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2012-04-10 21:42张志华孔令杰
黑龙江水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组织渔民渔业

张志华 孔令杰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步推进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能力,2011年10月27至28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安徽合肥召开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新机制新模式交流会。来自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代表,就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经验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实地考察了安徽省当涂县均庆河蟹生态养殖合作社。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各级政府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为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

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提高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解决了渔农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合算的实际问题,架起了渔农顺利进入市场的桥梁。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有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协会、股份合作社。

2、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呈多样化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能人牵办型:由当地农村能人(如农村经纪人、养殖大户、回乡创业者)牵头,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销售渠道优势,联合当地渔业推广机构和渔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营销网络广、专业优势明显、社员联系紧密、合作方式灵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如安徽省当涂县均庆河蟹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06年组建,合作社现有管理人员9人,入社社员311户,基地养殖面积10906亩,总资产503万元。合作社采取“生产在社、服务在家、营销在网、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蟹苗购进、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渔资供应、统一品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可达900吨,总产值可达6500万元,带动农户1500户,养殖面积4万亩。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以水产产业化企业为龙头,渔业推广机构为技术指导,组织基地渔民共同参与,实行“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运行模式。这类合作社规模大,合作各方职责分工明确,产业化特点明显,对渔户的带动能力强。

三是“村两委”兼管型:由行政村两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推广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把分散的渔户组织起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种合作社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带动能力强,民主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合作社得到了村委政策、项目支持,容易把握发展方向。

四是“股份制”发展型:其参与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现金入股;二是以实物入股;三是以土地入股,并承认合作社章程管理,方能成为合作社社员。如四川省资中县三江鲶鱼渔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建立“产、供、销、加”链条,打造品牌,利益联结。合作社按保护价回收成员养殖鱼类,保证成员基本效益,统一销售,利润二次分配,剩余利润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这种合作社发展潜力更大。

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指导渔业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

水产推广机构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实现了由“行政干预”向“市场机制调节”的转变,有力推进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和我国渔业的大发展。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有:

1、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为培育一批龙头型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选择一批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作为典型,着力培育,为合作社在政策上争取扶持、资金上寻求支持,大力宣传,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广大渔民看到“入社”前景,得到“入社”实惠,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武汉市新洲区:大力推行“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推广模式,近三年来,新设立水产专家大院1个,组建专业协会2个,合作社6个。专家大院、协会和合作社上连专家、下通渔民、行业自律、生产互助、共闯市场,体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同时,还与移动公司合作,设立水产专家热线和渔业科技短信平台,让渔民与区水产专家随时进行电话咨询,让渔业科技示范户直接接受到水产专家的技术服务。

2、积极引导,做好各项服务

一是技术指导和培训。近年来,各级水产推广机构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为渔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新品种引进、高效健康养殖、池塘高效生态养殖、鱼病防治、生态调控水质等技术的示范、引进和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了社员的业务能力。

二是提供信息和组织考察。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服务的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农业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为广大渔民提供鱼种、饲料、病虫害防治技术、养殖新技术、养殖先进经验等内容的信息服务,受到群众欢迎。组织水产养殖大户和渔业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去外地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地渔业发展。

三是提供其他服务。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对各渔业合作社在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的同时,还主动帮他们要项目,跑贷款,协调各方面关系,帮助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使合作社在发展经济和带动群众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与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合作,设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开展病害监测和防治服务设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监测鱼病流行情况,在鱼病高发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和水质检测、鱼病诊治活动,并根据鱼病流行情况为渔民免费送渔药,通过服务减少病害流行、减少渔民生产损失。

4、狠抓水产品质量监管

加强水产品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加大水产品质量抽查监测力度。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开展水产养殖。要求社员做好水产养殖记录,包括饲料、药物、防病、生产购销等,建立完整的水产养殖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三、存在的问题

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收入等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

从当前渔业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来看,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渔业经济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营销,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科技支撑不足,产品竞争力弱

现在的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多是产销一条龙的服务,负责引进和生产苗种,再组织统一卖出,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广大渔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协会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渔民本身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多数合作组织与大学、院所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也不够紧密。

3、缺乏有效的联合,组织规模不大

有些地区同一品种成立多个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各自为战,造成不必要的低级竞争。

4、内部机制不规范,经营随意性大

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问题,虽有规范的章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5、发展不均衡

全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很不均衡。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覆盖养殖面积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近60%,如湖北省。发展较慢的省份覆盖养殖面积10%左右,如黑龙江、吉林、山西等省。发展较好的省份还有山东、浙江、宁夏、安徽等省份。

四、建议

1、要进一步确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渔业经济合作组织不但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水产技术推广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优先做好与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发展,才能实现共赢。一方面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发挥其组织优势,为成员提供统一的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在促进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自身发展壮大和成员收入增加的同时,帮助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好的履行技术推广、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职能,促进水产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发挥技术、人力和资金优势指导服务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广大渔民从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吸取关键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增收的目的。

2、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要加强各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知识培训,尽快掌握相关法律条款,提高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二是要加大农村干部和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力度,不仅让他们了解掌握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规则,学习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练好基本功,增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还要让他们懂得合作事业既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也是广大渔民共同致富的事业。

3、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保护、调控”力度。制定出台扶持其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资金、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组织渔民渔业
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探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