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暴发成因分析

2012-04-08 20:06:56宋海明李化平朱明月
湖北植保 2012年3期
关键词:蛾量竹山县虫量

宋海明 李化平 朱明月 曹 勇

(竹山县植保站 442200)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部,东径109°33′~110°26′,北纬 31°3′~32°27′,属中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 6600hm2。摸清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分析暴发成因,对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有力帮助。

1 竹山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1.1 历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

1964年以来本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为:

四(2)代发生2级以下37年;3级4年(1974、2001、2007、2009 年);4级 4年(1982、1984、1986、1991);5级 2年(1999、2005年)。

五(3)代发生2级以下31年;3级2年(1971、2001年);4级 4年(1967、1972、1982、1983年);5级10年(1969、1980、1981、1984、1989、1991、1999、2001、2008、2009年)。

四(2)代和五(3)代发生同为四级以上6年(1982、1984、1991、1999、2001、2009 年)。

1.2 田间发生规律

竹山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被全国划分为“江淮3代区”,多数年份迁入峰次明显,个别年份迁入峰不明显,田间各虫态世代重叠。三(1)代见虫而无危害,最早始见蛾日为4月26日,主迁入峰为6月上旬;主害代四(2)代主迁入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危害期在7月下旬,五(3)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期在8月中旬。以大发生的2009年为例,迁入峰次:三(1)代为6月13日、6月21日,四(2)代为6月28日、7月5日、7月12日,五(3)代8月2日、8月9日,灯下蛾量分别为 3、56、96、24、29、82、40 头,田间 667m2蛾量平均分别为 5、133、166、106、76、2800、2300 头。三(1)代未造成危害;四(2)代发生程度3级,发生面积0.38万hm2;五(3)代发生程度5级,发生面积0.5万hm2。

1.3 迁飞的气象条件

1.3.1 虫源和迁入降落的气象条件

依据多年稻纵卷叶螟迁入降落日的气象条件及历史资料分析,在6~8月份受副高压或锋面控制的降雨天气是迁入降落的气象条件。降落的时间多为清晨5:00~7:00时,为“清晨降落型”。迁入日地面平均气压比正常高0.5mbar~1.0mbar,平均风速0.7m~1.5m/s,有一段降雨过程;同时700m上空的气象条件为:6月下旬属副高压后部西南槽前部,偏南风,西南气流,7月下旬太平洋副高压后,南高北低,受西南气流控制。由此可见,我县虫源主要来自秦岭南坡的西南区域的重庆、昆明、贵阳等地。

1.3.2 回迁的气象条件

回迁时间常年多在8月下旬,最迟9月中下旬,最早为2007年8月14~16日开始回迁。

2007年8月9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4030头、最高13020头,8月14~16日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突然大量下降,向南回迁。分析气象条件:8月11~17日连续7d晴天,日均温分别为26.6℃、26.2℃、25.4℃、25.6℃、25.5℃、25.9℃、24.4℃,温度下降1℃以上,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回迁起飞的时间:8月14~16日连续3d清晨6时风速0m~0.2m/s,为“清晨起飞型”。8月下旬以后,日平温20℃以下时,成虫于暧和的下午起飞,属“日间起飞型”。

2 暴发成因

2.1 四(2)代暴发成因

迁入量大是前提,“盛夏不热”是基础。如大暴发年份1999、2005年,当年就是盛夏不热,迁入量大、繁殖率高、成灾速度快。1999年7月8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1505头,最高4610头;7月18日调查百蔸卷叶苞平均172个,最高992个;7月28日调查白叶率平均10.3%,最高29.2%。2005年7月6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1467头,最高161441头;7月28日调查百蔸卷叶苞平均48个,最高220个;8月4日调查白叶率平均3.2%、最高16.4%。

2.2 五(3)代暴发成因

本地虫量和迁入虫量大是前提,“晚秋不凉”是基础,发蛾时间是关键。

如1999年五(3)代大暴发,其特点:迁入量大,“晚秋不凉”。1999年7月18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229头,最高1334头;8月8日调查百蔸卷叶苞平均220个,最高1030个;8月19日调查白叶率平均21.1%、最高67.8%。

从历史资料来看,五(3)虽然上代本地虫量大和当代迁入量大,但因发蛾期比常年推迟10d左右,未造成损失的年份有1986、1993、2004、2005、2007年。以2007年为例,8月9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4030头,最高13020头;8月23日调查百蔸卷叶苞平均17个,最高62个;8月30日调查白叶率平均0.9%,最高6.1%。由此可见,五(3)代能否大发生,发蛾时间是关键。

2.3 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极小,这一点是与稻飞虱的主要区别之二。

2.4 田间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生育期长、分蘖力强且迟熟的品种重于生育期短、分蘖力弱且早熟的品种;二是施用氮肥量大,或过迟追施,长势嫩绿茂盛的田块百蔸虫量是长势适中的四倍;三是山区沟田因迁入落到森林、旱地的虫量二次迁入到稻田,造成山沟田重于平坝田。

2.5 防效差是稻纵卷叶螟暴发的重要因子

一是稻纵卷叶螟蛾量迁入期和产卵期不宜被农民掌握,大多数见白叶再施药,延误了有效防治适期;二是农技指导不到位。病虫防治通知单没有及时通知到户;三是农资经营点误导农民,只向农民推荐利润高的农药品种,没有对症用药。

3 综合治理对策

3.1 加强虫情监测预报

做到“四个结合”,即迁入量灯下监测与田间监测相结合,迁入量预报与长期气象预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虫量调查与蛾量调查相结合。

3.2 加强植保技术培训

要加强植保技术培训,及时开展信息传递,加强乡镇农技人员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指导。重点是加强“发蛾高峰后10d是防治卵孵化初龄幼虫的关键时间”的技术指导。

3.3 科学防治

合理选用防治药剂,积极推进统防统治。

猜你喜欢
蛾量竹山县虫量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植物保护(2020年4期)2020-08-25 10:03:25
?沁阳市2019年秋作物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分析
沁阳市2019 年秋作物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分析
河南农业(2020年3期)2020-03-24 07:24:58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现代园艺(2020年3期)2020-03-05 10:23:16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河南农业(2019年8期)2019-08-14 05:49:22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探析
——以A市C县八个村庄为例
宋令伟 藏石欣赏
宝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42
包泽祥 藏石欣赏
宝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