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论 新 时 期 电 视 艺 术 的 审 美 文 化 建 构

2012-04-12 04:54□汤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重构建构

□汤 雪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 030027)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视相继打败了文学、戏剧、电影成为现今社会的主流艺术形式,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传播着世界各民族的民族精神。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和视觉文化逐渐占据成为审美文化主流的趋势。但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冲击,使得电视特别是电视艺术面临尴尬的处境,面对势如潮水的电视快餐文化,电视艺术应该如何自救,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何在,电视艺术如何在新时代进行新的美学特征的建构,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通过回顾电视艺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内涵,借助电视艺术的媒介生态理论,探讨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一、何为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作为审美概念的衍生物,是指审美+文化的批评方式。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化领域的研究日渐兴盛,那些具有审美内涵、审美价值、审美意义的现象伴随着文化研究的解读,成为目前学界较为盛行的研究方式。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推导出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分析电视艺术现象、电视艺术元素、电视艺术类型等,并结合大的电视媒介环境,探究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审美意义等层面。

关于电视艺术,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到高鑫老师早期的研究。高鑫老师从电视传播的形态、电视传播的功能、电视传播的表现手段等方面对“电视艺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通过分析诸位名家关于“电视是不是艺术”的争论,得出电视艺术的理论概括,并且高鑫老师从电视艺术的兼容性、多样性、参与性和当代性四个方面,探讨了电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即“兼容性: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兼容、诸多艺术元素的兼容和多种艺术手段的兼容;多样化:电视艺术题材的多样化、类别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风格的多样化和结构的多样化;参与性:电视的传播共性、特殊审美心理以及特殊表达方式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当代性:真实地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向历史、文化的深刻开掘,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1]以上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视艺术的精髓,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二、电视艺术的媒介环境分析

任何艺术形态的建构,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就电视艺术本体发展的必然规律而言,任何电视艺术形式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的过程,由于社会背景和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接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各种类型的电视艺术节目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纵览中国电视的发展,1958年开始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的初创期,电视艺术节目是以转播或直播文艺晚会和各种文艺节目为主;1966年到1976年“文革十年”的社会背景使得中国电视进入停滞时期,电视文艺节目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以宣传革命思想的文艺节目为主;1976年到1979年是中国电视的恢复时期,电视节目各个领域都在调整恢复;从1979年开始,进入中国电视的发展繁荣时期,电视艺术节目从1979年到1997年这八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人不断地在寻找适合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道路,节目类型较为多样,1997年以后电视艺术以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为主轴,《快乐大本营》等综艺娱乐节目和选秀节目大量涌现,而经过大概七年的发展,原先风光无限的节目逐渐走下神坛,被更加新颖别致的节目样式取代,于是我们看到,进入2009年,以《非诚勿扰》为主的婚恋交友节目兴起,相信几年后又会有新的节目样式出现。

就电视的艺术与技术间的关系而言,“现代高科技的发达,使得世俗化审美成为一种风尚,同时它也拓宽了人的审美视域。现代技术能让人们看到过去认为无法看到,难以实现的画面。”“技术与艺术的相融,并不意味着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和附庸,二者的结合是人类走进新世纪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碰撞、交汇的必然产物,而且,恰恰正是由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新才有了可能实现的多种物质条件,艺术样式和种类的发展才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以想见的天地。”[2]高鑫老师也大力推崇技术美学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深层介入和干预,高科技给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美学新质。因此,技术美学是指艺术创作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乃至于高科技手段所铸造的全新艺术形态,并借此提升出的全新美学理念。”[3]现代技术美学的特征是重物质、呈理性,求应用、想象力丰富和充满虚拟性,这些特征为电视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使得电视的艺术和技术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电视技术为艺术的创作和创新提供了可能,而艺术又促进了技术的革命。因此,我们要重视电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明确电视艺术的本质不是电视技术,但是电视技术的根本是为电视艺术,为美服务。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想进一步谈谈目前我国电视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下面的研究提供启示。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下,唯收视率至上的观念在电视界甚嚣尘上,电视艺术的审美属性逐渐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电视快餐文化,电视的即时享乐,以搞笑和低俗赢得观众的观看。在此情况下,中国电视节目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趋势,同质化、类型化和雷同化的电视作品越来越多,各大电视台跟风现象严重,审美品味高和富有艺术创新的电视精品节目越来越少,各种穿越热、宫廷热、选秀热的类型化现象层出不穷。另外,电视艺术作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和视觉享受,审美品位低和拜金主义成为目前电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脱离现实的电视作品出现,游戏哲学普遍存在于现今的电视剧和电视综艺节目中,使得电视陷入了文化怪圈,电视艺术的审美品性消失殆尽。高鑫老师在《中国电视的生态环境》一文中指出,“面对电视,今天的观众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情绪泥淖:一方面须臾不能分离;一方面又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希望和失望相互交织着、撕扯着,欲罢不能、欲说还休。”高鑫老师在文章中用“清一色的综合频道,惟收视率论成败和知识型观众缺席”三个方面论述我国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4]

三、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1.多元+重构

高鑫老师在讲课时曾经用“多元+重构”来概括电视艺术的本质,并将多元与重构上升到哲学层面来思考。高鑫老师的《多元与重构——电视艺术的哲学思考》一文就是“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论说的研讨和借鉴,对电视艺术的本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电视艺术形态、语言、思维元素、手段、时空等的多文化分析,将电视艺术最终提炼为多元与重构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5]在此,我想借用高鑫老师“多元与重构”的理念来探讨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新时期的电视艺术不同以往,电视的惟商业利益、电视的快餐文化、电视的即时享乐等等理念甚嚣尘上,特别是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电视文化面临“四面楚歌”的尴尬处境,电视艺术的审美品性和电视艺术品所负载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逐渐消失。因此,我希望用多元与重构来建构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

所谓多元就是所有的电视艺术类型,包括电视文学节目、电视纪实节目、电视剧、电视艺术片和电视综艺节目都必须共同发展,不能仅仅就其中一种或两种受欢迎的类型如电视剧和电视综艺节目强力发展,而应该多管齐下,做到全面开花,百花齐放。电视文学节目,电视纪实节目以及电视文艺片更适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纠正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较高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品位,是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途径。另外多元是指所有的电视元素,如电视的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等实现多元化运用,以此提高电视艺术节目的质量,综合利用电视艺术的各种表现技巧,用形式带动内容,以迎合广大观众的喜爱。最后多元还指实行上层收紧、下层逐步放开的模式,即将中国电视艺术节目类型统一在共同的理念下创作,即以高品位、高质量、高审美趣味为目标创作电视艺术作品,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各个电视艺术节目制作单位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统一高品位的创作理念下,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魅力,积极创新,深层挖掘本民族和本国家的精神内核。

所谓重构,简言之就是重新建构。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电视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模式,寻求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和新的创作思路,加强艺术创新,通过对审美活动和审美现实的再认识,来重构新时期电视艺术的美学学理。现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电视艺术越来越远离人们的欣赏视野,互联网等高速快捷的媒介形态日渐上峰,成为人们了解讯息、获取知识、进行娱乐消遣的重要形式,即使是观看电视,人们也很少固定于一档电视栏目或者钟情于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加之电视节目的类型化和庸俗化的趋势,充满艺术魅力的电视艺术作品越来越少,电视艺术的审美重构成为难题。在这里,我仅提出自己现有的浅层的认识,希望为电视艺术的兴盛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认为现今电视艺术的重构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即加强电视技术和电视艺术的紧密结合,进行技术和艺术的审美创新。我们都知道电视技术和艺术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二十一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电视领域,3D、特技等电视制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面貌。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创作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电视技术,争取用最新颖、最好看的节目形式,吸引观众的观看,用形式包裹着深层的内容,以此传达电视艺术的文化传承使命。另外,我认为电视艺术重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加强电视艺术创作人员的审美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观之较早的电视艺术作品,都是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吸引观众,大部分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直到现在还有重要的价值,这极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老一辈电视艺术家们,他们高深的艺术修养成就了曾经的电视艺术的辉煌,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向前辈学习,努力提高个人能力,端正创作态度,积极致力于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

2.审美生产+审美批评+审美消费

审美行为包括审美生产、审美批评和审美消费。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换个角度谈一谈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电视艺术审美生产。我认为要实现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首先要从电视艺术的审美生产活动开始,而电视艺术的审美生产最关键的是要提高电视艺术作品的美感和电视艺术的审美传达。其一,努力加强电视制作者的审美修养和美学品位。人是万事之根本,无论科技如何先进,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首先应该建构电视艺术制作人员的文化内涵,提高所有电视人的艺术修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美感培养。其二,应加强电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创造。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创作电视艺术作品。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根基深厚,我们应该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完成新时代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电视艺术的审美批评。电视艺术批评在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占有重要一环,这必须要和电视艺术消费合起来谈。电视艺术消费就是指对电视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而每当观赏完电视艺术作品都要对其评鉴和讨论,不管是学理上的讨论还是生活中普通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这些都构成了电视艺术批评。就电视艺术的审美消费层面来说,要完成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重在加强电视艺术受众的研究,电视艺术作品生产出来是要供电视观众欣赏的,使观众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价值认同。因此在创作者提高电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创造的同时,应加强电视观众的审美再教育,提高电视观众的审美品位。就电视艺术的审美批评层面来说,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要求电视艺术的批评者运用自己所看、所感和所学,充分调动全部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置身于电视艺术品的审美批评中,以此指导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丰富电视艺术的审美活动。

四、结语

目前,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新兴媒体的出现,电视越来越呈现出快餐文化的特点,电视艺术作品在这种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渐渐消失了其审美属性。面对今天混媒介时代的乱象,我认为很有必要探讨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以此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充分发挥电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引导能力,用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

[1]高鑫.电视艺术概论.《高鑫文存》第三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2]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J].现代传播,2011,(2).

[4]高鑫.电视艺术美学.《高鑫文存》第九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5]高鑫.多元与重构—电视艺术的哲学思考[J].现代传播,2008,(1).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重构建构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