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
【防汛抗旱】全区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和防汛应急预案,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储备了足额的防汛抢险物资,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对重点工程和重要险工、险段进行了严格排查,并把排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台账,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2010年9月下旬起,全区140多天无有效降雨,造成8.2万公顷农作物受旱,其中小麦受旱面积5.33万公顷,严重干旱2.17万公顷,820眼机电井出水不足,部分机井干枯。争取中央特大抗旱资金200万元,购置打井设备、洗井设备、送水设备、浇灌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共170余台(套),为群众浇地667公顷,启用钻井机、洗井机等设备,打井75眼,洗井66眼,为群众修理各种抗旱设备1000多台(套),在抗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饮水安全】解决茶庵、高庙、红泥湾、黄台岗、金华、溧河、瓦店等7个乡(镇)3.28万农村居民和1万名在校师生饮水安全。建联村供水工程2处、单村供水工程10处、学校供水工程1处、学校管网延伸工程13处,打井13眼,配套变频供水设备13套、消毒设备13套,建供水管理站13处,铺设管网44万米,入户自来水设备8444套,总投资1940万元。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2011年项目总投资2282万元,效益面积1530公顷,涉及茶庵、红泥湾、金华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新打配机电井80眼,安装水泵50台(套),建机井保护亭25座,铺设地埋管道2万米,斗、农渠衬砌13.42万米,疏浚斗、农排水沟19.66万米,新建维修各类建筑物3699座。设计年新增节水能力306万立方米、增产粮食418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207万公斤,农民人均年增收360元。2009-2011年项目通过省、市验收。
【水政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工作紧紧抓住“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证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以权属管理为核心的关系协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全过程进行动态调控。2011年投入400万元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18项,征收水资源费283万元。加强河砂开采过程的巡查监管,完善采砂许可审批程序,使采砂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对全区89条采砂船逐一编号、清查,要求汛期所有采砂船只、设备一律撤离河道,上岸固定封存。全年查处非法开采案件9起,其中行政处罚4起、结案3起、移交法院1起、责令整改5起。对辖区内河道堤防和建筑物进行了检查维护,争取省级河道治理项目资金135万元,对新店、茶庵、瓦店等3乡(镇)河道进行了治理,共疏浚河道2000米,护岸200米。
【水产养殖】根据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严格禁用的31种渔药进行了查处,对水产品经营者下发了禁用渔药告知书,签订了水产品安全经营责任书,制定了抽查抽检制度,落实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并对各大超市进行了抽样检测,累计抽样5批次60余个品种,确保水产品卫生安全。强化渔政管理,加大渔事案件查处力度,销毁电捕鱼器、网具20余套,对白河上11只渔船进行了登记、审验、发证,并落实了油补政策。全区养殖坑塘水面680公顷,河道养殖水面1438公顷,水产品总量达到6300吨。
【水利普查】全区选聘普查员285人、普查指导员60人,制定了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3次培训。制定了水利普查办公室工作制度及普查工作保密制度,在加强普查工作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购置了专用设备,共填报各类表格2万多份,录入电脑表格1.8万份,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标绘6000多个。
(郭云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