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揉结合反复回抽处理PICC血栓性堵管的效果观察

2012-04-08 05:36:50赵锐祎李爱萍申屠英琴陈春芳
护理与康复 2012年11期
关键词:血栓性高凝血凝

江 南,赵锐祎,李爱萍,申屠英琴,陈春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PICC亦存在并发症和危险[1],其中导管堵塞是主要问题之一,发生率达21.3%[2]。导管堵塞按堵塞物的性质分为血栓性堵管和非血栓性堵管[3]。目前处理血栓性堵管的常用方法是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术,但受患者凝血功能限制,且需要医生开具药物医嘱,操作过程繁琐,平均耗时约4h。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是一种物理手法,可以即时即刻使用。2011年1月至7月,本院静脉输液专科应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处理完全血栓性堵管3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1~96岁;穿刺部位:肘上26例,肘下13例;置管时间:15~323d。根据完全性堵管的判断标准[4],39例均为完全血栓性堵管,体外段导管均见血凝块,其中8例在外院接受导管维护时发现,未经处理来本院PICC门诊;23例来本院PICC门诊行常规导管维护时发现堵管;8例住院患者发现堵管后病房护士经尿激酶溶栓处理未能再通,请静脉输液专科会诊。

1.2 PICC导管的类型 26例使用前修剪式5Fr PICC导管,1例使用前修剪式4Fr PICC导管,10例使用单腔三向瓣膜式4Fr PICC导管,1例使用双腔三向瓣膜式5Fr PICC导管,1例使用整体式4Fr PICC导管。

1.3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方法

1.3.1 评估及准备 从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去除敷贴,观察PICC体外段情况,发现有血凝块,消毒肝素帽,连接内有等渗盐水20ml的注射器回抽,确定导管堵塞;5%PVP碘溶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皮肤,范围为上、下15cm、左右至臂缘;去除肝素帽,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接口,末端连接内有5ml等渗盐水的20ml注射器。

1.3.2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操作 操作者戴无粉灭菌手套,导管置于左手食指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搓揉体外有血凝块的导管,从远心端开始,每处搓揉5~10s,搓揉力度以不损坏导管但能使导管内的血凝块松动为宜;一处搓揉完成后,右手持连接好的注射器以最大限度回抽,此时,导管处于较大的负压状态,保持该状态3~5s,再回抽3~4次,若血凝块仍无松动,导管回抽无回血,可重复该操作,直至血凝块完全抽出,导管回血通畅。

1.3.3 后续处理 先予等渗盐水脉冲冲洗导管,然后10~100U/ml肝素稀释液3~4ml正压封管;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记录处理方法、操作时间、患者的反应、目前导管置入体内深度或外露刻度。

2 结 果

34例患者的导管完全通畅,耗时10~30min;4例患者部分通畅(3例前修剪式5Fr导管,1例单腔三向瓣膜式4Fr导管),经尿激酶溶栓12h完全通畅;1例(单腔三向瓣膜式4Fr导管)拔管。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或导管破损。

3 讨 论

3.1 PICC血栓性堵管的原因分析

3.1.1 血液高凝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研究表明[5],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高凝状态常导致患者导管内回血后快速凝固,造成血栓性堵管。本组28例为肿瘤患者。

3.1.2 血液反流 因产品结构特点,前端修剪式PICC导管和整体式PICC导管的尖端无三向瓣膜,当患者用力咳嗽、排便及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导致上腔静脉压力增高时,血液反流、凝固,导致堵管。本组27例使用前端修剪式PICC导管、1例使用整体式PICC导管。

3.1.3 冲管和封管不及时

3.1.3.1 肘上置管 肘上穿刺的患者选择在上臂内侧固定导管,这个部位可影响对导管的观察,导管内有回血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冲封管,血液凝固后导致堵管。本组26例穿刺部位在肘上。

3.1.3.2 使用三向瓣膜导管 三向瓣膜能防止回血及气栓形成,但当血管内压力超过瓣膜的承受力时,血液也能冲破瓣膜,造成回血,如观察者形成定性思维,认为不会回血,冲管不及时,导致血栓性堵管。本组11例使用三向瓣膜式导管,其中3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患者持续微泵3~5ml/h静脉注射、3例患者有上腔静脉压力增高的表现(咳嗽、呕吐)。

3.2 血栓性堵管应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解决PICC堵管的物理方法,其原理为借助外力使导管内的血凝块松动,再利用负压使松动的血凝块移动,最终疏通堵塞导管,达到尽快恢复输液目的。在实施此方法时,操作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搓揉导管时要用指腹,力度适中,切勿用指尖,以免导管破损、导管断裂;血凝块有松动时要回抽,切勿推注,以免栓子脱落进入血循环,造成重要脏器栓塞[6];经搓揉结合反复回抽使导管的体外段血凝块松动并抽吸干净,但导管仍不通畅,可考虑血凝块在导管的体内部分还有延续,可将导管缓慢拉出至血凝块终止,最长不超过6cm,若导管拉出超过3cm,再通后摄胸片重新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原因为拉出3~5cm,导管尖端将会移至上腔静脉上端或锁骨下静脉[7],移至锁骨下静脉时,导管仅作中长导管使用。

3.3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仍不能疏通PICC导管的原因分析 本组1例堵管患者再通失败导致拔管,与长期输入高渗性、高pH值、高刺激性药物有关,因药物可沉淀在导管内壁出现结石样堵塞物。该例患者导管留置323d,完成多次化疗,在完全堵管前已发生输液速度减慢,发现体外段有血凝块时,搓揉结合反复回抽30min,不能使导管通畅,尿激酶负压方式导管内溶栓,24h后仍未通畅,予拔管,并对PICC导管进行检查,发现导管内有白色结晶夹杂暗红色血样物质沉积,导管尖端血栓机化。

[1]郑春辉,王凤.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2]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133-134.

[3]罗洪,陈宏基,姜海平,等.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物的实验室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49-550.

[4]Svoboda P,Barton RP,Barbarash OL,et al.Recombinant urokinas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restoring patency to occlud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a multiple-center,international trial[J].Crit Care Med,2004,32:1990-1996.

[5]金莉,刘鲁明.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关系[J].实用肿瘤杂志,2003,18(5):559-560.

[6]刁永书,李虹,许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3-5.

[7]李月英,章金娟.剪管法用于解决分体式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l1):946-947.

猜你喜欢
血栓性高凝血凝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