文化发展的讴歌和赞美,这与明朝政府扶植海南文教事业发展的政策是一致的。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对海南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此后一个多世纪,海南文教事业取得跳跃式发展。《钟情丽集》产生于明代中期,正是明前期海南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早在汉代,海南便已正式纳入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版图。由于地处偏远,海南文教事业一直比较落后,并且长期被作为贬官之所。宋代大文豪苏轼晚年就曾经被流放到海南,在此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兹游奇绝冠平生”,是就海南奇丽的热带风光而言。但在文教事业方面,当时的海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苏轼的到来,促进了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琼山人姜唐佐是苏轼在海南所收的得意门徒,后来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但苏轼一个人的影响毕竟有限,所以整个宋元时期,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依然滞后。

明代建国之初,仍有官员主张将海南作为流放之地。洪武初,吏部奏:“凡庶官有罪被黜者,宜除广东儋、崖等处。”但是,明太祖朱元璋自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前代谓儋、崖为化外,以处罪人。朕今天下一家,何用如此?若其风俗未淳,更宜择良吏以化导之,岂宜以有罪人居耶?”[10]朱元璋的这一立场,对海南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明前期百余年成为海南文教事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历史上,海南一共出了110名进士,其中唐代空白,宋代有15人,元代空白,明代有64人,清代31人。[11]从洪武元年(1368)到《简庵居士序》写就的成化二十三年(1483),短短一百余年间,海南已出了23名进士,远超前代进士数量的总和。正如明代海南诗人王佐《东岳行祠会修志序》云:“圣制两出,掀揭乾坤,未及百年,而人才俗化之盛,媲美隆古。”[12]特别是邱濬于正统九年(1444)举广东乡试第一,廷试又拔为二甲第一,选入翰林院,官至内阁大学士,位极人臣,更是海南旷古未有之盛事,成为海南文人引以为豪的荣耀。

从邱濬《琼山县学记》的相关描绘中,我们也可以对这一时期海南文人的心态略见一斑:“琼在禹贡荒服外,汉武元鼎中始入中国,其去圣人之居甚远,服圣人之教最后,其于圣人之道,盖闻风而兴起,非有所观感而过化者也。然今日衣冠礼乐之盛,固无以异于中州,其视齐鲁,亦或有过之者。岂孔子欲居九夷之志,乘桴浮海之叹,豫有以定于千载之前、万里之外哉!……皇朝洪武中,姚江赵谦古则来典教事,一时士类翕然从之,文风用是丕变,至今琼人,家尚文公礼,而人读孔子书,一洗千古介鳞之陋。出而北仕于中州,中州士大夫不敢鄙夷之者,未必无所自也。……琼处大海极南之陬,去齐鲁几万里,而道之彰彰然著明如此。……今圣人之道与王者之化并驾而偕行。”[13]海南文教事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彬彬大盛,海南文人不再以地处蛮荒偏远之地而自卑,反而对“圣人之道”充满自信,自比于海滨邹鲁。当然,在这种自信的背后,隐含着对“王者之化”的赞美。

《钟情丽集》恰巧在邱濬名扬天下、声望日隆的时候问世,绝非偶然。《钟情丽集》虽然是一部才子佳人题材的艳情小说,但在其字里行间,时时洋溢着一种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对海南文化事业发展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大明王朝“天下一家”的歌颂。

《万锦情林》本《钟情丽集》开篇云:“时海宇奠安,黎民乐业。百余年间,耳不闻金戈铁马之声,目不睹烽火狼烟之警,诚至治之期,太平之日也。”从明朝建国之年即洪武元年(1368)开始推算,下推“百余年”,即成化年间(1464-1487),与《简庵居士序》的创作时间相吻合。在有些版本中,这段话被删掉了。这是不应该的。这段话实为开宗明义的点睛之笔。而后世的书商只关注书中与艳情有关的情节,象这样为政治歌功颂德的笔墨,读者不感兴趣,书商为偷工减料计,肯定在必删之列了。

小说正文中,表现海南文明之盛的笔墨比比皆是。如开头部分,不但对辜辂有一段描写,称其“涉猎经史,吞吐云烟”,连他的父母也能引经据典,满口“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他们让辜辂去探望祖姑时说:“孔子云:‘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此人道之当然。”这样的语言当然不那么生活化,意在表现海南“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是“海滨邹鲁”。与此相类,小说中无论是年迈的祖姑,还是婢女、妓女,都能够引经据典,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修养。如祖姑暗示辜辂向瑜娘父母提亲时,引用玉镜台之典;瑜娘与辜辂偷情,婢女“四桃”联名上书劝谏瑜娘,见识不凡;迈游村纺纱场的微香、善儿、阿真等民女,在小说中的身份接近于妓,她们与辜辂的诗词酬唱也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

当然,小说极力表现的,还是才子辜辂和佳人黎瑜娘。如称赞瑜娘“上迫能字卫夫人,下视工诗朱淑真。柳絮才华应绝世,梅花标格更超群。”这个海南土官家中的小姐,与中原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相比,毫不逊色。“琼南人物倾天下,才子佳人两无价。吴门越里何足数,蓬岛瑶池此其亚。”“天香国色产南国,不让中州独专美。”这既是对辜辂、瑜娘这对才子佳人的赞美,也是对海南文明成就的歌颂,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三、余论

结合对《钟情丽集》文本自身和时代背景的考察,可以说《钟情丽集》创作的出发点,绝不仅仅是为了渲染艳情,更不是为了丑化邱濬。恰恰相反,其用意在于对以邱濬为代表的海南文人和走向繁荣的海南文化的赞美,进而歌颂朱明王朝的统治。这样的作品,即使不是出自邱濬本人,也很有可能出自海南本地文人之手。

玉峰主人在创作《钟情丽集》时,抱着“不让中州独专美”的创作心态,赋予《钟情丽集》特殊的文化意义。其情节虽然有意模仿《莺莺传》、《娇红记》等小说,但文中洋溢着浓郁的热带海岛风情,使原本香艳凄婉的爱情故事平添了几分淳朴、健朗、热烈的气息。只有将《钟情丽集》与明前期海南历史文化相结合,才能对其思想、艺术特点作出更加深入、合理的解读。例如,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诗风的昌盛。万历《琼州府志》卷三《风俗》云:“明兴,道化翔洽,文教四讫。今不患其不文也,特患文之太过,流而弊耳。”[14]《钟情丽集》中穿插了大量诗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反映。对诗的热爱,也表现出海南人对文化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钟情丽集》大概是第一部出自海南本岛文人之手、完全以海南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在文化长期比较落后的海南,出现这样一部言情佳作,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填补了海南小说史上的空白。在明清小说史上,虽然还有一些与海南有关的小说,如以海南历史文化名人海瑞为主人公的《大红袍》、《小红袍》,《聊斋志异》中的《粉蝶》、《巧娘》等,但这些小说对海南的描写都不够直接、不够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钟情丽集》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为研究明前期海南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份特殊的样本,有助于我们了解明前期海南的文明程度、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之价值。

注释:

① 本文所引《钟情丽集》原文,均出自《古本小说集成》第四辑《万锦情林》影印本卷一下层,后不再注明。

[1]余象斗.万锦情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3][4][5][6][8][9][12]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98,289,140,205,140,185,139-140,2.

[7]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76.

[10]唐启翠.明清实录中的海南 [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8.

[11]朱东根.海南历代进士研究 [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30.

[13]丘浚.丘浚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4254-4257.

[14]万历《琼州府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68.

猜你喜欢
钟情槟榔海南
韩国人钟情体育健身运动
有利有害的槟榔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钟情心理学
梦回槟榔园
安进钟情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