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陈晓霞,陈宝玉,陈小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采用无创伤性辅助循环的方法进行治疗[1]。EECP对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独特之处是在无创伤、轻松、舒适中进行血管内血流加速运动[2]。Linnemeier报道[3]很多医院应用EECP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疾患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心力衰竭症状和生活质量。现就EECP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综述。
EECP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患者本人的心电信号R波来触发电子装置,在心舒张早、中期,对包裹于患者四肢及臀部的气囊,由远而近地依次序充气,从而对相应部分的肢体产生压强,将深埋其内的动脉压瘪,迫使动脉内血液由四肢及臀部向主动脉反流,使主动脉舒张压提高,甚至超过收缩压,从而导致头部和躯干内各脏器血流灌注量增加;在心脏舒张末期,各气囊迅速排气,对四肢及臀部的压迫解除,血管开放,减少主动脉射血输出的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4]。EECP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有以下六方面[5-8]:提高血管内脉动应切力和血管平均应切力,激活应切力反应基因的表达;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修复,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和内膜下弹力纤维结构的完整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防止、阻抑脂质在内膜下沉着,减轻腹主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损伤;促进循环内皮相关性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调控内皮相关基因的局部表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
美国多中心合作研究机构的体外反搏研究(the-multicenter study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MUST-EECP)和中国的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research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CC)的研究均证实,EECP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运动耐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0%的患者心绞痛好转保持在1年以上;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ECP加药物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EECP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9]。2002年EECP治疗进入ACC/AHA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也相继将EECP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证据级别Ⅱb)。此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辅以EECP治疗,可能对加速支架的内皮细胞覆盖、抑制支架内血栓形成有益[10]。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再将植入心脏装置(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电除颤器)作为EECP治疗的禁忌证[6]。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病率的升高,植入心脏装置的应用也会日益增加,如监测得当,该类患者可安全进行EECP治疗并从中获益[6]。在心绞痛治疗中[11],76%的老年患者EECP治疗后心绞痛分级至少降低1个级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81%的老年患者心绞痛改善持续到治疗后1年。吴瑞良等[12]报道了EECP对局部大脑血流量影响的观察分析结果,认为EECP能明显增加脑部血流灌注,改善脑部循环,并充分阐述反搏技术为今后临床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章玉玲等[13]报道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EECP联合药物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了神经传导速度,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但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容易出现皮肤擦伤和慢性皮肤溃疡。袁勇等[14]报道EECP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耳内毛细血管的血循环,供给内耳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促进听觉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研究还发现[15]低频听力下降、年轻患者预后较好,极重度耳聋患者、就诊迟者预后较差、有效率低,可能与在局部形成了陈旧性血栓或非微循环障碍有关。国内有研究者发现[16],采用EECP加注射丹参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解除增生对椎动脉的机械压迫及对交感神经丛的刺激,使椎动脉血管扩张,血流供应增加,头晕等症状得以迅速缓解,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EECP不仅能改善心脏、脑的血液供应,对全身器官的供血也有明显改善,对预防冠心病及心绞痛和改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还有学者发现[17],EECP治疗神经衰弱症的效果与治疗时间、加压方式有关,2个疗程比1个疗程效果佳,四肢加臀部比双下肢加臀部效果佳,而音乐加EECP疗法可能效果更佳。
在反搏治疗过程中,多数时间是护士独当一面工作,因此,对护士的要求显得特别重要[18]。反搏室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心电图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护理工作。
3.1 治疗前护理
3.1.1 环境准备 反搏室的环境应清洁、优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0~22°C,湿度55%~65%,窗台放置花木;播放轻音乐,可放松患者的紧张心情[19]。
3.1.2 患者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近期有无感染性疾病等禁忌证;反搏治疗前嘱患者排尽两便,以保证治疗不间断,前列腺肥大患者尽量少饮水;瘫痪患者备好便壶、尿垫,以备急用;患者进入反搏室休息10min后测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如血压>170/110mmHg、严重心律不齐、心率<40次/min或>120次/min时暂停反搏治疗;观察患者肢体有无出血点、有无静脉曲张及皮肤损伤,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反搏治疗[20]。
3.1.3 急救物品及器材准备 反搏室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心痛定)和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吸痰器等),以便抢救时意用[18,20]。
3.1.4 心理护理 患者对反搏治疗陌生,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对患者讲解EECP的原理和方法,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让其观看其他患者治疗,病友之间相互交流,以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18]。
3.2 反搏治疗中的护理
3.2.1 妥善包扎气囊套 选择大小合适的气囊套,包扎时注意气囊套要平整、松紧适宜,对比较瘦的患者在小腿处加海绵垫。
3.2.2 合理放置心电极 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胸壁电极,一般负极贴胸骨柄部位或右锁骨下,正极贴心尖部,可取得满意的R波;患者电极贴放处皮肤有体毛,去除后再放置,若皮肤有污垢用乙醇擦净[21,22]。
3.2.3 密切注意反搏仪器运行 要做到一看、二问、三听、四检查。一看:看示波屏上显示的心电、充气、排气信号是否符合要求,看患者面色和表情;二问:问患者对双下肢的压力能否耐受,有无疼痛不适;三听:听反搏气流声是否有节奏,有无气囊漏气的附加声,听到音响节律异常时,要在示波屏上仔细区别是失误触发还是过早搏动;四检查:检查气囊套的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涨而不缩或充气不饱满现象,各气囊充气顺序是否符合序贯要求及有无漏气[22],以保证治疗安全。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时避免接触高磁场和高电压,手机放在对侧接听[23],以免干扰心电信号,影响治疗效果。
3.2.4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注意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冷汗、呼吸困难及突然意识丧失等心肌梗死表现,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在EECP治疗中出现心动过速,要考虑气囊充气、放气过程中产生的躯体运动有可能导致频率应答、起搏器被触发,这种情况下应关闭起搏器频率应答功能;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监护过程出现S-T段变化、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早搏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立即做好抢救准备[22]。
3.3 反搏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完毕,托起患者头部让其缓缓坐起,休息片刻后再下床,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对行动不便者,协助穿好长裤送至病房[21,22]。告知患者患病起因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临床治疗的最基本步骤[24,25],因此患者除了常规体外反搏治疗外,每天坚持康复锻炼,合理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早日康复[26,27]。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在接受适宜药物治疗的Ⅱ~Ⅲ级左心衰竭患者中,EE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EECP可改善运动耐量、心力衰竭症状和生活质量。所以,EECP作为无创性治疗方法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其方法简单、费用低、无风险,可作为冠心病等疾病的常规治疗。
[1]Fitzgerald CP,Lawson WE,Hui JC,et al.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s initial revascularization treatment for angina refractory to medical therapy[J].Cardiology,2003,00(3):129-135.
[2]Michaels AD,Linnemeier G,Soran O,et al.Two-year Outcomes After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for Stable Angina Pectoris(from the International Patient Registry[IEPR])[J].Am J Cardiol,2004,93(4):461-464.
[3]Linnemeier G,Rutter MK,Barsness G.IEPR Investigators.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for the relief of angin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safety,efficacy 1-year clinical outcomes[J].Am Heart J,2003,146(3):453-458.
[4]Bonetti PO,Holmes DRJR,Lerman A,et al.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what behind the curtain[J].Am Coll Cardiol,2003,41(11):1918-1925.
[5]Lawson WE,Hui JCK,Zheng ZS,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EECP on the renin-angiotension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Eur Heart,2001,22(suppl):538.
[6]伍贵富,杜志民,冷秀玉.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与常见问题[J].新医学,2008,3(39):144-147.
[7]刘艳.体外反搏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J].体育科技,2009,30(1):51-56.
[8]陈宝峰,徐新.体外反搏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760-763.
[9]Arora RR,Chou TM.The multicenter study of EECP(MUST-EECP):Effect of EECP on exercise-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nginal episodes[J].J Am Coll Cardiol,1999,33(7):1833-1842.
[10]Shea ML.An update on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J].Clin Cardiol,2005,28:115-118.
[11]曾丽玉,刘艳风,李悦娴.体外反搏器治疗慢性老年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23(7):300-308.
[12]吴瑞良,石树人,葛慧芳,等.体外反搏对局部大脑血流量观察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5):284-286.
[13]章玉玲,梅洵,朱海萍,等.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8):1993-1995.
[14]袁勇,陈锡辉,明亮,等.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7,28(7):1075-1076.
[15]杨剑,刘博,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J].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3):175-177.
[16]王泉.体外反搏加丹参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实用医技杂志,2007,1(14):89-90.
[17]王友丽.体外反搏治疗神经衰弱症谈[J].专业视窗,2008,1(13):76-77.
[18]叶明秋,梁廷荣,曾兴蓉.EECP治疗450例缺血性心脏病的观察及护理[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21):155-156.
[19]胡新梅,任华伟,袁秀英.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配合及其效果评价[J].兵团医学,2006,2(1):71-72.
[20]陈吟卿.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9(16):533-534.
[21]刘丽梅,房广玉.体外反搏治疗操作中的护理体会[J],2001.8(24):99-100.
[22]朱雅宜,林清奇,廖鹰,等.冠心病患者EECP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8(7):97-100.
[23]徐晓霞,袁文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7):580-582.
[24]Grun dy SM,Cleeman JI,M erz CNB.Implicat 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heatment panelⅢguide lines[J].Circulation,2004,110(2):227-239.
[25]林剑靖,宋剑平,鲁闻燕.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式健康教育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9,8(2):162-163.
[26]唐艳雅,姚美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0,9(1):14-15.
[27]章莉丽,俞申妹.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