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燕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4)
克倍宁是由帕尼培南(panipenem,PAPM)与倍他米隆(betamipron,BP)1∶1配伍构成的复合制剂,为一种新开发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比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广,对各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需氧菌均有强效抗菌活性[1]。克倍宁的药物说明书注明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肝损害,据报道帕尼培南致惊厥发生率0.3%、致意识障碍发生率0.01%[2]。老年患者因身体虚弱,日常服用多种治疗药物,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干部科给5例老年患者使用克倍宁针过程中出现精神症状,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78~89岁,中位年龄83.4岁;原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1例;因患者发热、咳嗽、咳痰伴气急,临床诊断肺部感染,应用克倍宁针静脉滴注,既往无精神病病史,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血肌酐(Cr)70.50~115.80μmol/L(参考值35.4~123 μmol/L),血红蛋白(Hb)96.0~113.0g/L(参考值120~160g/L),血尿素氮(BUN)3.18~6.18 mmol/L(参考值2.85~7.14mmol/L)。
1.2 药物用法 将克倍宁针0.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经30min滴完,每8h静脉滴注1次。拟定疗程5~7d,期间未用其他抗生素。
1.3 精神症状表现及处理 1例患者在用药后1d、3例患者在用药后2d、1例患者在用药后3d出现精神症状。5例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轻重不一,有日轻夜重现象,以精神兴奋为主,出现夜间失眠、言语增多杂乱、烦躁、幻视幻听、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其中有1例出现攻击性行为,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检查(-)。5例出现精神症状后立即停用克倍宁,分别改用美平针或拜复乐针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精神症状使用镇静药物,2例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1例予唑吡坦片10mg睡前口服,1例予喹硫平片50mg睡前口服,1例未用镇静药物。3例于停药后2d、1例于停药后3d、1例于停药后7d精神症状消失。
2.1 评估用药安全 使用克倍宁前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用药目的及药物过敏史,排除用药禁忌证;用药后认真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本组5例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精神症状,排除其他因素,确定为克倍宁引起。
2.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应激能力低下,对出现的精神症状难以接受,出现恐惧、焦虑、羞怯、悲哀等负性情绪。患者家属对患者出现精神症状难以理解,个别有过激言行,责怪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充分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向患者解释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处理和转归,对患者主动关注、细心照料,安抚患者情绪,绝不笑话患者的言行,当精神症状稍有减轻时,立即予以鼓励。对于患者家属的质疑不回避,给予耐心解释,以礼相待,晓之以理,以消除其对患者治疗的猜疑,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
2.3 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通风良好,减少探视人员,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床边坐起或室内活动;为保证患者正常规律的睡眠,督促患者睡前服镇静药,上床后服用,发药到口,看患者吞服药物后方可离开;增加夜间巡视次数,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睡眠情况。
2.4 安全防护 由于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幻视,易发生跌倒/坠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偏低,且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在贫血状态下易发生脑缺血、低氧[4]而跌倒。因此,在患者床头挂防跌倒/坠床标识,尤其注意跌倒高危地点的防护,如床边、厕所、洗脸池旁、楼梯,注意跌倒高危时段的防护,如清晨及夜间,注意跌倒高发的活动,如体位转移、洗漱、洗澡、如厕、上下楼梯、进餐、行走等[5,6],告知家属予24h陪护患者,照顾患者日常生活,如起床、如厕、散步等;告知患者卧床时使用护栏,下床时动作要慢、稳,穿防滑鞋;有攻击性行为的患者病室内不放置坚硬、尖锐物体,不与患者发生言行冲突;各班护士严格交接班,保证防范措施的连贯性及有效性[6]。本组未发生跌倒/坠床意外。
由于老年人,尤其是体重偏轻、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在静脉滴注克倍宁针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精神症状的不良反应,对产生精神症状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患者安全。
[1]何菊英,刘松青,藏雷.新型碳青霉烯帕尼培南2倍他米隆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103-107.
[2]莫海玲.4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2):96-98.
[3]刘岚,曾昭耆.关注老年人用药的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1):846.
[4]李里.法莫替丁致老年人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3):168.
[5]汪金珍.患者出院防跌倒告知单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观察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0,9(4):338.
[6]邱定金,葛明玉,周巨平.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7):6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