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价值2.162亿元的古籍争夺战

2012-04-08 22:25胡雅君
看天下 2012年20期
关键词:云楼刻本锦绣

胡雅君

没人这么卖过古籍

七年前,董国强听说嘉德拍卖公司把一批过云楼藏书拍了2310万时,第一反应是:“哪个疯子花那么多钱?”当时,那2310万创下国内古籍拍卖最高价,拍卖圈子无数人和董国强一样惊讶。

七年后,同一批书重现江湖,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2.162亿元,身价一跃为当年十倍。而此次拍卖的操盘者正是董国强任董事长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这一次,董国强再也不会觉得买这批书的人疯了。

在匡时为“过云楼藏书”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谁把这批书买了谁就是海内外藏中国古籍的第一人,就足以和国家的图书馆分庭抗礼。”

翻看匡时为此批书所写的宣传文章, “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 “领衔过云楼藏书拍卖的《锦绣万花谷》是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也是名重天下的孤本”等词句,无一不在彰显这批古籍的珍贵异常。这些宣传点,之后也占据了各路媒体的大小版面,让过云楼藏书红极一?时。

匡时自身更是为此次过云楼藏书拍卖的宣传下足了力气:在全国七个城市办巡展,云集全国最重要的古籍专家召开研讨会,制作过云楼藏书学术论文集,为过云楼藏书拍摄专题片……

古籍业内人士、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说,“在匡时之前,没人这么卖过古籍。”他为匡时声势浩大的营销感到咋舌,因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庞大开销。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匡时在北京国际饭店预展现场,竟将“过云楼”临时复建。“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建于清道光年间,从第一代主人、晚清大收藏家顾文彬始,经六代人150年的传承,创建起足以雄视江南的书画宝库。匡时便在展厅搭出江南园林的青瓦白墙,还有修竹数株,一池清水,几尾鲤鱼游弋其中。

“我相信其他拍卖公司在拿到过云楼藏书时,都不会这么做的,可能只是一个标的埋没在整个拍场中,但是对于匡时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这批藏书的价值,让世人知道这批书的重要性。”董国强谈及此,多有得意。

最终这一切换来了一个拍卖界新的传奇故事,以及传奇背后一些欲言又止的疑团。

望向2.162亿背后

2012年6月4日,过云楼藏书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1.88亿元落槌,加上佣金达2.162亿元,虽然已创下世界范围内古籍拍卖最高价,但不少围观者兴奋之余,仍觉意犹未尽:“怎么只加了800万元就停了?”

6月5日,买家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现身,宣布竞得过云楼藏书。然而7天后的6月12日便风云突起,北京大学拦路杀出,校长批文表态:作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权对过云楼藏古籍善本进行优先购买,以同样的竞买价格成为该批藏书的购买人。北京市文物局也通过了北大的手续报备,确认其优先权行使有效。

江苏省政府立马出面致函北京文物局表示不同意见,提出此次收购是南京图书馆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共同行为,南图和北大一样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要求确认江苏购买本批图书的合法性。

至此原先从未在这场拍卖中露过面的南京图书馆也加入了这场“过云楼争夺战”。

如火如荼的争夺,戏剧性地将一场原本关注仅限于业内的古籍拍卖会,推高成了社会热点。大部分围观者至此才知道,原来南京图书馆早在1992年就以4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过云楼旧藏古籍的3/4,此次匡时所拍卖的属于流散民间的其余部分。

最终江苏凤凰集团与南京图书馆赢得了支付这笔2.162亿元巨款的资格。他们的背后,是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与撮合。

看够热闹的人们都散了,脑子里留下一个天文数字的烙印,很少有人深究:2. 162亿元买到的究竟是什么?是一批价值连城的古籍,还是一场异常成功的营销?神话之外,什么是过云楼藏书价值的真相?

从量到质,都大打折扣的1/4?

从匡时的拍卖宣传伊始,过云楼藏书被贴上的“国宝级”标签便引发了沈津的好奇,曾担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的他,写了一篇博客提问:藏书都是“国宝级”?还是有近百种是?抑或数十种、十数种、三五种是“国宝”?

多位古籍学者指出,实际上中国文物定级中就没有“国宝级”这一级。

在匡时过云楼拍卖结束一个月后,国家文物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意见》,规定文物的拍卖图录文字中严禁使用“罕见”、“仅存”、“国宝”等诱导性词语。

另一个匡时在此次拍卖宣传中常用的说法是,匡时这次征集的过云楼藏书共179种1292册,占“过云楼总藏书的1/4”。

这种说法被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孟宪钧所认可,“虽然过云楼3/4的藏书已经在90年代卖给南京图书馆,但那1/4的精品,即过云楼藏书核心就是这次匡时征集的这批。”

而当年曾经手负责为南京图书馆收购3/4过云楼藏书的古籍版本专家江澄波则撰文驳斥这一说法,“所谓的1/4实际上是大打折扣的,因为此次拍卖的这部分书,早在嘉德拍卖公司成立以后,顾三公子(过云楼顾氏后人)就陆续委托拍卖掉了不少。其中就有顾千里批校明嘉靖本《仪礼》这样的精品。嘉德公司的拓晓堂先生亲口对我说,‘我们公司每次拍卖的书里都有顾家的书参拍。由此可见,(匡时最近拍卖的)这批书已经是拓先生挑选剩余之物,‘顾批黄跋(顾千里、黄丕烈,皆是乾嘉时期的版本大家。古籍界素有‘顾批、‘黄跋、‘鲍校的说法,经过顾千里批注、黄丕烈写跋、鲍廷博校对的古籍格外珍贵)早不见踪迹。”

他进一步说,此批书的质量和当年南图收购的3/4相比,也谈不上是过云楼藏书核心。以匡时首推的“80卷宋刻本《锦绣万花谷》”为例,他指出这其实是一部宋版残本,内含明版书二册,而且此书国家图书馆也藏有宋版一部,日本还有好几家机构藏有其残本,称不上什么“古秘珍绝的国宝”,也远远不及1990年代送入南图的一些真正的海内孤本珍?贵。

《錦绣万花谷》价值争议

同样对过云楼藏《锦绣万花谷》版本价值提出质疑的还有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彭德。在彭看来,《锦绣万花谷》是否真是宋版书都还有待考证。“过云楼营建于1860年前后,当时民间地道的宋版书已不多见。乾隆皇帝指示编纂《四库全书》,要求在全国征集图书。从乾隆1772年开始,七年时间内共征集图书12237种,以江苏最为积极,进书4808种,位各省之首。当时倾各省之力都找不到《锦绣万花谷》原版了,过了九十年,从江苏过云楼却冒出淳熙版《锦绣万花谷》,不免让人打上问号。”

2012年4月,在匡时组织下,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位古籍学者亲见了这批即将拍卖的过云楼藏书,他们对《锦绣万花谷》确是宋刻本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对于其是否经过递修、递修成分的多少则有不同看法。

“肯定有递修成分,你坐那里,一篇一篇地翻,能看出来版子都是不同时代修补过的,上面的字是完全不一样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沈乃文说。不过他也指出,按照今天古籍行业的说法,一部书只要最早是宋代的刻版,哪怕后来刻版中有部分损坏,经过了后世的重换补刻,依然可称宋版。

若如此,匡时所宣传的“全宋刻本”后面,就可以打上一个问号。

但也有专家判断它就是“全宋刻”,虽经过了修版,但修版的年代可能只是在宋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先行,便持此论。

学术上的争论自然而然,但拍卖公司的宣传里只选择了对拍品价值有推高益处的部分,质疑之处绝口不提。

抛开版本,《锦绣万花谷》的学术价值,业界也多有争议。

听说过这部宋代工具书的人可谓寥寥。彭德撰文指出,从文献和学术的角度而论,《锦绣万花谷》其实不值得标榜,因为几百年来,没有一流学者在研究古代文化时倚重过这部书,历代鉴书家对《锦绣万花谷》的评价也不高。宋理宗时期的藏书家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曾指出它“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则认为,“在为数众多的古代类书中,《锦绣万花谷》虽然拥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看,并不引人注目。”它能够帮助今天的学者钩沉、修订散失的古籍,但自清代以来,学者也有共识,“舛误甚多,未可全信”。

相反的观点同样来自陈先行。在陈看来,目前整个学术界对《锦绣万花谷》的研究都还在摸索阶段,可谓盲人摸象。“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锦绣万花谷》的作者是谁,这书是一个人编的还是几个人一起编的。”由于过云楼所藏《锦绣万花谷》是目前最早的一个版本,后人要研究它,须从此本着手,这部书最大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了。

“名重天下”的元刻本版本作伪?

对照匡时宣传文章可以发现,过云楼众多古籍中被冠以“名重天下”的,除了《锦绣万花谷》,还有四件元刻本:《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八卷、《易学启蒙》、《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针灸资生经》七卷,其中又尤以《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最受推崇,被称作“孤本”。

但一位曾参加匡时鉴定的古籍专家却告诉本刊记者:“《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动过手脚的书,痕迹很明显。”她认为匡时拍卖的版本,是用一个元代常见版本的残本,加工修补“做”成的“伪全本”,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此前未发现过的孤本。而另外三件元刻本她也认为存在疑点,有待考证。

这一说法,在另一位参与过匡时组织的过云楼藏书鉴定的专家那里,也得到了验证:“可以肯定《琬琰集》是别的本子经过挖改以后做成的一个所谓的续集。”他指出,《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可能也不是元刻本,建议做元末明初本处理。

沈乃文则表示不愿意评论元刻本的版本问题。

一位古籍专家特意指出,过云楼藏书里像《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种元刻本版本作伪的情况,并非今人所为,而是当年过云楼主人顾氏在购买时便以为是元刻本而购进的。“顾鹤逸爱买书,但是他并不是真正懂版本,于是在买的过程中会买到假的或者动过手脚的。”

书如不能利用,保护有何意义?

所有受访专家都认同,过云楼藏书自有其不菲价值,至于值不值2.162亿,则莫衷一是。有人斥之为炒作出的天价、拿公家的钱挥霍浪费;也有人称物超所值,以价格的突进带动了古籍价值的回归,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到还有古籍这么一个收藏门类。

“如果不是这次匡时把过云楼藏书炒得这么火热,南京图书馆估计也不会介入。”一位古籍业内人士说。

1992年,南京图书馆通过苏州古旧书店,向顾氏后人求购过云楼藏书。顾氏后人认为,这些藏品应该有个好去处,以便更好地保护与研究,于是南京图书馆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这批善本古籍,入藏书籍合共541部,3700余册,占过云楼藏书的3/4。但在此次拍卖新闻出来之前,大众却从不知道有关南图这批古籍的任何信息,“连一本正式书目都没有编,更别提深入研究了”,有学者抱怨。

长期观察古籍拍卖的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也曾听南京图书馆的老资历版本学家沈夑元说过,过云楼藏书放在南图的那3/4,在今年之前,尚未拆捆。“可以肯定的是,南图原来压根就不重视(这批书)。”

在陈先行看来,对古籍价值认识不足的情况,在图书馆界并不少见,“有的不视其为文物,随便处置,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任其损毁;有的想保护,但缺乏必备保藏条件。”

此外,有的图书馆只强调古籍的文物属性,忽略甚至无视其文献属性,“我们现有的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往往是对保藏强调得多一些,对利用分享强调得少一些。不评国家珍贵名录或者省级珍贵名录还好,读者兴许还有机会看到书,一旦进了名录,从此便与读者绝缘。”

曾有好几家单位的同行告诉陈先行,在他们那儿,不要说读者看不到善本,就是本馆古籍工作人员也受种种限制。“那如何培养版本鉴定人才呢?又如何能真正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呢?加强保护,尽一切可能延长古籍的寿命,当然没错,但其目的是为了能更长久地利用。书如不能利用,保护还有什么意义?”

如今过云楼藏书花落江苏,和南图旧有收藏合璧,陈先行建议南图好好编一个目录,在编目录的过程中纠正前人的问题,还可借此培养年轻一代古籍鉴定人才。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前则希望,这批过云楼古籍能够数字化,甚至影印出版,让学者、爱好者受益。

若能如是,2.162亿的价值或还能有所显现。

过云楼藏书

过云楼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苏州顾家藏书楼,命名取意苏东坡之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

过云楼经六代人150年的传承,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众多。

顾家藏书从顾文彬始,顾文彬希望这些家藏旧抄能“益吾世世子孙之学”并“后世志经籍者采择焉”。

过云楼传至第三代传人顾鹤逸时,“好版本之学”的顾鹤逸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过云楼也由此进入藏品鼎盛时期。《吴县志》曾云,顾鹤逸对于“宋元旧椠及老辈遗著,悉悬金求之”。民国版本学家傅增湘曾将一份自己校正過的《顾鹤逸藏书目》发表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使过云楼藏书闻名天下。

顾鹤逸去世后,把过云楼收藏的1360种善本全部传给了四公子顾公硕。“文革”期间过云楼惨遭查抄,顾公硕投河自尽。“文革”后,查抄文物归还了顾氏后人。

1992年,顾氏后人将过云楼旧藏的四分之三、541种古籍以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南京图书馆,其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版本类别完备精善,几乎囊括古代纸质书籍的所有类型。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海内外宋刻孤本《乖崖张公语录》。而今年春拍拍出2.162亿的179种过云楼藏书,则号称是南图所藏之外的另外四分之一。

猜你喜欢
云楼刻本锦绣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张锦绣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锦绣
鸡迎锦绣春
《大戴礼记》版本新论
《齐东野语》版本述略
过云楼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