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梅 温丽英 周向昭 张桂梅
患者,男,73岁。因“全身反复红斑、水疱、痒2年,加重10 d”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水疱,疱壁紧张,液清,尼氏征阴性,曾在外院取病理示:表皮下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每日甲基强的松龙40 mg(相当于强的松50 mg)治疗10 d,水疱逐渐吸收,红斑逐渐消退,甲基强的松龙逐渐减量,至入院前减至每日强的松20 mg,病情出现反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瘙痒明显。既往糖尿病史20年,现皮下注射优必林,常规早5 U,中午5 U,下午15 U,中效晚5 U。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轻度桶状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情况:前胸、腹、脐周、双腋窝、双臂、双下肢屈侧可见散在分布片状界清暗红斑,红斑上群集0.5 cm×0.5 cm~3.0 cm×3.0 cm 大小壁厚不易破水疱,尼氏征阴性,四肢以屈侧为主。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治疗:甲基强的松龙40 mg,强的松10 mg,1次/d,治疗3 D,红斑变淡,无新发水疱,入院时空腹血糖5.41 mmol/L。第6天患者咽部发红,伴发热,37.0~38.0℃,变淡红斑重新发红,并出现新水疱,血糖亦不稳定,在10 mmol/L以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80 mg/d,阿奇霉素注射液500 mg/d抗感染,并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但病情进一步加重。请内分泌科大夫会诊调整“优必林”用量,但患者血糖始终在10 mmol/L以上。患者入院第15天加用甲氨喋呤10 mg静脉点滴,1次/周,患者入院第25天,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01 ×109/L,红细胞2.94×1012/L,血小板计数55 ×109/L,均低于正常,诊为“粒细胞减少”,给以瑞白150 μg/d,皮下注射。停用甲氨喋呤,虽经抢救,但患者入院第26天双肺出现感染,血压下降,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讨论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为表皮下大疱,基底带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多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基膜带自身抗体[1]。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儿童也可以发病。多数患者皮损泛发,好发于胸、腹、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屈侧[2]。糖尿病与类天疱疮均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水疱性皮肤病[3],大疱性类天疱疮在诊断时应与糖尿病特有的大疱病相鉴别,后者好发于四肢远端皮肤,病理为表皮内裂隙而无棘层松解,痊愈后不留疤痕[4],还应与疤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多形红斑,疱疹样皮炎,线状IgA皮病相鉴别,疤痕性类天疱疮好发于壮年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侵犯黏膜,水疱壁薄易破,易出血,愈合后形成疤痕;大疱性多形红斑由变态反应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四肢和躯干,黏膜损害早且重,大疱易破,周围有红斑,疱液混浊,多血性,起病急,病理变化为表皮内或表皮下水疱和大疱[5];疱疹样皮炎好发于青壮年的躯干,腰背部,为排列成环状的小水疱,疱液清,可有风团和丘疹,痒剧;线状IgA皮病好发于儿童和成人,水疱呈腊肠样环形排列[2]。本例为老年患者,红斑或正常皮肤上有疱壁紧张不易破大疱,主要分布于前胸、腹、脐周、双腋窝、双臂、双下肢屈侧,尼氏征阴性,愈合不留疤痕,黏膜未累及,病理变化为表皮下疱,可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在治疗上,糖尿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宜早期应用皮质激素,而糖尿病特有的大疱病应慎用激素[4],本例患者在用优必林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用激素,但病情却难以控制,考虑与患者年纪较大,糖尿病病史较长(20年),大疱性类天疱疮病史2年,一直应用激素治疗,机体抵抗能力差有关。有报道控制血糖是治愈多种合并疾病的关键[6]。本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亦加重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患者入院第15天加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0 mg/周,入院第25天化验血常规出现三系减少,甲氨蝶呤应用总剂量为20 mg,与患者粒细胞减少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宋丽平,徐海丰,杨会君,等.联合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0,32:3013-3014.
2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06-807.
3 邱贤才,徐德清.糖尿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59-60.
4 白梅.糖尿病酮症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华北国防医药,2004,16:414.
5 林元珠,高顺强主编.皮肤病学及性病学.第1版.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1-182.
6 徐赤宇,王喜国,王彦,等.类天疱疮伴2型糖尿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例.人民军医,20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