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临床分析

2012-04-10 02:51卢进发王文犀王新亮
河北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开颅入路脑血管

卢进发 王文犀 王新亮

前交通动脉瘤是前循环常见的动脉瘤之一,由于部位深,血管变异较多,瘤体生长方向各异,主要动脉分支和穿动脉走行复杂,且血管重要,手术难度较大。我科2006至2010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4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9岁,均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23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同时合并偏瘫者2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7例、Ⅴ级2例。全组患者行颅脑CT检查均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额叶血肿者5例,额叶伴纵裂血肿3例,额叶底部血肿破入脑室2例。

1.2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单纯CT血管造影(CTA)5例,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0例,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5例。35例为囊状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动脉瘤4例,梭形动脉瘤1例。血管成像显示一侧A1段发育不良40例,前交通动脉瘤由双侧供血5例。动脉瘤指向前、上方18例,指向后方16例,指向后下方2例,瘤体分叶状多向型4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单侧经翼点入路开颅38例,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2例。切开硬模后均在显微镜下操作,39例囊状动脉瘤行瘤颈夹闭,1例梭形动脉瘤行囊壁加固术。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均为分离动脉瘤颈时破裂,均在阻断1侧或双侧A1段后,分离并夹闭动脉瘤颈部。

1.4 结果 39例术后行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夹闭良好。

2 讨论

2.1 前交通动脉瘤术前诊断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规行头颅CT检查显示:前纵裂、环池及外侧裂散在高密度影。确定前交通动脉瘤可能性后,再行血管成像检查,常用有头部CTA、DSA及MRA三种,其中CTA和DSA为常用诊断方法。CTA能无创的清晰显示动脉瘤、动脉瘤颈以及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关系。Karamessini等[1]报道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100%,对直径3 mm以上的动脉瘤有与DSA相同的敏感性,对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敏感性达到100%,只是对某些部位例如后交通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等诊断仍有争议。诸葛启钏等[2]研究表明: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快捷、经济和无创等优点,对颅内动脉瘤急性期诊断优于2D-DSA。本组急诊手术5例是通过CTA诊断的。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对于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需行DSA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决定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2.2 手术时机 有关动脉瘤手术时机争议较大,早期有大宗病例分析报告认为,早期手术虽比晚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的危险性,但早期手术组病死率较高,尤其在Hunt-Hess分级较高患者更为明显,而术后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危险性较晚期手术相当,总病死率无差异,各组恢复良好比例无差异[3]。目前一般文献认为,初次出血后2周内再出血率在20%左右,脑血管痉挛多发生于初次出血3 d以后,6~8 d达高峰,10~14 d后才逐渐缓解,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特别推崇3 d以内手术,主要是为了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4]。笔者认为随着医疗条件改善,早期手术应该比延期手术有利。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是两个主要的致死、致残因素,也是治疗的难点[5],早期手术是预防动脉瘤再出血关键。早期手术时只要处理得当,一般脑肿胀并不影响手术,也不增加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对Hunt-Hess1-Ⅱ级的患者尽可能在SAH后3 d内手术,对于超过3 d患者,如果DSA检查无明显脑血管痉挛的病例,也可以手术治疗,否则需抗脑血管痉挛2周,脑血管痉挛缓解后再手术。对Hunt-HessⅣ~Ⅴ级,脑肿胀明显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2.3 手术入路及技巧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主要有翼点入路与半球间入路等。其中翼点入路为大多数学者采用,其优点是:(1)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脑池内手术,减少对脑叶的牵拉和损伤;(2)对前交通动脉瘤距离最近;(3)显露优势A段便于控制动脉瘤破裂出血;(4)从侧方放置动脉瘤夹比较方便;(5)可保留双侧嗅神经。丘豆明夫[6]认为蝶骨平面至动脉瘤颈高于13 mm,即使切除直回估计对额叶也有相当的压迫,故主张采用纵裂入路。另外翼点入路为偏侧入路,手术视野相对狭小,暴露困难,甚至安放动脉瘤夹困难的缺点,对于双侧A2间动脉瘤,指向后下方向的动脉瘤、高位或巨大型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区诸动脉存在有畸形变异时,术前术者详细阅片,本组39例采用翼点入路,作者体会,由于双侧A1段发育不均衡,动脉瘤生长方向,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组织粘连程度不同,手术的定侧或难度就有所不同,动脉瘤分离的方法也各有所异。Yasaigil[5]主张患者若为右利手,除优势侧合并颈内动脉瘤或大脑中动脉瘤外,一律右侧开颅。丘豆明夫[6]认为右侧A1段位于左侧A1段前方时,以右侧开颅为宜。本组除少数病例由于血肿位置或多发动脉瘤等原因外,一般采用A1段优势供血侧开颅,优点是比较容易找到动脉瘤颈,若术中动脉瘤破裂可临时阻断主要供血增粗A1段。若双侧A1段均等双侧供血,则以动脉瘤颈所位于一侧开颅。若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正中,则以非优势半球开颅。充分解剖侧裂池,颈内动脉池及视交叉池释放脑脊液,侧脑室穿刺或清除大部分血肿等措施,是充分暴露动脉瘤及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关键,对脑肿胀明显者采用逆向分离,先暴露开放颈内动脉池,再向后外侧分离侧裂池,注意保护注入蝶窦桥静脉,入影响手术入路可电凝离断。分离动脉瘤时应遵循载瘤动脉近端、远端、动脉瘤颈、瘤体的顺序进行,注意保护穿通血管。估计瘤颈分离困难时,为了防止动脉瘤破裂应临时夹闭载瘤动脉,在减少动脉瘤内压力的情况下分离瘤颈及安放动脉瘤夹。术中动脉瘤破裂往往在分离动脉瘤和安置瘤夹时发生,此时麻醉一定要平稳,充分暴露载瘤动脉近远端以备临时阻断,另外挑选与动脉瘤颈相匹配瘤夹夹闭动脉瘤。本组4例分离动脉瘤颈时破裂出血,应用上述措施成功夹闭动脉瘤。为预防和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发生,术中尽可能清除脑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积血、用罂粟碱或尼莫地平溶液冲洗术野、术后及时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至关重要。

1 Karamessini MT,Kagadis GC,Petsas T,et al.CT angiography with three dimensional techniques for the early dianosis of intralaranial aneurysms.Comparison with interartelial DSA and the surgical fiadings.Eur J Radiol,2004,49:212-213.

2 诸葛启钏,陈伟建,杨运俊,等.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403-406.

3 Leipzig TJ,Morner TG,et al.Analysis of intraoperative ruptur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1694 saccular aneurysma.Neurosurgery,2005,56:463-471.

4 黄亚波,张世明,王中,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附52例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229-230.

5 Yasargil MC.The operative approach to aneurysma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Ini Krayenuhl H,eda.Advances and teehnical atandards in neurosurgery,vo 1,2.New York:springerverlag,1975.113-117.

6 丘豆明夫.前交通动脉瘤.脑神经外科,1984,12:469-475.

猜你喜欢
开颅入路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