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春林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一
找寻科学发展永州路子,首先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作为发展后进地区,不能加快发展就谈不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问题是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发展新路;这条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是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是真正满足“人”的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发展,不能是单纯追求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和GDP指标的提高,而且这“人”既是域内之人,也包括域外之人。如何让生态条件好的“湘江源地区”及农业、山水、文化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决定了新的战略选择;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兼顾本省的发展与本地发展、本地的优势与劣势、城乡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把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相结合,创新产业和整体发展战略。
其次,本省发展战略新选择的新要求。湖南省要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加快实施“四个湖南”建设和“四化两型”战略,以求在全国率先走出“两型”发展路子。由此,相应地实施对湘江“打造东方莱茵河”的战略。这就凸显出处于湘江源地区的永州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相应地进行新的战略选择,探索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两型”发展的永州路子。
再次,区位条件等因素形成调整发展战略的客观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相对边远、域内没有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又远离这种大城市;是河流分布多的山区和传统农业经济地区,科研院所少、科技力量弱,吸纳高端人才困难,发展技术密集产业、知识产业和战略高新产业等较为困难。建设工业基地型的现代化大都市及沿海模式的城镇化也不现实。所以,只能反其道而行,发展原生态农业、山水城市及依托环境的新产业,化劣势为优势。
又次,中国社会转型变化也提出了必然要求。我国社会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成为旅游经济大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原生态歌舞、原生态生活环境与方式、传统农耕文化等,已经成为后发优势凸显出来。永州以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厚文化资源著名,通过发挥环境与文化价值的新型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创新、城镇化创新的路子,正是永州“抓住机遇”的应有之义。
二
湘江源地区基本实际,是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战略新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一,丰厚的文化资源。永州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被公认为“一本耐读的书”,零陵、永州地名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名片。史载名胜古迹2000多处,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胜古迹150多处。境内湘江及上游潇水被著名小说描写为“没有航标的河流”,拍成电影。一是有远古文化。玉蟾岩出土距今12000年的稻谷,代表世界稻作农业之源。还有舜帝代表的远古舜文化。二是有经典性的唐宋文化。永州在唐宋时期的史学、文学、哲学、书法等领域的成果,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以理学、柳文化、三吾文化为代表。三是拥有著名的“诗文潇湘”。“永州八景”诗画、柳宗元“永州八记”、岩刻文化是代表。四是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永州名臣武将人才辈出,从三国时的蒋琬、黄盖,唐宋的怀素、周敦颐,一直到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达及陶铸、江华、蒋先云、李启汉、何宝珍等著名共产党人,从古到今有说不完的名人遗迹事功;还有大批革命党人流血牺牲、红军长征在境内的革命事迹与浴血奋战等。五是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如全国独一无二的“女书”,全国著名的祁剧、瑶文化、东安武术、酒文化以及祁阳鱼榨、东安鸡等地方名吃。决定了永州有很大的历史文化开发空间。
第二,自然环境优势。永州是“三山围夹两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山脉沿湘粤、湘桂粤边界向境内环绕,中间被阳明山、紫金山拦腰横穿,分割成南北两个半封闭形的盆地。多山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冈盆地相间分布。境内大小河流733条,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在零陵区与湘水汇成湘江。境内有3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面大,自然风光优美。北宋欧阳修曾慨叹:“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自古有“锦绣潇湘”美誉;土地面积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好。北部零祁盆地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南部营道盆地素有“南洞庭平原”之称;地处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南部六县更有“天然大棚”之称。这种自然环境提供了从环境产业发挥优势的条件。
第三,物产丰富。永州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是南方植物资源富集之地,自然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 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物种数的68%。乔灌木树种127科、429属、1542种,有栽培价值的有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有180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杉、水杉、珙桐、香杉、种萼木(伯乐树)、苏铁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楠木、银杏、冷杉、中华珈、长柄双花木、香树、红豆树、白豆松等13种;国家三级保护的有鹅掌楸、福建柏、华南栲、青钱柳、檫木等27种。省级保护的有斑竹、方竹、绒毛皂荚、山羊角树等29种;农作物资源2400多种,粮科,肥料,药类等资源植物1760多种;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已列为国家珍稀动物保护的32种。[1]P3-4材质优良的江华杉条,俗称“香杉”的宁远九嶷木,富有传奇色彩的斑竹,以及永州异蛇闻名全国;江永香米、香柚、香芋及香姜、香菇等载誉中外;红瓜子、红衣葱、道州灰鹅、江华苦茶、零陵香、双牌竹根鼠、东安花猪、零陵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驰名中外;烤烟品质优异,是生产名牌香烟和用于出口的烟叶。
第四,区位特点。永州自古有“南山通衢”之称,东北入中原腹地,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东南握粤港海滨之通道,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商品、农产品等物资集散地的区位条件;永州距衡阳、桂林都有200公里,距大型中心城市更远。且与中国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也有一定距离。相对边远多了一份恬静,能较好地保持特有生态。在当今的交通通信条件下,与桂林山水相连的永州,已表现出生态化发展的后发优势,可以成为域外大中型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第五,基础条件。一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性破坏相对较小,环境污染与破坏较轻。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历史包袱轻,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上由劣势变成基础条件;二是绿色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有了发展迅速。已形成粮食、林果、畜禽、水产、蔬菜、烤烟等六大支柱产业,以100万亩草场、100万亩无公害蔬菜、100万亩优质水果、10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四大基地建设为依托,各种农产品基地发展到近3000个。一大批特色名产如“江永三香”(香米、香芋、香柚)、异蛇酒、江华瑶家腐乳、盘王腊肉、东安鸡、祁阳草席等土特产品,已畅销国内外市场;三是复线化的湘桂铁路从北部斜穿,厦蓉高速、泉南高速公路分别在南北贯穿,洛湛铁路、二广高速南北纵贯全境,道(县)贺(州)高速公路,打通出海口。还有322国道、207国道、三南公路、永(州)连(州)高等级公路等形成公路主干线。内河通航直下洞庭,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港口16个。加上永州民航机场。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奠定了交通基础;四是北部已建和在建的冷(水滩)零(陵)两区连城的河东永州大道、河西潇湘大道,冷(水滩)东(安)、祁(阳)冷(水滩)城际快速公路,使北部4县区形成城市群。
三
根据永州实际来建设的湘江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基本内涵如下:
第一,以建成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基本目标。这一点已为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战略开始实施;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率先走出“两型”发展路子为根本目标;实行区域化发展战略,合理划分农产品主产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中心城区、工业园区、一般城镇区等功能区,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政策,明确和规范不同功能区的发展方向、重点和规划。农产品主产区,加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着重于保护生态;风景区和森林公园严格限制开发,在旅游设施建设中切实保护自然环境;中心城区加强立体化、分区化,通过高层化扩大山水绿地面积和停车场地;工业园区着重改变军营式建厂理念,加强生态化,重点发展新型工业与环保产业;一般城镇区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创新城镇概念,因地制宜、因应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城镇,使人们宜居于自然之中。
第二,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的生态城市群。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城市群,作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支点。永州北五县(区)建成半小时间距城市群。以“两点换三点”的办法,撤销现有凤凰园开发区、金洞管理区和廻龙圩农场3个处级辖区,调整部分区划增设潇湘区和阳明区。江永县很小,再分离出廻龙圩农场就更小,改设为江永县副处级廽龙圩农场特别乡镇更合理。调整后潇湘区为现冷水滩区河西部分(含凤凰园开发区),作工商中心城区建设;现冷水滩区河东部分加零陵区的邮亭圩镇主体及接履桥镇原集义乡,为新冷水滩区,以首府区建设为总部经济区;现金洞管理区、阳明山林(景)区和零陵区永连公路沿线及以北地区新设为阳明区,首府设接履桥至柘塘村一带,建设为旅游会展经济区;缩小后的新零陵区建设为文化教育与历史文化旅游中心城区。4个区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加上祁阳、东安县城及稍远的双牌县城,构成丁字型“4+2+1”中心城市群。在南部构建哑铃型“3+3”二级中心城市群,西头以道县为核心,连接江华、江永县城;东头以宁远为核心,连接新田、蓝山县城。新城区完全按照生态城市模式建设,其他城区冻结原规划,向生态城市转变。
第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的基本功能,一是作为生态保护区与农产品主产区综合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生态城市群示范区;二是“2.5产业”示范区。发展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资源的二、三产业之间的产业,进行产业创新试验与示范;三是作为依托中心城区,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化试验区。探索出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新型空间融合的生态模式,“两型”发展的模式;四是作为湖南省基于农林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五是新型生态城市示范区。这种示范区内涵是永州区位条件和人文、自然环境资源提供产业创新、生态城市建设客观条件与现实可行性的必然结论。
第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模式与路径。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与文化旅游的四位一体为基本模式。重点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城镇建设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着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把生态城镇建设和发展生态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着眼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
创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理念和实现途径与现实模式。使城镇化超越人口聚集城镇而扩大城镇规模,超越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同质化的认识。通过“双重城区”的实现模式“让城区走进农村,让城市贴近农民”。针对撤区并乡后的乡镇规模扩大了,而管理权力和资源财富集聚县城,乡镇相对“空壳化”;针对农民单向集中到城镇的趋势,通过“双重城区”使城市“下乡”,引导城乡居民分别集聚城市、乡镇驻地、行政村驻地和社区村,把所有农民包容“进城”。这种“双重城区”是区分中心城区和农村城区,以城市、乡镇驻地为中心城区,行政村驻地的“准城区”和自然村建成的社区村为农村城区。把乡镇驻地城区建设成为农村区域城市功能较完备的微型城市与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及交通通讯中心,又是县区城市的特定功能区或周边卫星城区。注重适度归并行政村,使行政村驻地准城区化,具有基本的市政建设与服务功能。同时,整合自然村建成保持村庄特色又有基本社区功能的社区村;注重发展中心城区间的快速公路,乡镇与行政村、社区村及行政村内硬化公路网。[2]
这种城镇化途径与模式,基于城乡一体化新理念,构建全区域的生态化、层级化、分散与集聚相结合的城镇体系;主张区域城市的规模有限化,使之能宽松地建设山水宜居城市;主张区域城市发散型发展,形成放射状城区结构,把城镇发散到农村,改变城镇化的单一集聚状态。这种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状态是生态化的中心城区加上快速公路与基本公共服务编织的城镇“网”,全境变成城市整体,在整体生态空间中处处有“市区”。这种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全区域家居往来方便,有便利的公共服务。
第五,“2.5产业”立市。以什么产业立市,是建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的关键性问题。如果坚守着工业化,就是工厂林立、机器轰鸣;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还是粗放式发展的招商引资、开矿办厂。从永州实际看,支柱产业选择为难以界定为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一种产业,即“2.5产业”。具体地说,主要以生态与文化产业立市。一般的生态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而永州的生态与文化产业,是结合旅游业的文化资源或产品开发销售、经营环境、经营城镇的一种产业,是对生态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经营。比如发挥永州深厚中医文化的产业价值,把生态休闲与养生疗养结合;把旅游与生态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结合,经营“生态王国”,发展生态食品等。
第六,新型城镇模式,建设新型生态城镇。1990年 7月,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的城市模式,他指出:在城市建设上,过去搞得急、搞得快,没有认真思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办了一些傻事。往往是盲目地建,甚至连是文化城市、旅游城市还是工业城市这样的基本功能都未考虑。[3]永州新的城镇模式要点:一是注重生态学意义,体现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保护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二是园林化。国外一些城市规划保证三分之一的面积是绿化地带,按中国园林概念定位的园林城市绿化面积要占一半,是园林中的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点缀绿地。包括所有屋顶都实行园林绿化;三是生态化。既是城镇本身成为一个大生态园林,更是将城镇置于自然大生态之中,不破坏自然生态;四是除商业中心区集中西式“方盒子”建筑外,其他地方是更生态化建筑,住宅以楼式四合院或其他传统建筑式样升级版为主。城镇建筑和单位,点缀在山水、乡村中,自然天成、城乡一体;五是城镇建设同旅游观光资源积累结合。城镇建设不追求漂亮,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山水城市,以独一无二的城市风貌,形成城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而漂亮的城市别的地方或许更多更高级,缺乏这种价值。
第七,以快速交通,促成新型城镇化。由于超越现有城镇化发展模式,要以快捷公路造成城镇、村镇网络,把全市变成巨大的生态城镇,快速交通成为神经血脉。借助二广高速至广东湛江支线,修建永(永州北)道(县)高速;借助泉南高速复线,修建祁(阳)永(永州北)高速;借助洛湛铁路至珠海支线,修建零(陵)蓝(山)铁路,使永州交通骨架健全。同时,修建各县城至高速公路连接线,结合旅游线路建成城际、乡镇间快速公路网。
第八,全境建设为湘江源生态保护区。一是各类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管委会,统一由政府机关调整为省、市授权的自然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在蓝山、江华、道县、宁远交界地域增设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或生态保护区,同时增设多个省市森林公园,湘江支流和著名小溪(如愚溪、浯溪、濂溪)设立生态保护区,支撑全市形成大生态保护区;三是实行严格的自然、人文资源的生态保护立法与执法,实行特殊的城镇建设法规及其执法,确保城镇建设遵守天人合一的原则,坚决防止开发性破坏,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对自然资源环境、历史遗址、红色旧址的保护,包括历史建筑与旧村庄、古道及其古亭等设施的保护,以利古道徒步观光。中央11台公益广告说:一个形象工程毁掉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这样的事不是发生在某一地,而是发生在每一地;不是发生在某一年,而是发生在每一年;各地天天都在发生。在永州是坚决避免,以先进、严格的法律保护,守住祖宗留下的遗产。
[1]零陵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零陵地区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柏春林.双重城区论及村镇行政设置——行政驱动与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实现途径调研[EB/OL]http://www.cnki.net.
[3]钱学森.钱学森论山水城市[N].中国教育报,1996-12-18(4).
[4]鲍世行.中国未来城市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1996-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