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曙辉 王 洁 赵宝龙 龚 齐 张 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耳鼻咽喉科,上海 201900)
中医结合心理治疗咽异感症的研究进展
吴曙辉 王 洁1赵宝龙2龚 齐 张 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耳鼻咽喉科,上海 201900)
咽疾病;中医药疗法;心理疗法;综述
咽异感症是临床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常用“慢性咽炎、喉炎、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症”去解释患者的症状,甚至有20% ~30%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即使诊断为咽异感症,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其特点是患者咽部不适的症状反复发作,反复就诊,许多患者焦虑不安,自疑患有不治之症,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虽不威胁人们的生命,却折磨着广大患者[1]。
咽异感症病因复杂,中西医学在咽异感症的发病学说中均认为精神和情绪的影响是主要的,这就奠定了以疏导和调理情志治疗咽异感症的理论基础。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疗[2]。现代医学对咽异感症治疗效果多不满意,多数咽喉科医生常不能针对病因治疗,治疗较为困难,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一个难题。目前多数咽喉科医生存在重手术、轻内科治疗的思想观念,使咽异感症的病因学研究得到制约,而咽异感症的高发病率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顽固不愈,迫切要求耳鼻咽喉科医师对其有效而全面的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3]。现就近年来咽异感症的中医及心理治疗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咽异感症,是指患者自觉咽喉部有不适的异常感觉。《医宗金鉴》中有云“咽中如有炙脔,谓之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梅核气也”。早在《素问·咳论》中已有“喉中介介如梗状”的描述。中医学认为,咽异感症主要是情志不遂,抑郁伤肝,导致肝郁气滞,经络之气不舒,随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结于咽喉;或妇人断经前后,肝易失疏泄调达滞,气滞痰凝,而发病。
咽异感症在临床上产生多种情绪障碍,其中有半数以上患者呈抑郁状态,几乎全部患者均有强迫的特征。多数并非由单一疾病或单一因素所引起[4-5],除咽部及咽邻器官和全身因素引起咽异感症外,精神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6]。不良情绪反应不但可诱发该病,还可促使其发展。情绪波动使病情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另外,咽部异常感觉又可增加患者的情绪紧张,疑虑重重而加重病情,形成心身和身心反应的恶性循环[7-8]。
中医梅核气与西医咽异感症相符。目前临床采用①辨证分型法:根据临床类型,每型采用相应方药,随证加减进行治疗。②分型与方法:对每一型,采用一个相应方剂,不随证加减。③固定方剂法:以一个相应固定方剂治疗,不进行辨证分型。临床上常将咽异感症分为气滞痰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证型,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补益脾肾、滋肝养肾等法则。方药选用半夏厚朴汤、越鞠丸、四七汤、逍遥散、一贯煎、杞菊地黄丸、抑气散、清音汤等,临床均有一定效果。
马青芳[9]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42例,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0.5%。李平[10]选择60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异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加减半夏厚朴汤;对照组30例予西咪替丁片+多潘立酮片。2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1 d及停药后第4 d进行病情评分。结果:治疗组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 9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异感症中,应积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而加减半夏厚朴汤具有与西咪替丁+多潘立酮相当的疗效。因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故加减半夏厚朴汤在治疗本病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越鞠丸始载于《丹溪心法》,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选择此方疗效更佳。任应化[11]运用加味越鞠丸(药物组成:香附10 g,川芎6 g,神曲 10 g,栀子 6 g,苍术 6 g,半夏10 g,紫苏梗 10 g,通草 6 g,威灵仙10 g,石菖蒲 10 g,佛手 10 g,旋覆花10 g)治疗咽异感症5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中药汤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用药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嘱其调畅情志,解除心理负担。结果:总有效率92.0%。查殿松等[12]运用升降清咽汤(药物组成:枳壳15 g,玄参12 g,茯苓 12 g,厚朴 9 g,姜半夏9 g,射干 9 g,玫瑰花 9 g,桔梗 9 g,柴胡6 g,甘草6 g)治疗咽异感症78例,每日 1剂,每次煎取药汁 300~400 mL,分早、晚饭后2次服,一般4~6 d,多则服9 d见效。结果:总有效率91.0%。罗红强[13]运用自拟利咽方为主治疗咽异感症30例。药物组成:广郁金9 g,射干6 g,炒枳壳 4 g,姜半夏6 g,夜交藤 9 g,厚朴花 4 g,茯苓 9 g,姜竹茹9 g,桔梗4 g,紫苏梗6 g,生甘草5 g。咽干者加南沙参、北沙参;口苦者加黄连;少寐失眠者加酸枣仁、合欢皮。每日1剂,水煎服。20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3.33%。
3.1 耳穴治疗 吴萍等[14]取耳穴咽喉、三焦、肝、脾、肺、皮质下治疗咽异感症,采用耳压丸法,患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按压治疗穴位,起到持续的刺激作用,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于力[15]将病因明确的166例咽异感症患者分为4种类型,所有各型均进行耳穴贴压,选穴为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肝点,用王不留行贴压,双耳均贴,嘱患者自我按压,每日3次,每穴3 min,每5 d更换1次,中间休息2 d,连续2~4周。并按照不同分型合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6%。其中精神创伤型36例全部治愈。
3.2 针灸治疗 谢钜波等[16]取人迎、合谷、天突针灸治疗咽异感症120例。15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2例复发,又予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均无其它不良反应。何玉林[17]针刺天突、内关、合谷、神门治疗咽异感症100例,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90例,占90%,10例好转,经过2个疗程治疗痊愈。
3.3 颈部穴位封闭治疗 王勤等[18]采用柴胡、当归、白芍药、茯苓等疏肝解郁方剂,配合颈部穴位封闭治疗非器质性咽异感症50例,取人迎、天突、廉泉行颈部穴位封闭治疗,0.2%利多卡因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 mL稀释局部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 43例 (86.0%),好 转 7例(14.0%)。住院 1 ~ 2 d,平均 1.5 d。出院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邢林学[19]认为穴位封闭对穴位刺激感应强,持续时间长,可减轻局部症状,缓解咽部不适感及异物感,效果十分明显,有些患者封闭30 min,症状感觉消失,经过观察值得临床应用。应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氟美松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液,取天突及左右人迎穴,局部2%碘伏消毒2次,将药物分别等量注射于上述穴位,3 d 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9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
国内研究资料表明,29.24%的咽异感症患者伴心身或精神躯体性疾病,国外小川浩司等报告48例咽异感症中50%有精神异常,显然精神情绪功能性因素在咽异感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数人都倾向于把本病看成一种心身疾病或精神躯体性疾病[20-21]。
周剑勇等[22]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和抑郁治疗即盐酸帕罗西汀、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咽异感症109例。在8周观察结束时,焦虑和抑郁的各种症状大部分得到显著的改善。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疗。对于有明显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患者,在行对症躯体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应用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23]。
通过认知干预、放松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向患者提供对咽异感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对咽部异物感的正确认识,纠正其既往获得的不够准确的医学信息。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焦虑情绪,消除“恐癌”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小 结 咽异感症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复杂,迄今尚无完全满意的治疗方法。单一因素可出现症候,也有可能为多因素的结果,临床应注意区别,以免误判。本病病因多与情志有关,往往心情愉快时症状减轻或暂时消失,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应用小剂量抗焦虑和抗忧郁药物,在行传统的躯体治疗同时,争取各种心理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并正确应对咽部的异常感觉,帮助改善心理症状,有助于患者好转和康复。
对于咽异感症患者的治疗强调治人重于治病,治心重于治疾的心理治疗方法,除了相关对症处理及治疗并发症器质性疾病外,要注重心理干预的作用。西医治疗加用中医进行全身调理,辨证施治,利气解郁,中西医结合有助于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再加上心理疏导干预治疗,更如虎添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张继屏,刘昌定.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3(3):161 -162.
[2] 楼正才,楼放毅,金忠海.咽异感症405例病因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3):271 -275.
[3] Wootten CT,Labadie RF,Chen A,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tant protein A in the nas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allergy symptoms[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2(9):1001-1007.
[4] 楼正才,金忠平.顽固性咽异感症病因学与伴随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2):113-117.
[5] 赵绪珍,王春梅,孟祥凤,等.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38 -39.
[6] 姜霞,王小蓉,黄定强,等.帕罗西汀治疗非器质性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61-62.
[7] 况光仪,易慧明,吴克利,等.咽异感症临床分型及治疗的初步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55-358.
[8] 王栋武.90例咽异感症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108-109.
[9] 马青芳.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42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4.
[10] 李平.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异感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1):35 -36.
[11] 任应化.加味越鞠丸治疗咽异感症50 例[J].中医研究,2010,23(6):52-53.
[12] 查殿松,朱纯鑫,杨成哲.升降清咽汤治疗咽异感症78例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0(5):256.
[13] 罗红强.自拟利咽方为主治疗咽异感症3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5):35.
[14] 吴萍,涂玲,武伟.耳穴压丸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23(4):342-343.
[15] 于力.耳穴贴压合用舒乐安定治疗咽异感症 166例[J].陕西中医,2007,28(6):725 -726.
[16] 谢钜波,谭尕朵.针灸治疗咽异感症[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3255.
[17] 何玉林,何伟.针灸治疗咽部异感症10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51.
[18] 王勤,余冬玲,刘冬红,等.颈部穴位封闭治疗非器质性咽异感症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0):58-59.
[19] 邢林学.颈部穴位封闭治疗咽异感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6):60.
[20] 楼正才,龚旭红,楼放毅,等.咽异感症病因学分析及个体化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4):639 -641,645.
[21] 郭志祥,郭睿.重视咽异感症的诊治[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8):638 -640.
[22] 周剑勇,严飞鹏,常明章,等.咽异感症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82-84,87.
[23] 周涛,雷培香,李翠娥.咽异感症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5):685-687.
R-05;R766.105.8;R395.1
A
1002-2619(2012)07-1102-03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中医内科,上海 201900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心理科,上海 201900
吴曙辉(1979—),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
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