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
(2011.3.10《河南日报》)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王树山
(2011.3.10《河南日报》)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饱含时代新意的崭新命题,催生了中原大地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大潮。
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是贯彻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的重大命题。当前,河南已步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成为出席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中原经济区大幕开启,一场关乎河南未来的重大变革已经到来。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实践的征途中不仅有大道坦途,更有激流险滩。作为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否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能否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大局,能否在工程建设和移民征迁等各种工作中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同样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项复杂且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庞大工程、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交叉建筑量大,生产关系复杂,利益主体众多,各类矛盾交织,突出呈现出涉民、涉农、涉地特点,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群众性都很强。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认识、思想、意识、作风、情感、方法上实现彻底转变,是南水北调工程和谐征迁、和谐移民、和谐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重要受水区,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就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今后三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征地移民的高峰期,也是实现通水目标的关键时期。
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建设的规模大、强度高,工程推进的难度将会增加。这种艰难不是存在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艰难,是系统性的艰难。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期,就是进入攻坚和冲刺阶段,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时段。关键期的工作任务如不能按计划完成,就会直接影响通水目标,各类风险大幅增加。
因此,高峰期和关键期可以看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存在众多难题和风险的时期。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程建设有待全面提速。我省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任务最重的省份,也是干线工程开工最晚的省份。现在距2013年底完成中线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并且具备通水条件已不足3年时间,距离2014年汛后通水仅有3年半的时间,而我省尚有335.3公里的干线施工刚刚展开,建项目多,剩余时间少,加上部分施工单位资源配置紧张,施工设计周期限制,以及工扰民、民扰工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冬季、雨季等因素的影响,将会给工期带来极大压力。化解这些问题稍有闪失,就会导致建设进度受阻、不能如期通水。
二是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工程建设战线的延长,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且直管、代建、委托建设模式共存,建设管理、验收移交、运行管理任务并重,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将面临更大压力,若监管不力,潜在的工程质量与安全风险随时都会出现。
三是征地移民工作有待加快稳步推进。随着工程建设和征地移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协调难度不断增加,各种单元主体、利益主体的纠集,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难题,使传统的领导方式捉襟见肘,尤其是今年有8.61万移民要搬迁、7.6万移民需要继续后续帮扶,迁安难度和强度前所未有,稍有处理不慎就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阻碍征地移民工作稳步快速推进,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治污环保有待加强。丹江口库区虽然水质总体保持良好,但部分入库干支流和库区局部水质下降的趋势未能根本好转。同时,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污染源随时会出现,污染排放量会增加,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较大。
五是投资规模控制、资金使用安全监管有待提高。物价上行、政策调整、施工中重大设计变更等因素,对控制投资规模影响巨大;工程资金量大,资金流集中,涉及层多面广,如何控制好投资规模、监管好资金使用安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六是重大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到目前为止,工程建设中诸如膨胀土(岩)渠段处理、高填方渠道施工质量、高地下水位渠段施工与运行安全等关键技术难题影响已经凸显,亟须破解。尤其是我省境内膨胀土(岩)渠段340公里,占境内干线长度的46%;焦作城区段填方最高超出地面8到10米;出渠首水量设计是每秒350个流量,出安阳漳河是每秒240个流量。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不好,一旦出现透水跑水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七是组织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时间紧迫,因此各项工作之间、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在组织协调配合上必须实现无缝衔接,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组织协调问题影响实现通水目标的制约因素。
八是领导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能否真正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形成合力去克难攻坚将成为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
卢展工书记指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众多难题和风险等待我们破解,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期盼等待我们去实现。用领导方式转变引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不仅是应对困难和挑战,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唯一途径,也将为各地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回顾我省南水北调各项工作的历程,无论是工程建设、干线征迁、库区移民,还是治污环保、实施管理,每一次的成功与跨越,都是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实践——
转变领导方式,让我们增强了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信心,工程建设进入全线开工高峰期,南水北调工程成了大家克难攻坚、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转变领导方式,让我们增强了发展为民、团结奋进的意识,库区移民和谐高效,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称为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伟大创举;
转变领导方式,让我们增强了恪尽职守、忠诚履责的向心力,工程建设成为我省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力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没有领导方式的转变,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不会有一流服务和一流环境,就没有工程建设的高歌猛进;没有领导方式的转变,没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就没有移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没有领导方式的转变,就没有“政绩融在碧水里、丰碑刻在青山上”的郑重承诺和长远眼光。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国南水北调东、中线7省市中树起了标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始终保持着火车头、领跑者地位。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党的核心领导优势、现行体制机制优势、中央和地方政策集成优势,以及党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关键是转变了领导方式,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抓住了推进工作的关键点,始终不渝地做到了“五个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通力合作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敏感问题多,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合力,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为确保库区移民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省直各有关部门实行包县工作责任制,25个厅局抽调13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由一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带队进驻有移民迁安任务的25个县(市、区),包县驻村,一包到底。各有关市、县在干线征迁和移民迁安的关键阶段,也实行了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的逐级分包责任制。各级包村包户干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吃住在基层,奋斗在一线,做了大量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移民迁安工作已经由去过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孤军作战,提升为整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行动,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合力攻坚的“一盘棋”局面。由于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去年,我省用80天时间完成了6万多移民的集中搬迁任务,实现了和谐、平安、文明搬迁的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情况复杂的形势下,打了一场移民迁安的大胜仗;用9个月时间完成了黄河南480多公里干线建设24万亩土地的征用、移交任务,不仅大部分市县都提前完成了征迁任务,提前向施工单位提交了建设用地,而且没有发生一起强征强迁、伤农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第二,始终坚持政策集成
现有移民征迁政策和补偿资金为保障移民征迁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和移民群众期望值较高,仅靠国家现有的安置政策、补偿资金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我省在坚持“不折不扣、不突不破”、用足用够国家政策的同时,积极协调、整合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资金,对库区、移民安置区和征迁群众给予倾斜支持。省直36个厅局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了具体细化的帮扶措施,向移民征迁县(市、区)支持资金达50多亿元。各有关市、县也为库区移民和征迁群众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有力支持。各项政策、资金的有效集成,为调动征迁移民积极性、提升新村新居建设标准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此也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第三,始终坚持严格监管
在工程建设上,我们坚持建立多层次的进度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事故问责制、专项稽查制和不良业绩警示制,加大监督管理和检查力度。累计评定23737个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3.2%。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招投标工作上,坚持实行专家评审制、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制、建管局领导集体裁决制,坚持打破地区保护,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企业,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不搞人情标、不留人情账,真正使一流的建设队伍、可靠的工程材料进入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主战场。在移民新村建设上,坚持实行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严把“五道关口(招标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坚持“三项机制(每月一次互督互查,关键时间节点评比奖惩,搬迁前省、市、县三级验收)”,尤其是把督导检查、奖优罚劣作为促进移民新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互督互查和明察暗访,根据督查情况,逐项赋分,排定名次,下发有棱有角的通报,对先进单位大张旗鼓地实行重奖,对落后单位不留情面地点名批评,营造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努力把移民新村建成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第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意愿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移民、和谐搬迁的理念,悉心倾听移民群众呼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设身处地为移民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地维护移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坚持将所有移民安置点规划在交通便利、靠近城镇、土地肥沃、有发展空间的地方,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移民搬迁中,制订了详细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特别是对待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等特殊群体,逐一进行登记造册,提供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确保不出意外。到达安置地后,安排专人引导入户,服务队员帮忙卸车、搬运,并备好一周生活的必需品。搬迁结束后,及时组织各级干部一对一帮扶,及时解决移民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实现转岗就业、平稳过渡,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
第五,始终坚持贴近群众
在移民征迁实践中,我们广大干部坚持深入实际,贴近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移民征迁群众理解政策、消除顾虑,积极主动地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迁入地干部坚持亲自带队到库区宣讲安置地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并带着慰问品逐村逐户看望移民群众;迁出地干部除了搞好对移民群众的宣传动员之外,还带领移民代表多次到安置地实地查看安置点位置,及时调整完善安置方案,坚定移民搬迁的信心。为了破解移民征迁这一“天下第一难题”,我们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进村包户,风雨无阻,牺牲了节假日和亲人团聚的机会,甚至忍受着误解和委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将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到移民征迁工作之中:有的,天天忙于搞宣传,作动员,嗓子哑了,就依靠手势指挥,依靠手机短信进行交谈;有的,面对群众的一时误会和不冷静,受到围攻谩骂和殴打,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仍然耐心细致地给群众作解释工作;有的,带病坚持工作,累倒在迁安一线,紧急救治后,挂着输液瓶继续工作;还有的,累倒在自己为之奋斗的岗位上,再也没有醒过来。更多的干部夏天为移民群众送去电扇、西瓜,冬天及时送去取暖设备、棉衣棉被和过冬蔬菜。为使库区移民和征迁群众过好春节,各级干部舍弃与家人团聚,一起与移民群众吃饺子、过大年,并组织送戏、送电影进村。正是各级干部凭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历史责任,对移民征迁群众的深深热爱,视移民为父母,把人民当亲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工作,以真心换真情,让移民群众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尖锐复杂的矛盾和纠纷,减少了因搬迁产生的思想波动和不稳定情绪,推动了移民征迁工作的顺利进展。
南水北调既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任何局部工作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体的被动,任何环节的差错都会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以转变领导方式为着力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全方位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抓好“四个统筹”,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一流工程、廉政工程、生态工程、惠民工程。
第一,必须坚持工程建设进度、质量与安全相统筹,打造一流工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了“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从目前工程建设进度来看,总体上滞后于建设计划,用3年的时间来完成超出前5年总和的大量投资和渠线建设,时间紧、压力大、阻力多,如不加快工程建设,对全社会做出的承诺将无法兑现。因此,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倒排工期,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工程建设的全速推进。同时又要看到,南水北调作为千秋伟业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质量与安全,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措施,使工程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又好又快推进,使之成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历史工程、遗产工程。
第二,必须坚持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统筹,打造廉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能否成为廉政工程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对我省广大参建者的严峻考验和实际检阅。这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仅影响着领导方式的转变,也影响着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南水北调工程在我省已进入高峰期、关键期,不仅战线长、任务重、管理难度大,而且资金量大、资金流集中,各项工作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廉政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时刻坚持一岗双责两手抓,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全年总体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时刻紧绷廉政建设这根弦,切实把廉政建设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形象、事关工程建设质量、事关个人前途乃至生命的大事要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警钟长鸣,慎思慎独慎行,从思想深处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时刻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坚持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重大设计变更等集体研究决定,并对于涉及资金量较大、敏感度较高、容易产生腐败的工程招投标工作,始终坚持客观公平、阳光公正,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严禁暗箱操作;时刻坚持严格监督稽查,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强化监督稽查,从监督层面构筑立体化、多层面的拒腐防变平台;时刻坚持领导率先示范,始终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心无旁骛,目标一致,合力攻坚,确保全省南水北调系统风清气正,使廉政建设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转变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成果,真正使广大干部职工经受住危难险重、风口浪尖的严峻考验。
第三,必须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筹,打造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我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重要的水源地和受水区,又有长达731公里的总干渠。做好水质保护工作,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是我们向中央做出的政治保证,也是我们向受水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
目前,“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已经成为我省“十二五”规划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必须本着对群众、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政绩融在清水里,丰碑刻在青山上”的绿色政绩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决不以环境成本扭曲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决不干向子孙后代“征税”、转嫁生态隐性负债的事。必须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扎实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期评估修编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规划》项目在我省早日落地,早日发挥效益,早日造福水源地人民群众。必须进一步加强监测、监管,切实加大水源地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水土保持力度,确保河南出境水质断面始终达标;必须切实做好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对保护区范围以内的建设项目,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确保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
第四,必须坚持国家、地方和群众利益相统筹,打造惠民工程
为了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需要征用土地60.3万亩,搬迁安置干线征迁群众5.5万人,迁安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16.2万人。征迁移民为了国家建设和大局利益做出了巨大牺牲,尤其是库区移民,大多数在丹江口水库建设初期已经过了多次搬迁,做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大。移民群众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牺牲和奉献,决不能让做出牺牲的移民群众吃亏,决不能让顾全大局的移民群众利益受损,一定要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兴利除弊、统筹推进,努力走出一条既能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又能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路子,真正使广大移民群众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要切实把全局需要和群众现实利益结合起来,既要引导群众着眼长远,顾全大局,又要切实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谋划好未来发展,真正使移民征迁群众通过搬迁安置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使南水北调工程真正成为时代传颂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利民工程、惠民工程。
回顾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历年来的各项工作,我们深深感到:领导观念转变不了,领导方式转变不了,工作方式转变不了,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转变,发展和为民就会变成一纸空谈。在以后的历程中,我们将自觉投身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伟大实践中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精神,务实重干,又好又快地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