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瑾,李国贵,朱耀乾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是鄂、湘、川、黔毗连地带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医药文化。竹节参、味牛膝、烈叶星果草、头顶一颗珠、亮叶桦、五鹤续断等无比珍贵的土家族道地药材是土家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恩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与交通的 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从传承土家族医药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恩施州“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土家族药材资源,对建立土家族特色药材加工、提纯、研发等产业集群,推动土家族医药产业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对身处这一地区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师生来讲,将中药化学等专业知识引入民族药材加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创新,深化道地药材的饮片加工和医药中间体提取,对传承土家族医药文化、推进传统地方药业现代化、促进民族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土家族医药文化的视角,初步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希望通过中药化学带动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土家族医药人才,使土家族医药事业后继有人,从而实现土家族医药可持续发展。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传统中医药学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内容涵盖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及必要的结构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外界条件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影响;有效成分结构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等。中药化学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为先行学科,同时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中药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教师有意识的从土家族医药文化视角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更坚定了对中药化学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决心。学生想学好中药化学,但面对相对零散的知识点觉得难以下手,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式众多、分类复杂,提取分离方法、原理、操作各异,提取分离流程难以记忆,很难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把握。
事实上对于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存在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信息流失,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温。如何把重视中药化学理论的口号转变为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笔者尝试从“换位思考”这4个字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践。简言之,站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的角度思考需要教师讲授哪些知识。笔者提出针对每一类中药化学成分引入代表性的常见中药饮片和制剂的发展历史、典故,外加课堂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教学法。如讲到生物碱的时候,举出恩施州知名道地药材黄连,从“川黄连”的“川”进行历史沿革分析:由于利川黄连历来被运输到重庆万州后走长江水道进入中原市场,因此都理解“川黄连”的“川”为“四川”的“川”。直至恩施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全面开通,利川黄连不再需要绕道万州,而是直接走铁路或者高速公路远销海内外,也终于让世人明白“川黄连”的“川”应该是“利川”的“川”。然而不能忽视,尽管利川黄连名扬世界,产量也年年增高,但黄连为恩施州GDP的贡献却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就在于黄连饮片及其制剂的科技含量不足,很难实现高附加值。接下来介绍黄连的主要成分类型生物碱等,就用多媒体进行充分的展示,从化学式到立体结构,从性状等理化性质到提取分离方法,再到结构研究等,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黄连为支点对生物碱的学习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构建,学生十分乐于接受。
完成粗线条的勾勒以后,对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等等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觉得形象一些,也比较容易把握学习重点、难点。
湖北民族学院在课程学时分配上,对中药化学的理论、实验的比例设置为1∶1,可见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和操作要求紧密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验的过程中,既要求把握实验紧扣基本理论,也要针对恩施州土家族医药文化的特色,勇于创新。
2.1实验设计实验的选择与设计,是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实验教学中的知识导入、讲解、操作、讨论和总结等过程都依托实验展开,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实验的选择与设计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可以从公开出版的教材中精选,或者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中进行选择,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成一个新的实验。立足土家族医药文化的特色,结合中药学专业学生将来很有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药、保健功能食品的设计与开发的现实,笔者体会,不妨尝试“旧瓶盛新酒”,也就是对同一化学成分类型,实验设计的时候选择不同的恩施州特色土家族药材。以生物碱为例,土家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用于临床的土家族特色药材品种繁多,利川黄连、石窑贝母、富硒茶叶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生物碱提取、分离工艺的材料来源。那么在选择实验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土家医药对于地方疾病的治疗以及药用植物的成分灵活进行选择,不拘泥于单一或某几种药用植物。实验设计的基础是理论课教材和相关实验配套教材的方法、方案,这是应用成熟的工艺,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
除了教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涉猎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例如《中药材》、《药学学报》等,另外教师需要经常关注国外相关期刊的研究报道,例如《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Natural Product Reports》等等,关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天然药材的方法、理论、技术等信息,联系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实际,多思考能否有所借鉴或者有所改进、创新?立足湖北民族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有的实验室条件,尽可能将学科前沿思路、方法引入实验设计、操作中,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定的参考。
2.2实验讨论实验讨论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引导学生树立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讨论并重的思想。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角度发散性思维,在搜集到详实的佐证材料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实验所包含的中药化学原理以及争议点所在,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相关的中药化学知识。
实验讨论的形式可以不拘泥于实验报告,但必须强调理论支撑,即详实的诠释材料。师生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之前,必须紧扣理论教材的知识点,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搜集专业书籍、期刊等文献的资料,立足丰富的材料进行讨论。每个实验所涉及的争议点都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只要围绕中药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参考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推导,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是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大力支持。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不单纯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要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通过以上讨论过程,寓知识原理于讨论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应用中药化学知识分析、解决新药及功能食品研发中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有利于学生多维视角观点的表达和交汇。
中药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土家族医药文化视角下,教师对学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拓展到技能培养,就是从中药化学的角度理解、体会土家族医药知识,一方面表现为对土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利用中药化学实现土家族医药褪去“江湖外衣”穿上“正规军装”,这是促进土家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1]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2] 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何昱,朱英,陈建真.中药化学教学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10,26(2):25-27.
[4] 赵启铎,何永志,邓雁如,等.PBL教学法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3(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