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朋, 苏 彬, 赵玉娟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 天津 300162)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众多心血管疾病,是致死致残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目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众多,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均为临床上的常用降压药,联合用药可提高降压效果,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笔者将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并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86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4]: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肝肾合并症、恶性肿瘤、妊娠及对研究药物有过敏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停用其它降压药物1周;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在5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2±6.23岁;病程在1个月至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4±2.57 年;血压水平在 145-185/90-105mmHg之间。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口服每日早1次,观察组在替米沙坦在的基础上加服2.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日早1次。观察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后的1月末、3月末、6月末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降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取患者8:00-10:00 AM的坐位血压。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血压<140/90 mmHg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血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达标率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月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2/43)51.16%和(18/43)41.86%,3月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达标率分别为(32/43)74.42%和(26/43)60.47%,6月末的达标率分别为(37/43)86.05%和(31/43)72.09%,血压下降水平分别为 35.72±10.37mmHg和26.38±9.82mmHg,心率下降水平分别为 20.43±8.67 次/min和15.27±6.62 次/min,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降压达标率在1月末、3月末、6月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AT1)的拮抗剂,可与AT1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降低其收缩血管作用,从而起到降压效果。替米沙坦的降压作用可持续24h,能够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降压效果较为平稳,尤其可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滞钙离子从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松弛血管平滑肌的同时扩张外周小动脉,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另外钙通道阻滞剂可减少钠的重吸收,减轻水钠潴留。苯磺酸氨氯地平也可以调节血压的昼夜规律,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剂量联合降压药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发生率[4]。本研究表明,将小剂量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合用,能够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并且降压效果较快且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降压方法。
参考资料:
[1] 纪炳能,程卫杰,邝鸿生.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上旬刊):1024-102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2-41.
[3]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4] 崔嵘,袁洪,黄志军,等.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