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景区生态旅游与猕猴保护问题探讨

2012-04-11 02:23:28齐会娟田军东王永红孔小刚路纪琪
河南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王屋山猴群猕猴

齐会娟,田军东,王永红,孔小刚,路纪琪



王屋山景区生态旅游与猕猴保护问题探讨

齐会娟1,田军东2,王永红1,孔小刚1,路纪琪2

(1.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济源 459000;2.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所)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生态旅游可以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本研究以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调查管理状况、走访工作人员及跟踪观察野生猕猴群,分析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有助于河南太行山猕猴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猕猴;王屋山

自然保护区对于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独特自然风貌的保护起着积极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的标准之一[1-2]。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 588处,初步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乡级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构成的自然保护区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资源保护、科学普及等作用的主要方式。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知识与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旅游活动,也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3-4]。在2009年召开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来自国家林业局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讨论了如何寻求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平衡点,认为生态保护成效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紧密结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适度、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也有助于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济源、焦作和新乡等地,以济源管理局所辖区域内野生太行山猕猴()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66.7%[5]。该管理局所辖部分区域分别被开发成风景区开展旅游活动[6],如愚公管理分局所辖的天坛山管护区被开发为王屋山风景名胜区。自景区建立以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7],如游客、交通工具等大量进入猕猴自然栖息地,干扰了其正常的生物节律。如何守护自然保护区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和景区管理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以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

1 研究地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º54´~35º42´N,112º02´~113º 45´E)济源管理局愚公管理分局所辖范围内。本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00~800 mm,年平均气温14.3℃,冬寒夏凉,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为800~1 711 m。区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高达93.7%,植物多样性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景区南面为人为干扰较大的居民生活村落及道路,东、西两面分别以大店河、铁山河为天然边界,北面为王屋山腹地,使得该地区呈半岛状。

王屋山文化遗存丰富悠久,地质景观独特,是集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区。景区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由王屋山风景区管理局执行管理功能。2006年,王屋山-黛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初,济源市政府与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者获得王屋山风景区70年经营权。

2 研究方法

分别从自然保护区和景区管理部门获得王屋山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资料,并通过走访保护区与景区的工作人员,结合实地调查,以获得有关该区域内资源管理现状、景区现生猴群的社会结构、种群动态、繁殖状况、活动节律等基础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景区猕猴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景区内主要有1群野生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WW-1),还有数只边缘猴和孤猴;另外,在磨铺水库及王屋山水库附近可能存在较小猴群或孤猴。以WW-1群为主要观察对象。自2003年2月至2010年2月,WW-1群由14只个体增加至39只个体,年平均增长率为14.1%;群内未成年个体所占百分比在50%以上,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群内成年雌性个体的繁殖率为80.7%,雌性的首次生产年龄平均为4.7岁,生育间隔期为13.9个月,婴猴死亡率较高(22.4%)。

观察群常年活动于王屋山景区,在秋冬季节,则迁入王屋山腹地,其活动高峰在9:00~11:30和14:30~17:00,此期间猴群常处于游走、觅食状态,其余时间则多处于休息状态。在猴群休息时,常呈现以母系单元为主的家族式聚集,单元内成员之间相互理毛、自我理毛等,而婴幼猴则常相互追逐玩耍、嬉戏。

3.2 旅游活动对猕猴的影响

2005年7月之前,观察群猕猴基本呈野生状态,完全或很少与游客、香客等接触,更极少到索道下站等人为活动较强区域活动。随后,景区管理部门为拓展旅游项目而开发利用WW-1群,通过一段时间的招引,猴群逐渐与游客接近、接触。随着游客与猴群的接触逐渐增多,旅游活动对猴群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在旅游旺季尤其突出。

首先,旅游活动影响了猕猴的正常食物结构。在自然条件下,猕猴的食性较杂,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果实、种子、花、芽、叶等,也采食菌类、昆虫、鸟卵等[8]。旅游活动开展之后,经常发现有游客甚至景区工作人员时常向猕猴投喂方便食品,如糖果、饼干等。这些食品常多带有塑料包装,虽然猕猴可以除去外包装后取食,但常因相互争抢而误吞误咽,进而引发猕猴患胃肠道疾病。另外,投喂的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热量,长期进食易导致猕猴发生“富贵病”。研究表明,人工投喂导致部分日本猕猴个体出现肥胖症等,以致相关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严禁游客投喂猕猴的措施,同时也加强了对猴群的管护[9]。此外,人为投喂食物,还会增加猴群内个体间的暴力行为。研究发现,对贡贝地区黑猩猩的长期人工投食,使黑猩猩暴力行为增加,严重影响该种群的正常生存、分群。人类和猕猴在生理、行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病原体极可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而扩散[10],增加游客与猕猴罹患人畜共患病的危险,例如,海南南湾猴岛曾因猕猴患疾病而被国家管理部门明令停业整顿。

其次,旅游活动影响猕猴的活动节律。调查发现,目标猴群在自然条件下具有明显的活动节律性,即常出现两个觅食高峰期。但是,在旅游旺季及周末等旅游高峰时段,猴群的自然活动节律有明显改变。如游客到达索道下站等处时,猴群会在一些个体的带领下一哄而上,抢夺游客食物、饮料等。随后,猴群在附近休息,等待下一批游客。此外,当地居民的家畜、家犬也对猴群产生了负面影响。每年的11月份,家畜(牛、羊及家猪)深入保护区觅食,持续活动数天或数十天,严重干扰了猕猴的自然栖息环境,不仅加剧了猴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还严重破坏了猴群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迫使猴群转移活动、觅食地点。

再次,旅游活动影响猕猴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群内曾有一只老年猕猴(豁嘴)会用嘴、手开启矿泉水瓶盖以获取水、饮料,于2010年春季失踪。2011年4月,发现群内有只5岁雄性猴子(褶脸)可开启矿泉水瓶盖的行为,此前并未发现其有该行为。猕猴的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文化,通过社会学习和模仿从而可以将某种或某些行为扩散开来,如日本猕猴中洗麦子、洗红薯等行为的扩散及传承,尤其是洗温泉文化的传承,凸显了猕猴具有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景区的一些基础设施也对猕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11年7月2日,一只约3岁的雌性猕猴由于接触到裸露的变压器电线而遭到电击,导致右上肢残废、左上肢严重受伤。缺乏完善保护措施的旅游活动会严重影响猕猴种群的维持与发展,如海南南湾猕猴因开展旅游活动而导致猕猴繁殖率下降,新生猴死亡率增高。另外,人为投喂延长候群分群时间等[11]。

最后,旅游活动使人—猴冲突加剧。游客往往携带食物进入景区,不时有人向猴群投食。但这种集中、随意的投食极易使猕猴之间因抢食而发生激烈打斗。由于猕猴具有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它们时常会转嫁攻击,迁怒于人类,从而危及游客的人身安全。2009年,由于游客携带食物引诱群内成年雄性猕猴(痞子),引起该猴子偷袭游客,导致游客摔倒。虽然游客仅受轻微皮肉伤,但潜在危险值得关注。2011年7月17日,贵州黔灵山公园猕猴将一名8个月大男婴的外生殖器咬残,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因此受到质询。大量的事实表明,游客的恫吓、挑逗、追打等行为已成为猕猴侵害游客的主要诱因。

4 对策与建议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生态屏障,是保护生物资源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维持是至关重要的[12]。为促进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强、做大“王屋山”旅游品牌,促进生物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在充分分析景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4.1 保护区参与景区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模式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成立之初,由旅游局下设的王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运行。2010年初,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王屋山风景名胜区70年经营权。但是,该景区同时又位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在管理权限、资源保护与管理、利益共享等方面存在衔接不密切,信息交流欠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猕猴等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最终影响到保护区的整体形象。在2010年的全国性自然保护区评估中,太行山猕猴保护区未获得最佳评价,与专家们对保护区的亲身感受有关,同时也暴露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值得管理者深思。对景区而言,考虑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更应明确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在生态旅游中的主体地位,以保护为景区发展的前提和出发点。

应该看到,景区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野生动物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因而难以对猕猴等动植物资源实施有效的管护。因此,在景区的管理格局中,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参与极为必要,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将其纳入景区的整体管理、服务体系之中。在景区,可尝试新的管理模式—社区共管[13],以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其在共管活动中获益,从而减轻社区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压力[14]。

4.2 控制游客与猕猴的直接接触

太行山猕猴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猕猴,具有独特的遗传多样性,进化地位特殊。但是,旅游活动对猕猴生物资源产生了明显的干扰作用。王屋山地区植物资源相对丰富,除在早春和冬季猕猴食物资源相对匮乏外,其余时间食物资源较充足。因此,建议严禁游客、香客等投喂猕猴,以确保猕猴保持野生状态。

景区基础设施的布局及合理规划有助于避免人—猴直接接触。野外观察发现,猴群的活动明显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及周末等旅游小高峰时段,猴群改变自然活动节律,活动随游客数量及位置变化而变动。此外,在一些景点(如索道下站、清风台等处),猴群会在少数个体的带领下,蜂拥而上抢夺游客携带的食物、饮料等,猴群活动随游客的消长而消长。经调查,猴群易侵袭游客的地点主要有索道下站、养丹池、1 500 m标识牌、铁梁庙、闪光庙、女娲补天石、清风台及索道上站。除索道下站和清风台外,其余各点均无醒目的警示牌。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增添相应基础设施,安装醒目警示牌、标语牌;也可通过举行一些科普活动,让游客了解如何避免与猕猴的直接接触。

4.3 加强宣传,严格执法

针对太行山猕猴这一宝贵自然资源,应扩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猕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猴群与游客的广泛接触,影响到景区的环境卫生等,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用扫把、树枝甚至石块等驱赶猴群。此外,当地居民对猕猴保护意识也有待加强。2009年3月,笔者发现一只约3岁的雄性猕猴被铁丝套勒住,铁丝深陷皮肤致使其腰部严重感染。因此,建议景区及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提高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对故意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采取严格的法律措施。

充分调动护林员在自然保护方面的积极性。护林员是了解保护区实时状况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及周边社区环境,是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护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在景区内对护林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及不定期组织其进行参观和学习,提高其科学素养,以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此外,规范护林员的巡护记录,做好所在管护区域的信息资料收集,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4 对猕猴进行深入研究

对猕猴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和认识是保护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基础。研究表明,猕猴是群居性动物,具有较强的社会认知、社会学习能力[15],活动节律现象明显。但是猕猴群的种群动态、繁殖状况、社会结构及行为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后续研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对猕猴行为的影响差异性等方面仍亟待深入研究[16]。学者们对太行山猕猴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尚缺乏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尤其是猕猴适应高纬度环境相关行为生态学资料[17]。因此,管理部门应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在完善基础科研设施的基础上,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提升对太行山猕猴的研究水平。

[1]马驹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J]. 生物多样性,1993,1(1): 43-45.

[2] Maczulak A E. 2010. Biodiversity: Conserving Endangered Species.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118-136.

[3]田里,李常林. 生态旅游[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 Fennell D A. 2003. 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of the Taylor & Francis Group, 17-37

[5] Lu J Q, Hou J H, Wang H F, Qu W Y. 2007. Current Status ofin Taihangshan Mountains Area, Jiyuan, Hena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8: 1085-1091

[6]蒋冰华. 河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205-108.

[7]张璐瑶. 试探河南济源王屋山景区形象与品牌提升多样化之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 31-33.

[8] Fooden J. 2000.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hesus macaques,(Zimmermann, 1780). Fieldiana Zoology (New Series), 96, 1-180.

[9]张鹏,渡边邦夫. 日本‘猴灾’的形成与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对中国的启迪[J]. 兽类学报,2009,29(1):86-95.

[10]陈元霖,曾中兴,白寿昌. 猕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11]江海声,王骏,刘振河. 旅游对那晚猕猴种群增长的影响[J]. 兽类学报,1994,14(3): 166-171.

[12]冯达,温亚利.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综述[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62-65.

[13]张金良,李焕芳,黄安国. 社区共管—一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J]. 生物多样性,2000,8(3): 347-350.

[14]刘霞,张岩.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2): 193-195.

[15] Mason W A. 2008. Social development: a psychobiological perspective.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 Behavioral Science, 42(4): 389-396.

[16] Fuentes A. 2006. Human culture and monkey behavior: assessing the contexts of potential pathogen transmission between macaques and humans.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68: 880-896.

[17]路纪琪,王好峰,谢东明. 太行山猕猴研究进展与展望[J]. 四川动物,2009,28(6): 952-957.

F 590.7

B

1003-2630(2012)02-0051-04

2012-05-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78)资助。

齐会娟(1974-),男,河南济源人,主要从事太行山猕猴保护与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王屋山猴群猕猴
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
河南农业(2022年11期)2022-02-10 17:29:06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话跆拳道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环球时报(2020-07-22)2020-07-22 05:14:54
猴子吃灵芝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养儿防老
黄河(2018年5期)2018-11-14 19:20:53
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09:56
悬崖上的猴群
中国周刊(2018年6期)2018-06-15 0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