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金起弘
从文化观点看中国与美国的和平共存
《联合早报》(节选) 2012.03.06
文化在国际事务上是重要的,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它也影响了外交政策。思考的模式不是造成冲突的原因,但两种不同思考模式的瓦动却很可能引起冲突。文化也可以被动用来做为左右外交政策的力量。一旦被被动用,文化的力量是无限的。
从文化视角来看,数千年不间断的历史,_腻予中国一种不常见的“大历史”观念。中国能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待长期的课题。中国在处理国际课题卜动作慢,美国人因此有时变得不耐烦。中国处理问题的一般方式,是先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案后才采取行动。中围视许多问题为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并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解决方案最终会出现。我们可以用中药来比喻。中药治病的过程慢,但在完全治好病情上却被认为是较好的选择。美国的方式类似可以提供快速疗效的西医。
文化上的差异也显现在对战略的不同理解。西方认为中国的“韬光养晦”策略是暂时的,并相信中国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崛起。韬光养晦在中国过去数世纪的被动和防御性外交政策上显而易见。防御性外交的最好例子,是为了防御侵略而建立的万里长城。这样的防御战略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并不是很成功,在中国文化里却是根深蒂固。
防御性文化在中国的军事发展上也很普遍。中国的“止戈为武”军事哲学,意思基本上是说发展武器的目的,是用它们来停止武器的使用。对西方来说是威慑,对中国却是防卫。中国发展某种武器或军事计划,只是为了对抗针对它的武器和军事计划。中国很少像美国一样先发制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反复强调,其核政策着重于最低限度威慑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中国的国防政策同二战前的苏联、德国及日本的政策非常不同,它们都有称霸的决心和计划。
这个被动的因素,也反映在中国外交政策像救火车般的日常运作。对外交政策的不注重可以从中国围棋看出来。基辛格在他的新书《论中国》中,便用中国围棋做比喻来描述两方和中国战略文化的差异。西方战略文化就像经常是零和游戏的国际象棋,中国围棋却不是个零和游戏,双方相对的各有所获是可能的。
在西方,不论是总统制或内阁制,外交部长都是个显著和具影响力的职位。相比之下,中国围棋的哲学强调相对获益。中国式的外交政策可以比作做生意:你今天可能获得一些利润,但明天赚钱的可能就是我了。因为这样的思维,外交从来不是紧急的事务。和西方不一样,中国外交部长在行政级别上位置非常低,影响力也有限。
中國文化的世俗本质也是其独特的地方。它没有改变他人的使命。在国际事务上,这反映在中国人对主权的理解。丰权在西方意味着同质性和趋同,中国则强调多元化的和谐。西方国家有改变其他国家政体来符合它们标准的倾向,中国强力反对这样的做法,并重视不同国家的共存。
在其漫长历史的一些阶段,中国的确是变得具侵略性,例如在元朝和清朝。但在这些时期,中国是被中国人所说的“野蛮人”统治。毛泽东式的气势凌人外交政策,主要是受到外来的意识形态,即共产主义的影响。今大,中国再次处在卜字路口。两种观念的力量影响着它的外交:回归其自身的崇高传统或美国化。毫无疑问的,美国化将造成一个具侵略性的中国,回归其崇高传统意味着和平的中国,不论它是独裁还是民主。
2025年全球趋势金砖四国成新风向标
《朝鲜日报》(节选)
2012.03.19
美国全国情报委员会(NIC)最近在题为《一个变革的世界》的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将跨越经济大国的地位,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测,到2030年亚洲地区经济比重将超过七国集团(G7)。
但更多号家预言,如果“发达国家低增长,发展中国家高增长”的“全球不均衡”持续,国家之间的金融、贸易体系关联性提高,经济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像美闰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一样,特定国家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系统同时产生负而影响的事件将频繁发生。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外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诞生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政府和国民之间的沟通进一步畅通,少数人垄断权力和财富的资本主义弊端将日益凸显。与偏重于预测国际体系变化的政府和国际机构不同,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把重点放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趋势分析上。
中国发展领先俄罗斯的原因
《共青团真理报》(节选) 2012.03.15
今天的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生产手机及电脑、推出现代化的汽车。而俄罗斯仍在继续开采和出售石油,并对“福布斯一土壤”火星探测器、“市拉轧”导弹发射的失败感到不解。中国的现代化经验能否为俄罗斯所用?究竟有哪些因素妨碍了“俄罗斯奇迹”的诞生?
①所有投资者部是尊贵的客人
要想改变一无所有的局面,完成生产的现代化改造,资金与技术都不可或缺,然而,引入上述两者都需要依赖外国投资者。中国人弄清了事情的本质:外国投资自然越多越好。仉如何招商引资?放眼全球,拥有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比比皆是,所以必须想出奇招。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北京为外国人创造了做生意的优惠条件,进口设备可以退税、利润税减半,并大力刺激出口,向出口企业退税。”2011年,中国引进外资逾千亿美元,作为对比,同期有850亿美元从俄罗斯流出。
②模仿和生产
曾几何时,参加某个展览的俄国防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抱怨道:“我们简直疲于把周围挤得水泄不通的中国人从展台前赶开。我们送来参展的所有飞机和直升机都足真飞机的精确翻版。中国人从各个角度拍照,半年之后,他们就能造出八九不离十的仿制品。”
当然,要制造飞机,单纯从外观上模仿显然是不够的。中国人还会采取另一种方式。他们购买若干样机,进行零件的拆解和分析,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上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开始在中国制造苏-27战机。殊不知仅仅几年后,中国奴已经将它仿制出来,再也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当然也不必购买我们的飞机了。类似的一幕也在其他众多领域频频上演。
③工作工作再工作
中国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的勤劳。这不单纯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指出;“中国人的特点是勤劳、守纪律、能忍耐。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中国政府还做了两件大事,首先是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乡镇,其次是卸掉了很大一部分福利担子,从而节约了大量预算支出。投资人米哈伊尔.科罗柳克则指出,中国人取得成功,还与领导人的治国才能不无关系。北京开始将一些工作岗位引进国内,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也能学到东西。
④学习学习再学习
中国人迅速意识到,投资总会有中止的时候,单靠模仿必有途穷的一日,廉价劳动力时代终将过去,因此,要成为全球翘楚,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中国学习新技术的最经典方法便是派大学生出国进修,每年都有约20万中国学子前往海外求学,虽然有半数最终选择留在国外,但学成归国者开始创业,为本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而国内的莘莘学子为争取有限的海外留学名额,也是手不释卷、刻苦念书。
⑤宁静以致远
中国与苏联几乎是同时开始改革,最初的起点也很相似:信仰共产主义、幅员辽阔、潜力巨大。然而,正如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所说,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但俄罗斯则是在顷刻问彻底摧毁了整个体系。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但中国人不仅将资金投入未来发展,也积极储蓄。远东研究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中国模式不能全盘照搬到俄罗斯,但有些原则是值得借鉴的。中国人的优点之一是善于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未雨绸缪,考虑相当长远,考虑到了50年后的事情,而俄罗斯的政治家,只会紧盯下一届选举。萨纳科耶夫指出:“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引进外资。总统总是批评我们引进的西方投资太少。但放眼望去,俄罗斯到处是腐败和行政壁垒。”(叶夫根尼·别利亚科夫)
李小林:国际上一些老朋友不再给中国鼓掌
法新社 2012.03.1.5
即将率团访美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先念之女李小林近日接受采訪时表示,中国尽管曾经“朋友遍天下”,但目前在国际会议中,一些“老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给中国鼓掌了,甚至提出一些尖锐问题,比如西藏和人权问题等。李小林表示,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掠夺性”的发展。墨西哥是中国的“老朋友”,但却是最后一个为中国加入WTO签字的国家。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曾对她说:是我们“抬轿子”把你们“抬”进联合国的,现在不能光讲钱,也要讲情义。李小林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耐心地对外说明:中国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
廉价中国的终结
《经济学人》(节选) 2012.03.10从香港坐船到深圳,有一个巨大的标语牌欢迎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生产的电视机、智能手机、钢管及人们耳熟能详的其他产品在2010年超过了美国。中国现在占全球制造业的1/5,其工厂的产量之高、成本之低甚至抑制了众多贸易伙伴国的通货膨胀。但是廉价中国的时代也许正在接近尾声。
从历史上工厂聚集的沿海省份开始,劳动力成本正在大幅上升。土地价格上升、环境和安全法规以及税收等因素都在产生影响。不过最大的因素却是劳动力。3月5日,投资银行标准渣打发布了一份对200多个总部位于香港、在珠江三角洲经营的制造商的调查报告,报告发现,今年的工资已经上涨了10%,苹果iPad的外包生产商台湾富士康,2月在深圳将工资提高了16%-25%。
中国欧盟商会的资深实业家约尔格·武特克预言,到2020年,中国制造的成本可能会比现在增长一倍甚至两倍。咨询公司阿利克斯合伙公司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推断:如果中国的货币和船运成本每年上涨5%,工资成本每年上涨30%,到2015年,在北美生产的成本与在中国生产并将其运送到北美的成本将没什么两样。在现实中,这种趋同将会被放缓,但趋势是明确的。
如果廉价的中国正在淡出,那么谁将取而代之?工厂将会转至拥有廉价劳动力的贫穷国家吗?这是一种常识性的想法,然而却是错误的。PPC公司生产电视机插接器,该公司的Brian Noll说他的公司认真考虑过将经营转移到越南,劳动力在那里更便宜,但越南缺乏可靠的服务供应商,如镀镍、热处理和特种冲压。最后,PPC决定留在中国。作为替代,它在上海附近的工厂采用更多自动化流程,用机器取代部分工人。
尽管成本大幅上升,但中国沿海地区拥有持久的优势。第一,沿海地区靠近中国繁荣的国内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没有其他任何国家拥有如此众多渴望购买产品的新富消费者。第二,中国的工资水平也许正在迅速增长,但中国的生产率也同样在迅速上升。准确的数字或许存在争议,但这种趋势是确凿无疑的。中国工人获得较高的报酬,是因为他们生产了更多的东西。第三,中国是个大国。阿利克斯合伙公司的伊沃·瑙曼称,中国的劳动力队伍十分巨大和有弹性,足以容纳制造圣诞节彩灯或礼物的季节性产业。第四,中国的供应链十分成熟和顺畅。尽管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中占到1/4,但其他众多元素的不可靠性和不可获得性可能会使得在其他地区生产同样的产品显得不那么划算。
在中国内陆投资的企业主要是为当地的消费者服务。随着众多的内地城市迅速膨胀,这是一个诱人的市场。但要制造用于出口的iPad和智能手机,世界车间仍然是在中国沿海省份。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地区将会修建更好的道路、港口及供应链。最终它们将挑战中国沿海地区对基本制造业的主宰。因此,如果中国要想繁荣,中国的制造商就必须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它们需要的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地组装别人设计的高档产品,而是从事更多的自主设计工作。它们需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制造出利润率更高的产品,并提供这些产品的配套服务。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参观华为在深圳的巨大合作园区很有启发性。这个公司由一名退伍军官创办,多年来一直得到政府的扶持。但它现在更像一个西方的高科技公司而非政府扶持的巨兽。它的经理们是第一流的,其领导人多年来从数十家进驻的咨询公司那里学习,包括IBM和其他美国咨询公司。它已经变得高度职业化,创新能力突出。
中国还没有足够多的华为。但是中国吸引了大量愿意创建一个华为的聪明的年轻人。每年都有新一波的”海归”一即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中国人——回国。许多人曾与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大学培养出的世界一流的工程师打成一片。许多人亲眼目睹了硅谷的运作方式。事实上,正是硅谷的资深创业者创立了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例如百度。
中国的变革步伐十分惊人,以至于让人难于适从。与毛式服装一样,关于低工资血汗工厂‘的固有偏见已经过时。下一个时期将是值得关注的:中国必须创新,否则将会落后。(翻译:嘉沐)
中国:千万人生活在窑洞
《金融时报》(节选)
2012.03.06
跟很多生活在延安周邊的农民一样,任寿华(音)出生在一个窑洞里。他一直在窑洞里坐生活,直到有了工作才搬进水泥楼里。可令人没想到的是,任46岁退休后又搬回了窑洞。“这里冬暖夏凉,安静又安全。”任老先生头发已花白,他表示:“我老了,要落叶归根。”
在中国有3000万人居住在窑洞里,火部分都在陕西省。那里气候干燥,黄土稀松,窑洞很适合他们居住。典型的窑洞都是从山体上挖出来的长形隧道,门上糊着米纸、炕上铺盖着彩色的被褥。居民们把装饰物挂在窑洞的墙上,常常是一幅毛泽东画像,或是从杂志上撕下来的电影明星照片。考究的窑洞会用砖加固,里面可通电通水。有些大窑洞由几个小窑洞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住上一大家70“我见过很华丽的窑洞,高屋顶,外面有一个宜人的大院子可以晒太阳。”任感叹道。
窑洞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耀眼的角色。上世纪30年代长征的时候,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很多重要领导人都曾在窑洞避难。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埃德加-斯诺就描述过红军学校的教室拥有世界唯一的“可以抵挡炮弹的屋顶、石头做的桌椅和泥巴砌成的黑板”。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建筑教授David Wang表示,在法国,西班牙等地都有居住洞穴的记载。但中国的窑洞历史最为悠久,有2000年。
最近几年,一些中国建筑师重新倡导在窑洞居住。西安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家平(音)认为,它既节省能源又节省土地,对建筑技术要求也不高。“只不过不太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有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刘在2006年参与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窑洞,被改进的窑洞依山而建,有两层楼,每层有四间房。
窑洞已然成为一个新型房地产市场。一个三房一卫的窑洞可卖到46000元人民币,而一间房每个月的租金是30元。但大部分窑洞都不出售,因为是代代相传的。延安市郊枣园村居民程伟(音)表示:生活在窑洞里就像住别墅一样,村里的窑洞就像城里精美的单元房一样舒适。“许多人来村里想租窑洞住,但村里却没人想从窑洞搬出去。”(芭芭拉·德米克,翻译: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