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苗
(忻州师院专科部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99)
杨红樱被称为能“破解童心”的作家,更多的是因为杨红樱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与童趣,找到了走进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途径。本文试图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性与游戏性的细节描写、简化与动态化的语言风格、幻想与现实结合的童话式叙事以及女性特有的唯美细腻的氛围意境等方面感受作者的创作特色。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表明,一年级的儿童容易忽略细节,而只注意到事物的轮廓,二、三年级的儿童已经开始关注事物的细节特征,到了四年级的儿童注意了更多的细节,但是事物的关键特征还把握不准。可见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对事物细节的注意及把握要比对事物主要特征的注意及把握发展得早,因此他们常常能注意到一些成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再加上儿童和成人对细节的阅读趣味迥异,儿童更强调细节的生动性、形象性、游戏性、动作性等特点,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里的《疯丫头杜真子》,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要到马小跳家住一段时间,并且“霸道”地要住马小跳的房间,而让马小跳住沙发:“嘭!嘭!嘭!有三大包东西从马小跳的房间里被扔出来,一包是马小跳的衣服,一包是马小跳的书,一包是马小跳的玩具。“杜真子,你把门打开!”马小跳使劲地拍着门。拍不开,又推。门一下子开了,马小跳扑进房间里。“出去!”“这是我的房间!”“现在是我的!”啪的一声,杜真子把一张写着大字的纸,贴在了门上:女生寝室男生免进
这一细节描写充满动作感和现场感,由此可见杜真子“疯丫头”的一面,也最能体现儿童的行为特征,充满童趣。
《五·三班的坏小子》中的“坏小子”和老师的故事,对每一位老师鲜明特征的捕捉:江老师头上有一撮头发,经常顽固地竖起来,就像战争故事里的消息树,当有女朋友时,这撮头发就被强力定型摩丝压下去,当这撮头发又顽固地立起来了,那就是江老师又没有女朋友了;在谈到教历史的古老师时,从他的眉骨、嘴等方面与北京猿人做了比较,发现有多处相似;学校守门的余大爷,有一双鱼泡眼,总是瞪着人,而且嘴巴一张一合,像鱼嘴巴,孩子们称他是“老鱼头”……我们记住一个人、记住一段难忘的生活,记住的肯定都是一些人的个性和特征,并且人的个性特征也是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现出来。
这些鲜活、生动的校园生活细节,感染了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包括上过小学的大人们。杨红樱正是由于借助了儿童的视角、思维与认知,才会写得如此精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各年级的书面叙述中,词的数量和同年级的口头叙述中所包含的词的数量的比例中是:在一年级学生的书面叙述中,词的数量只有同年级学生口头叙述中所包含的词的数量的一半(20﹕40);在二年级和三年级中,书面叙述和口头叙述之间的差别减少了(在二年级相应的比例为42﹕46,在三年级则为73﹕75);在四年级,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方面,其比例为106﹕76”。可见,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纯粹的简单句,其次是带有修饰语的简单句,以后是复合句。所以在杨红樱的作品中,无论是对故事情节的叙述,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描写,语言都简洁、通俗,白描勾勒,富有动感,与儿童特有的阅读兴趣相吻合。
在《五·三班的坏小子》里,肥猫的数学本子不见了,只好求小魔女了。肥猫连滚带爬,投奔到小魔女的跟前。
“小魔女,快施出你的魔法,把我的数学作业本变出来。”
小魔女拿腔拿调:“你不是不相信魔法吗?”
“我信,我信。”肥猫点头如捣蒜。
还有,肥猫上学从来不带水,但带着一根又长又细的塑料管子,课间时间偷水喝,通过“叼”、“伸”、“吸”等动词的运用,既简练又富有动感,增加了儿童调皮的形象特征。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轰隆隆老师》中,马小跳在体育课上总也跳不过木马,竟吹了个特大的泡泡糖帮自己飞过木马,“起跑的时候,马小跳开始吐泡泡。泡泡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马小跳的双脚离开地面,飞过了木马。马小跳怕他飞出学校,赶紧吸气,泡泡瘪了下来。马小跳的双脚也稳稳当当地落在地上。”还有“瞌睡虫在教室里飞飞飞”,飞进毛超的耳朵里,又从路曼曼的左耳朵飞进去,从右耳朵飞出来,又飞进张达的耳朵里,飞进轰隆隆老师的耳朵里……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哈欠一片,昏昏欲睡了。
作品中,作者并未交代这是马小跳的梦境。那种显示童话幻想的特殊语言表达就是童话逻辑。所谓童话逻辑,乃是“指童话创作幻想与现实结合的规律。即要求童话作品中的幻想植根于现实,其中对假想人物形象的刻画,虚拟情节的展开,以及对种种奇幻景象的描绘,都与人们的思维逻辑和认识规律相适应,从而使虚假的幻想故事获得合理性并产生真实感”。这种童话逻辑往往和儿童的好幻想的特点相吻合,弱小的儿童面对困境,自己的能力又不达,于是通过幻想求得内心的平衡,可以说是儿童愿望的一种幻想性反射。还有杜真子的笑猫,会冷笑、大笑、苦笑等离奇情节。这种现实与幻想、事实与愿望的融合……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对未来充满向往和希望等心理需要,找到了使他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的东西,自然很容易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
杨红樱凭借独特的女性气质和审美意识,在情绪的张扬上更为强烈。《假小子戴安》是杨红樱“成长三部曲”(《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假小子戴安》)之一,它不仅延续了其它两部作品鲜活的校园气息,而且还触及了儿童的成长问题,侧重表现童年进入少年即将开始的心理蜕变。作品中的戴安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妈妈戴小荷只是告诉她,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事实上,她是妈妈未婚先孕而生下来的,她的爸爸还没有来得及和她妈妈结婚就去了海外。在她的记忆里,爸爸是一个让她在同学们面前不敢提及的秘密,也是妈妈内心隐隐的疼痛。但当有一天爸爸出现了,戴安的心充满了矛盾,她犹豫、彷徨、痛苦,同时也快乐,给她青春的心注入了一份坚强。作者带着轻灵而忧伤的调子,营造一种氛围,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怀去感受生活和生命。耐人寻味的意境构建,充满忧伤的意象,芬芳着诗意之美:寂静的老房子、怀旧的歌声、悄悄流淌的泪水、白果林的春夏秋冬等。此外,作者运用独特的女性语言展示女性自身的美。如在《女生日记》中,冉冬阳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身体的微妙变化,这正是儿童自我审视、自我接受、自我认可的一种方式,也是女性儿童文学中特有的柔美的感性色彩。如面对女孩子的月经来潮,罗老师笑盈盈地说恭喜!并且讲在国外的一些地方,还要举行庆祝活动呢。女性作家赋予女孩子身体的发育以美感,继而欣赏赞美,使小读者乐于接受和欣赏自我身体变化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出女作家的唯美追求。
杨红樱的作品,本着尊重儿童、关爱儿童的童心立场,让儿童在作品中体验童心的舒展与童趣的张扬,既符合儿童的现实世界,更充实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1]朱自强.儿童文学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5]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冯 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顾建美.略论儿童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