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绿色生态水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2-04-11 03:51:08张金建
黑龙江水产 2012年5期
关键词:名特优水产业示范场

张金建

(大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大庆市水域面积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松花江、嫩江流经我市435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及“三引”水利工程灌注我市湖、库、沟、塘,形成网状水系。全市总水域面积44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其中可养鱼水面300.1万亩,占全市总水面的68.2%;全市已利用养殖面积186.2万亩,占可养鱼水面的62%。全市水域盛产70余种经济鱼类和虾、蚌、菱角等水生生物,渔业资源得天独厚。2011年,全市商品鱼产量达到9.15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5.1亿元。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到110.3万亩;驯化养鱼1.79万亩;大中水面移植增殖技术72万亩;水质综合调控技术1.86万亩;综合养鱼62590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大庆市大规模开发具有本地区域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以水富民,以水兴业。全市绿色生态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适应新阶段水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消费需求为目的,加快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经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推进落实。

(一)抓政策驱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水产业非常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市水产业发展,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布局,明确任务目标,出台扶持政策,并把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作为今年市政府大事实事强力推进。为了加快此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深入到县区宣传有关扶持政策。各县区都把此项工作摆上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依托本地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各有侧重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水产业。方案所涉及的六大工程(即:主导产业提升工程、池塘基础改造工程、水产种苗繁育工程、品牌渔业创建工程、绿色清洁养殖工程、休闲渔业开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已建设完成“四大家鱼、地产特色、鱼虾蟹蛙、三花五罗、名特优新”绿色生态水产品精养区158.3万亩,所投放的鱼种规格大、质量好、数量足,其中名特优鱼种占65%、共投放3562吨。2011年,共落实养殖面积186.2万亩,其中杜蒙县加大引水改造力度,全县养殖水面达到了102万亩。

(二)抓特色养殖,提升养殖效益水平。近几年,大庆市把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作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巩固现有与扩大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巩固大银鱼、河蟹、德国镜鲤、彭泽鲫等优良品种的养殖,扩大鳜鱼、黄颡、鲶鱼、泥鳅、柳根等本地良种的开发。目前全市名特优养殖品种已达20个。杜蒙县加大了大银鱼、河蟹的养殖推广力度,2011年大银鱼发展到57.6万亩,投放鱼卵17.2亿粒,河蟹养殖达到5.25万亩,投放蟹苗8700公斤,全县名特优养殖面积达到70万亩。肇源县加大了鳜鱼、鲶鱼、怀头等鱼类的发展力度,全县名特优养殖面积发展到25.2万亩。杜蒙县齐家泡渔场积极推广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满足其生长条件,为全市清洁养殖工程探索出了新路子,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了绿色生态,实现了优质高效。

(三)抓健康养殖,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大庆市渔业生产标准》、《苗种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方案》、《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等16项行业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及方案,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深入开展了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市场监管,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提高渔民和投入品经营业户对保证水产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抵制使用和经销违禁投入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水产品例行监测各3次,市里自检4次,抽样数量达到110个,所检水产品全部合格。肇源县八家河渔场和杜蒙县的连环湖渔场,已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杜蒙县的石人沟渔场被评为黑龙江省健康养殖示范场。在品牌创建工程上,2011年,又上报了肇源县鸭木蛋格渔场、杜蒙县齐家泡渔业有限公司和阿木塔渔场三个健康养殖示范场。

(四)抓典型培育,牵动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各县(区)资源状况差异大的特点,科学指导县区发挥优势,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典型。肇源和杜蒙两县依托沿江优势,狠抓沿江渔业开发;肇州、林甸两县和大同区发挥群众养鱼积极性高的特点,大力发展池塘养殖;其他县区依托地缘优势,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强化机制创新、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主推多层混养型、鱼蟹套养型、反季多茬型、轮捕轮放型等多种养殖方式,形成了区域特色突出、生产形式多样的生产格局。按照发展绿色生态水产业的要求,2011年,老塘基础改造工程20600亩;清洁养殖工程共培育典型13个。休闲渔业工程建设实现了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建成了集吃、住、玩、钓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32处,其中,沿江休闲渔业带10处,乌双水系休闲渔业带13处,渔业垂钓休闲广场及长廊9处,休闲渔业已经成为各渔场新的增收渠道。这些集渔业开发与旅游开发为一体的项目,均以渔业为载体,据统计,这些旅游点的渔业休闲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不壮,产业链条不长,带动作用不强,全市没有一家水产品深加工企业,水产品附加值低,渔业生产的配套设备及所需苗种80%外购,并且投放不足。

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散户零星饲养,形不成集约化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池塘和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池塘单产水平不高,加之大水面放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四是发展资金不足。由于投入到水产业的项目少,水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途径窄、增长方式一直低位运行。

三、对策建议

大庆市绿色生态水产业的发展,要以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促进渔民增收为目标,以优化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重点,大力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全面推进健康养殖,加快集约化规模发展进程,建设区域特色突出、品种结构合理、养殖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

1、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模式

在资源整合上,沿江地区要大力开发江水资源,形成江水江鱼产业带,整合品牌,抢占市场。湖泊和池塘要通过新建、扩建、改造整体推进,连片发展。

在转变方式上,提高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农业部水产养殖示范场为重点、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场为骨干、市县两级水产养殖示范场为主体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网络,实行整县区、整乡(镇)、整村(屯)推进,形成以特色水产业为核心、绿色水产品为优势的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要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达到大水面渠、闸、涵三配套,池塘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三结合。要加快水面资源整合的步伐,大力发展立体循环养殖。

在结构调整上,本着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质量调强、效益调高”的原则,提升大银鱼、河蟹、德国镜鲤、彭泽鲫等优良品种养殖水平,使之成为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主打品牌;扩大提高鳜鱼、黄颡、大白鱼等优质品种的产量,尽快形成规模。通过软硬件全方位整合,把大庆市打造成高效、健康、生态的水产业养殖大市。

在完善机制上,通过合作经营、资源入股、合伙买断等多种经营形式加快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水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使松散渔户进行整体联合,逐步实现苗种统一供给、饲料统一配制、生产统一模式、销售统一定价“四统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中介组织+渔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进水产产业化发展进程。

2、健全体系,强化服务,为发展绿色生态水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水生动物防检疫体系。市、县(区)两级要建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配备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建立市、县(区)、场三级水产防疫体系。加快实现全市水生动物防疫要实现全程网络化管理,做到防疫检疫常态化,为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强化质量监管,建立专项整治、投入品监管和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要对重点生产区、养殖区水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督查监测,着力推行全程监督的生产档案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提高水产品监管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行承诺制,达到守信经营、责任落实。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发挥水资源的效应,确保水域资源的利用和增殖。

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理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形成以县(区)站、乡镇站为主体的多层次、覆盖面广和服务功能强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要逐步建立新型的“五有站”(即: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平台、有经费保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强科技推广,主推“大中水面移植增殖”、“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淡水池塘健康养殖”、“复养”、“驯化养鱼”等水产养殖技术。加强渔民培训教育,提高渔业劳动者科技素质。强化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平台,为渔民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推动大学、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开发新的养殖技术,试验推广适应本地的优良品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对于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新品种,应采取买断专利、技术入股等形式,不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活力。

3、项目引领,政策扶持,为绿色生态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围绕良种工程、防检疫体系、质量监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建设谋划项目,围绕国家、省水产业政策、发展布局、资金投向的结合点等申请项目,围绕“六大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政府投入与市场融资联动的政策机制开发项目。设立发展绿色水产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品牌建设和名特优鱼种引进、开发的扶持。进一步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水域资源开发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同时,要积极协调涉农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为企业和专业户提供贷款;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绿色生态水产业发展。

4、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市、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层层抓典型,用典型的带动作用,推进绿色生态水产业的发展。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强化优惠政策的落实,从简、从快、从优办理绿色生态水产业发展项目的立项、证照、审批、收费等事项,切实解决好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水产业经济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逐步成为拉动能力强、财政贡献份额大的支柱产业。

猜你喜欢
名特优水产业示范场
2023,水产业钱兔似锦
当代水产(2023年2期)2023-05-19 08:21:54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停产!断粮!原料暴涨!节后限电令再升级,水产业遭受暴击……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38
“晋”级名特优,向功能农业要高质量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24
“助力农民增收 惠及市民餐桌”——太原市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第六季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52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 02:41:54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当代水产(2019年3期)2019-05-14 05:43:06
农业部取消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资格170家
兽医导刊(2018年3期)2018-03-19 09:40:56
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黑龙江水产(2017年4期)2017-03-02 11:28:20
湖北蕲春再添3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