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腑法在老年肺炎中的应用*

2012-04-10 15:55钱义明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表里通腑正气

张 琼 钱义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37)

老年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主要指老年人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肺部疾病,其中,以细菌性肺炎尤为多见。随着现今抗生素的发展,由于滥用抗生素及耐药性的产生,及其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老年细菌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然而,本人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辨证论治老年肺炎,兼以通腑治疗,肺肠同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中医学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细菌性肺炎属风温肺热病,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咯痰、舌红苔白或黄、脉数为主症的急性外感热病。其总的病机是以正气不足为发病基础,热毒损肺为发病和进展的关键。正气不足指衰老宿疾,积损正气,肺卫不固,常兼痰瘀积蓄而伤正;热毒损肺指热毒袭肺,生痰酿毒聚瘀,伤津耗气,损肺之体用。正气亏虚、热毒损肺两者相互影响,这可能是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隐匿、病情严重、恢复缓慢、预后差等主要原因。

2 立法依据

2.1 祖国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认识

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宣发肃降。若肺气壅塞不降,则影响大肠传化之功,浊气填塞中焦,出现大便干结或不爽、腹胀、纳差等症;反之若腑气不通,浊气上逆乘于肺,则会加剧肺气之壅塞,表现为痰、咳、喘等症状难以缓解,形成恶性循环。此时独治肺难断其源,应肺肠同治,上宣下通,因势利导,腑通邪去而肺气自复。如《金匮要略》中皂荚丸,厚朴大黄汤等方,在治疗咳喘病时加入皂荚,大黄等通下之药,可见自古已有肺系病以通腑法论治的见解[1]。

2.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与大肠不仅在经络,脏腑等方面互相联系,且在胚胎学,解剖学,免疫学上也互相关联,且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互相影响[2]。从胚胎发育的角度,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3]。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这可能成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的结构基础。从公共粘膜免疫系统来看,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二者都是组成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途径影响到另一处[4]。还有,近些年研究认为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的相互关联是通过神经、体液、激素等对肺和大肠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等等[5]。这些研究证明肺与大肠相表里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理论基础。

2.3 老年肺炎特征

老年性肺炎除了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常见肺部症状外,经常会伴有大便秘结等表现。究其原因,一方面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胃肠道蠕动减弱,多有大便不畅的宿疾,另一方面,老年人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或长期卧床,或活动不便等各种因素易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肠腑功能紊乱症状。有资料统计,国内老年便秘发生率为15%~30%,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高2~3倍。陈海龙[6]等发现严重的排便障碍,会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引发肠外器官感染,而且引发肺感染的几率最高。

3 临床运用

3.1 初期治疗

3.1.1 清肺通腑法 多运用于肺胃热盛证,临证多见患者身热,口渴多饮,咳喘,气急,心烦懊扰,胸痛,咳痰黄稠,甚则痰中带血,腹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此时用清肺通腑法,既除肺之无形热邪,又清已传胃肠之邪热,促进肺热从大便而去。肺热得除,腑气得通,热、咳、痰、喘诸症顿挫,病势趋于和缓。临床上常以麻杏石甘汤加承气汤类治疗,适当酌情可加入清肺热药,如黄芩、栀子、石膏之类,或以桑白皮汤加入生大黄、芒硝等苦寒泻下之品,清下并用,加强清热之效。由于老年患者多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临床用药时切忌用药过于峻猛,以免误伤正气,损伤脾胃,加重病情。

3.1.2 宣肺通腑法 多运用于热在肺卫证,临证多见患者咳嗽频剧,咽痛,咳痰,大便秘结,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其中,宣肺法依外感六淫邪气不同而异。宣解常选麻黄、苏叶、桑叶等;宣清常选银花、菊花、苇根、前胡等;宣化常选香薷、青蒿、杏仁、白豆蔻等。此时通腑注意立足于“通”而不是“攻”。故治疗上可酌情选用调畅肠腑气机药物,如厚朴,枳壳,桔梗,陈皮等,注重保持肠腑功能疏通,使邪有出路,肺气宣肃,则咳止,痰祛,热清。

3.1.3 泻肺通腑法 多运用于痰热壅肺证,临证多见患者身热烦渴,咳喘哮鸣,气促,胸脘憋闷,咳黄痰多,或痰中带血,腹部膨满,大便秘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等证,此时运用通腑泻肺法,通下糟粕,疏理肺气,则不仅可使大肠通降之性顺达,肺之痰热随之而泻,壅遏之肺气亦随之而平。临床病势较轻缓者可用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合大黄、芒硝等泻下之品。若实热老痰兼阳明腑实之危重急症,则可予礞石滚痰丸与承气汤类合用,以加强峻下痰火之功。朱丹溪云“善治痰者,不治痰治气,而且老年患者多有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易蕴湿酿痰,故临床用药适当加用调畅气机之品,如:陈皮,厚朴,砂仁等。同时,鉴于老年患者年高体弱,临床运用泻肺通腑法时宜终病即止,一旦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即调整药物及用量,及时注重培护脾胃之气,以防损伤后天之本,变生他证。

3.2 中,后期治疗

3.2.1 润肺通腑法 多运用于疾病中后期,肺阴亏损证,临证多见身热减退,或午后潮热,干咳少痰而粘,口干渴,胃纳差,便秘或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等证。此期运用润肺通腑法,既可养阴润肺,补肺之不足,固护正气,又可荡涤肠腑郁热,使热从大便除,从而清泄肺之虚热或余热。临床常用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合润肠通便之药治疗,如:郁李仁,麻子仁,火麻仁,瓜蒌仁等。此时通腑以“润”为主,若不得其法,强攻下之则更耗液伤津,加重病情。而且,运用润肺通腑法时可适当选用清补肾阴之品,此乃“金水相生”之意,如:生地,山萸肉,知母等,但切勿运用厚味滋腻补肾之品,如:熟地,龟板,阿胶等,以防止“闭门留蔻”,使病情时有反复,迁延难愈。

3.2.2 益气通腑法 多运用于后期肺气亏虚证,临证多见咳嗽乏力,少痰,懒言少语,神疲自汗,纳少,腹满,大便不畅或便秘,舌淡,苔薄,脉细弱等证。老年患者本已正气不足,加之久病必耗其肺气,气虚则肠道推动无力,糟粕易在肠腑积聚,痰瘀毒邪难除,故在疾病后期治疗应运用益气通腑之法,临床常用补肺汤合新加黄龙汤类,或酌情加用补益肺气之品,如:蛤蚧,党参,白术,茯苓等,既可补肺气之不足,又能益气通便,使痰瘀毒邪有可出之路。同时,老年患者脾胃功能已衰退,调补肺气之时,注重益气健脾,既取其“培土生金”之意,又固护老年人的正气,使其正气旺盛,利于邪祛,且防邪复犯。而且,补气之时善用行气之药,既可使药到病所,直中要处,又合“补而不壅滞”之意。

3.2.3 活血通腑法 多运用于后期瘀毒内陷证,临证多见神志欠清,咳嗽咳痰,皮肤黏膜可见少许瘀斑瘀点,纳差,腹胀,大便秘结,舌暗红,苔少黄,脉涩等证。老年患者病程日久,久病入络,必伤其气血,临床易出现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证,致瘀毒之邪难除,病情危重且易反复。有实验表明老年肺炎患者后期多出现微循环障碍表现,故此时治以清肺化痰,活血通腑,临证选用麻杏石甘汤,或桑白皮汤等加用活血化瘀通腑之品,如:生大黄,虎杖,郁金,赤芍等。中医认为无形之热易附于有形之瘀血,并相互搏结,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即所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故用活血通腑法更利于清热。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虎杖,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及大黄,瓜蒌仁,莱菔子等泻下通腑药具有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7]。

4 总结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从整体角度来辨证论治老年肺炎。现代研究表明,通腑不仅可使胃肠蠕动增加,排除肠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和各种肠源性有害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促进机体代谢,改善微循环,促进病灶清除,而且还可通过降低内毒素对内皮细胞,PLT等靶细胞的刺激作用,使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造成的损伤易于控制[8]。针对于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兼有大便干结或便秘等,初期实证用通腑法,以峻下为主,此所谓肺实泻大肠,釜底抽薪正是速逐病邪,挫败病势,缩短病程的关键。并且,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分别配以宣肺,清肺,泻肺不同的方法以治之,然鉴于老年患者脾胃功能本虚,泻下之力不宜过猛,以大便通利,粪质稍稀不成形为度,日行1~2次为宜,中病即止;对于中后期虚实夹杂证,亦可运用通腑法,有“下之为补”之说。临证注意攻补兼施,灵活运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后期用通腑法,应以润下,缓下为主,并注重补肺气,保胃气,护正气,祛邪气。

[1]黄进,赵长鹰.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2]马宁,尹新中.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9.29(2):102-103

[3]周吕.胃肠生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23-728.

[4]蕲文学,杨宇.从黏膜免疫系统看“肺与大肠相表里” [J].四川中医,2005,23(12):1-3.

[5]刘文导,向伟能,鲁尧.“肺合大肠”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医研究,2005,18(8):5-6.

[6]陈海龙,关风林,闻庆平,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和现代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9):71073

[7]徐春燕.试论活血通腑法在小儿肺炎喘嗽中的运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9,5(4):12-13.

[8]黄宏强,兰万成,吴英梅.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影响的临床研究 [J].新中医,2009,41(6):45-46.

猜你喜欢
表里通腑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清风正气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