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静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的关系
黄晓静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创造了美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合理的表述仅仅止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的表述“劳动创造了美”。
异化;异化劳动;美的创造
在美学界,有一种历史传统,就是通过哲学来解决美学的问题。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1]到了近代的黑格尔那里,他将西方古典美学进行总结,西方古典美学的观点,都能在他的著作《美学》中找到痕迹。[2]历史的看,美学研究与哲学分不开。[3]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的古典哲学,但是马克思没有如他之前的哲学家那样,留下一部美学专著。仅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些关于美的只言片语。美学是马克思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李泽厚首倡的实践美学代表中国美学界的研究方向。80年代中国的美学热中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异化劳动产不产生美?”这个问题悬而未决。[4]以再次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前提,运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倡的科学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对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的关系再进行分析。
真正明确地提出异化这个概念的是黑格尔。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根据否定性的原则,认为异化就是扬弃。但他的异化论是精神异化论,他主张的异化的主体就是客观精神。“人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中失去了自己,并被自己的创造物控制。”黑格尔将异化的概念主要用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核心概念“绝对理念”上。费尔巴哈在自己的《基督教的批判》的文章中提出的异化与黑格尔不同。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来谈异化,他说的人仅仅是感性的人,缺乏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深刻内容。[5]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建立了自己的马克思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异化概念进行了扬弃,并试图对异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马克思在《手稿》的前言中表明,他曾试图着手对各个研究领域进行批判。在批判亚当·斯密的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领域抽象出来了异化劳动。
但是《手稿》现存文献的不全使很多问题不能获得一致看法。有的学者在此前提下认为异化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概念。[6]有的认为马克思在第三手稿中已经表现出了近于黑格尔的异化的思想,这些都表明文献的不足造成的理解的多样。马克思在后期著作中谨慎的并且很少使用异化这个概念就是防止跌入唯心主义。[7]
从异化的历史生成看,异化劳动本身不是源于美学领域。
1.不同的抽象层面。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强调的是从经济学领域入手来研究哲学问题的。在第一手稿中第一句话指明“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各个前提出发的……把私有财产,劳动……等当作概念前提”,这告诉我们,劳动是源于经济学的概念:劳动是众多具体劳动现象的抽象。异化劳动是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分配、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等各方面综合后的抽象。因此,异化劳动虽然来自于劳动和相关的社会活动的抽象,但是不能取代劳动本身。在实践层面上,劳动是源于经济学的抽象概念。
简单的表述就是,异化劳动不是劳动的对立面,是在劳动基础上的集合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所以,劳动和异化劳动具体化的结果不一样。
2.不同的倾向。
劳动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概念,异化劳动是人道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异化劳动具有批判性。
《手稿》中的劳动源于经济学,含有价值,剩余价值的抽象的内容。异化劳动含有人被压迫,身存境地悲惨的抽象的内容。异化劳动是从经济学中加入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政治的经济学的抽象。
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影响,在《手稿》序言部分,他就谈到“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8]所以,异化劳动的概念的内涵中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在里边,批判资本主义的压迫人的表面平等的劳动,“劳动”这个概念中则没有。
我们将对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和美学关系进行分析。
1.经济学的范畴。
异化劳动这个概念是从批判斯密的《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属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内。为了体现批判的性质,马克思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劳动者的悲惨地位。“劳动创造了美,但把工人变成畸形”。在这里,马克思的重点不是醉心于美的研究,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所以,异化劳动在马克思那里和美学没有密切的联系。
2.思维的方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思维的方式问题,他阐明从具体上升为抽象,再从抽象转化为具体。“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最后,马克思归结说:“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9]这段话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是从劳动以及和劳动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是表象蒸发为具体,使我们看清私有制度下的劳动的真相。异化劳动又必须在思维的行程中具体的再现出来,这就是思维中能具体再现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在具体的经济学中的再现是四个规定。与美学的领域没有联系。马克思的总结很精辟的告诉我们,异化劳动抽象出来,只是我们的思维掌握具体的一种方式,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这个抽象的精神的异化劳动在“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在美学领域,以马克思的思维的方式看,将异化劳动和美学联系在一起不合适。
3.人的本质力量。
异化劳动不会在美的领域中体现的,因为异化劳动降低为动物的行为,不是人的本质力量,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人的范畴,从概念的规定上看,异化劳动和美学的学科对象两者相去甚远。
综上所述,异化劳动概念和美学几乎没有逻辑上的联系,马克思最初提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也不是为了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实践美学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并在80年代开始居于中国美学界的代表的美学流派。李泽厚是中国第一个以《手稿》为证来研究美学的学者,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来研究美学问题。[10]他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主张美是实践的,美存在于历史的积淀。[11]
上个世纪开展过一场异化劳动能不能创造美的讨论。这场讨论中,在实践美学的内部产生了分歧,以李泽厚为代表的认为,异化劳动不产生美。以蒋孔阳为代表的认为异化劳动产生美。结果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答案。[12]
部分学者认为产生这个的问题的原因在于《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和劳动的不明晰的界定,如“劳动产生了美,但是也把工人变成畸形……”这样的表述很难使得人们获得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劳动”就指的是异化劳动,[13]有的认为是二者兼具。
在一系列的问题下,很多学者逐渐使用西方的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美学,比如生命美学,超越美学等等都被称之为后实践美学。在新的形式下,实践美学也出现了新的气象,比如新实践美学。[14]
在新实践美学中,很多论文也谈到异化劳动能创造美,主张能创造美的是从以下几点来论述的,比如异化劳动没有的阶段,或者是异化劳动中有自由创造的阶段。[15]22
异化劳动没有的时候,不能称之为异化劳动,已经不在马克思给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之中。推出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所依据的逻辑是,具体的人感觉到了金字塔是美的,所以认为异化劳动创造了美。[16]
美感是感性的,具有经验性和不可靠性。 “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只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外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以有没有美感作为异化劳动创造了美的前提从哲学的角度看,不具有普遍性。
传统上我们是以哲学的观点来研究美学的,以普遍的规律的方法来指导美学。如果说抛开哲学来研究美学,必然产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异化劳动也就被排除出了哲学的范畴。所以,美感的存在不能作为异化劳动创造了美的依据。
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从手稿的写作缘起来看,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个概念具有批判性质。属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具体—抽象—具体”来分析,和马克思最初使用这一概念的人道主义精神来看,“异化劳动”与美学的学科对象矛盾,“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不在同一个范畴之内。合理的表述止于马克思《手稿》的原文:“劳动创造了美”。[17]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谢劲松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J].湖北大学学报,2009(3): 7—11.
[4][14][15]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韩立新.从费尔巴哈的异化到黑格尔的异化——马克思的思想转变[J]. 思想战线,2009(6) :67-71.
[6][7]卿臻. 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J].广西社会科学,2004(9): 17-19.
[8]中共中央文献资料研究室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10]张玉能. 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116-122.
[11]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陈剑. 人类美学史上的新纪元—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再认识”[D].贵州大学:29-30.
[13] 陈敦源.“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8):41-44.
[16]李瑞瑞.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6): 8-14.
[17]罗中起. 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手稿》美学命题论[J].理论界,2007(1):162-163.
ClassNo.:A81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RelationshipBetweenAlienationLaborandCreationsofBeauty
Huang Xiaojing
Karl Marx noted that labor creates beau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ritique. From the angle of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the aesthetic feeling itself can't prove that labor creates beauty. The appropriate expression can be found in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written by Karl Marx.
alienation; alienation labor;creations of beauty
黄晓静,在读硕士,陕西理工学院。
1672-6758(2012)07-0062-2
A81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