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兼明
前些日子,大陆“乌有之乡”、“四月网”等网站短时被封,在网络和微博上引起是否应禁止极左言论的一番热议。除了极少数“愤青”,大多数人并不赞同简单的“禁言”,即便是一些过去与左派观点完全对立的学者,也认为“禁言”显然有违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更多的人则从中引申出,如何尽快确立保障言论自由的法律法规,以及作为公众知识分子的媒体人应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准则,恪尽社会责任的深层话题。所有这些都在表明,社会理性在整体上升,令人感奋而欣慰。
所谓言论自由,不同国家尺度不同。在发达国家,只要个人言论没有触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原则,政府就应当予以保护,绝不搞“因言获罪”。“极端言论”与“危险言论”不同,极端言论往往是指那些摒弃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将价值观念或立场绝对化的言论。所谓多元社会就是对极端言论有足够容忍度的社会。美国在1970年代后,对言论采取了更宽容的司法原则,认为言论只有在对社会秩序造成或极可能造成重大而实质危害、这种破坏须达到明显严重的程度、并有立即实施的可能时,才能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或处罚。虽然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这并不能照抄照搬,但至少可成为我们判断此类问题的一个参考。
随着大陆网络和微博的普及,“左右”之争、“左右”阵营的撕裂已完全公开化了。过去学术圈中的争论,已被无限制地放大到了民间社会。网民中流行的“五毛党”、“爱国贼”、“带路党”、“西奴”、“汉奸”等称谓,甚至成了一部分人的口头禅。在网络和微博上,此类帽子满天飞,针锋相对,相互妖魔化的攻击也愈演愈烈。这种标签化、谩骂式的文革思维和语言,不仅遮蔽了对真正社会问题的探试而且损害了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如何在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摆脱这种简单化的左右分野,应当成为所有知识分子和媒体亟须共同考虑的问题。左右派的分裂如果固化,不仅易给民众带来先入为主的误导,而且会使社会整体思维简单化,使人们失去多角度看问题的可能。
每过十多年,中国社会就会出现一次思想与观点的大碰撞。近几年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知识界也涌现出了各种思潮,其实无论左右派的知识分子,目的都是对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治理主张。但是,如果只分左右两个阵营,显然简化了复杂的社会和思想现实,而知识分子非左即右的站队,更是弱化了各种知识谱系的力量。知识界各派系中因知识结构的不同,关注领域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各种角度的分析方法。即便是单个知识分子,他的思想观点也常常是混杂的,对待政治、经济、文化的立场也可能不尽相同,很难以左右来概括区分。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就曾自称是“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这种状态也符合当代很多知识分子的现状。给某个知识分子简单地贴上左右派标签,是对复杂的知识谱系和学术观念的不尊重,而且很明显,左右中的单独一派并不可能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完整方案。
比起左右派来,对中国改革有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知识分子,多属于中间派,或者说是务实派、改革派。这部分人往往超越了简单的左右站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解决中国不断出现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从邓小平时代开始,不争论“姓社姓资”、“摸着石头过河”等,都是超越左右的说法。人在渡过湍急河流时,是不可能先选择左右的。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业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实践理性,没有生搬硬套非左即右的既有模式。要理解中国,解决中国当下日趋复杂的现实问题,知识分子就必须有超越左右的视野与胸怀。
超越左右,并不是指要模糊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是讲在对话与说理争论中,知识分子应当放弃直接指向对方阵营的各种攻击与谩骂,以宽容尊重的态度,以常识、良知和社会责任为起点,以实现社会的自由、文明与正义为目标,在不同的社会领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与合作。只有这样,左右的理论之争对社会、对人民才有裨益,对政府官员的违规权力才有制衡作用。无论是左派所要的平等、福利,右派希望的民主、自由,或者中间派遵循的实践、理性,都会成为社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源泉。不同派别的知识分子通过代言不同群体的利益,一个多元的社会才能实现平衡和发展。
知识分子左右阵營的撕裂、互掐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为权力的腐败提供了机会。知识分子越分裂,腐败官员越开心,甚至可以利用这种分裂和对垒,制造一种忽左忽右的社会变动,来掠夺公共利益,因为有能力监督腐败、违规、越权官员的知识分子正忙着内讧和内耗呢!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眼光向外,脱离派系思维,寻求共识,把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作为治学与争论的基础。例如对权贵资本造成的社会不公、对司法和权力的滥作为和不作为等,左右派是有共识的,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对话,以承担知识分子应尽的批判职能,对知识分子这个共同体来说十分迫切。只有左中右齐携手,知识分子群体才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中国知识界才可能有一个远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