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领霞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为例
黄领霞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系统的教与学,最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纲要》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系统的教与学,最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2005年教育部、中宣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过程中增加的一门新课。作为新开设课程,在内容上、教学方法上、考核方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因此近年来《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课时量少、内容量大、内容重复。
教育部规定,《纲要》课讲授共三十六个学时,但全书内容共十章加三个综述,涉及我国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年的历史。近代以来的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内容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只能通过缩减内容进行教学,课堂上重点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历史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本课程让学生必须明确的“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规定时间内事实上只完成了前两个“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只能用很少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现实来学习和理解。
内容重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中学所学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纲要》课基础知识重复,二是《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内容都涉及到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线索,内容的重复学习,给《纲要》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层次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受高考升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侧重于对数理化、语文、外语的学习,将历史、地理等课程定为“副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力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甚至个别学校在学生升入高中之后,专攻与高考有关的“主”课程,其他“副课”少开或不开。进入大学后,中国近现代阶段的历史知识学生理应具备,但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类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扎实,课堂上不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所以讲授较容易上升到政治理论的高度。理工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艺术、体育类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在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但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高,因此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层次不齐,考试前的复习部分学生主要采取突击记忆的方式,尽管能勉强考试过关,但考试之后对这一块知识又变为空白。
3.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资源缺乏、授课考核方式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尽管与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相比人数较多,但受学科特征、待遇、地位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此外一些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这样就造成了这支队伍大而不强的状况。在教学资源方面,大多数高校基于经费紧张,只重视专业课建设,忽视公共课,在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全国高校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面临更多的困惑。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合班上课很难照顾到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填鸭式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课堂秩序难以保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时困扰着学生及教师。
作为一门课程,学习结束,通过考核,学生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涉及班级多、人数多,安排考场、监考教师等方面难度大,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的阅卷量大,尤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行为的变化很难通过单一的考核办法来衡量。
1.紧扣课程性质,整合教学内容。
《纲要》课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课堂上如对历史事件逐一详细讲授,未免回归到中学阶段的历史课。因此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沙健孙先生的建议,即“学习综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各时期历史的脉络、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便真正抓住近现代史的‘纲’”。对“所设专题,应当作比较深入的叙述和论证,以便使学生能在中学已经获得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重要的历史经验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近现代史的‘要’”[1]。因此,教师可先以综述为学生构架完整的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以综述的题目说明近代中国发展的趋势,即中国沦入“风云变幻”的黑暗时期后,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建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中国进入“辉煌的历史征程”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再紧紧围绕“三个选择”展开对各章即“要”内容的学习,这样才使《纲要》课成为真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2.加强管理,改革成绩评定标准。
《纲要》课作为课程学习,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知识,但该课又带有特殊的目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它需要通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生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2]可见该课重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及平时的思想和行为,为此应加大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管理,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课后关注学生的生活及行为等。为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的变化等在成绩上凸现出来,《纲要》课的考核及成绩评定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弱化一考定终生的传统模式,这样才能体现《纲要》课所担负的思想教育的功能。
3.改善教学条件,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纲要》课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所描绘的历史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历史视频,辅之生动的教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等的艺术感染力,再现历史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3]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影像资料以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还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将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地等作为教学基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及地位在教育部、中宣部的重视下已有所改观,但部分高校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的状况,因此教师队伍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为此组建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熟练的稳定的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保障。
“在大学阶段,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大学生欢迎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其关键在于思想政治课的任课老师教得如何”。[4]可见,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受学生欢迎的关键所在。从事《纲要》课教学的教师应系统熟练地掌握近代以来的世界史和中国史,还应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最新的知识,在课堂上能与所授课程相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历史、了解社会的平台。此外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关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能关注其成长,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开设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回顾旧知识,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强烈的认同感;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克服浮躁的心理,以一丝不苟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真正成熟成长起来,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开设《纲要》课的目的。
[1]沙健孙.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
[2]徐兰.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
[3]王诗成,项福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法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4]刘晶晶.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点思考[J].世纪桥,2009(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Huang Lingxi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e of Marxism,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and"Three Represents"thought,but also the Marx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stematically,we can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to the socialist courses.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must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oriented idea,combin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G642
A
1672-6758(2012)09-0018-2
黄领霞,硕士,讲师,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
Class No.:G64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