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超
海西经济区建设下福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构建
李英超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为福建省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有利的国内环境。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力,其体系的构建必将成为支撑整个经济区的发展的主心骨。福建省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人力问题的解决及对策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海西建设;人力资源支撑体系;构建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这一概念在2004年1月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地提出。海西经济区建设构想的提出为福建积极参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扩大边界商品和文化产品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创造了更好的有利的国内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将有利于促进福建省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同时也对福建省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何区域或国家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数量和素质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而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又是区域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历史来看,福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依靠低廉的劳工成本吸引外资投入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发展的道路。因此,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必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定区域内的综合,基本成分包括人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它不同于具体的物质资源,有着自身的显著特性。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源的多寡已不是决定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核心要素,而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来说,在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第一性的资源。
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指出,今后福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构建“九大支撑体系”,而“九大支撑体系”中,人力资源又是社会发展支撑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将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
1.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成瓶颈。福建历来就有漂洋过海、外出务工的传统,目前,福建海外劳务人数居全国前列。劳务输出,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影响了福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福建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中间地段,面对两大“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加速发展的态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接受经济辐射的同时更多地遭受人力资源短缺之痛。据省劳动厅就业中心透露,目前福建省不仅沿海地区,连部分内陆山区也出现了“缺工”现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状况若不能改变,必将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2.高层次人才在三个产业结构中分配不均。总的来说,福建省近五年的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较之前已有较大提高,但从三个产业结构的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分析,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存在明显的错位。第三产业——服务业,凭借其产业特性吸引了大批高级、优秀人才。该产业人力资本的储存量和质量远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资本水平虽高于第一产业,但是较之第三产业则偏低许多。作为基础产业的第一产业就业数虽占得较高,但高级人力资本却是极低的,技术进步缓慢,这势必影响福建在海西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3.人力资源中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人力资源的开发及使用应该是不间断,逐步加深的过程。尤其是随着人力资源在管理过程中价值的发挥,潜力将不断释放。相反地,如果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素质能力,不间断增加投入人力资本,那么最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运用必受影响,导致整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下降。
福建人力资源开发中,培养性开发的受高等教育人才的投入在全国的比重是较少的。如全国出国留学人员34%的回归率,福建省因为自费留学人数比例高,留学回归率仅占10%。受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即使回省就业,也还是集中在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到企业及市县从业的高素质人员是较少的。
由于长期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只是关注个人的劳动效率,没有从整体出发谋求高素质人力资本,致使福建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跟不上。因此福建应抓住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快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增加对三个层次的投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4.产业环境不理想,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激励机制。福建人力资源素质能力总体水平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工作环境亟待改进。如科研经费不足,科研条件较差。还有就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客观,达不到调动人才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目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发挥不全面,人才的合理使用还有待改进,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显现出滞后性,在最大限度释放现有人力资源能力的作用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组合激励机制。只有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激励机制,才能为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供最有效的保证。
5.人才市场与国际接轨不健全,体系不够完善。福建人才市场化运作还习惯以传统方式,即行政手段开展人才配置,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不强。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风险投资和社会保障体系,人员工作管理和中介不够健全,供求信息不畅通。对于工作涉及面广的整合力不够,福建人才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没发挥好。社会投入不足,各个单位部门工作不平衡,急需深化改革旧体制,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的服务运作体系,完善福建人才市场的配置。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以猛龙过江之势向前推进,作为主题区域之一的福建省,更是肩负重大责任,尤其是在面对福建现有基础上,吸引和聚集人才尤为迫切。因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可是,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福建在人力资源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方面亟待改进。要建立足以支撑整个福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促进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1.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总量丰富的优势。2005年至2010年间,福建省常住人口增加了近90万人,期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已相对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明显,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有所增长。总的来讲,福建省潜在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也比较充裕。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对人力资源总量的利用也继续合理规划。主要措施有:(1)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程度可以用之于人力资本的衡量,教育程度越高,说明人力资源越丰富。(2)优化就业环境,着力创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科研研究所及配套条件。(3)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并给予发现培养专长,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4)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关注市场就业配置,减少行政干预。(5)加速人才战略的实施,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潜力好的人才队伍,促进福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构建。
2.完善人力资源结构,拉近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动态机制。多年来,福建省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不仅导致三大产业结构分配不合理,而且也让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受到影响,城乡差距拉大。福建省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将对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将逐步与经济结构相匹配。大范围讲,就是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向优势产业,即主要是支柱产业和具有潜在增长力的产业,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海西发展需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引导人力资源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动,形成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小方面讲,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海西经济区要崛起,福建经济要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必须建立,人才结构必须日益合理,这样才能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形成良好的动态机制。
3.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创新型人才,推动生物、电子信息、先进环保、海洋开发、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建设海西经济高新技术带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含量好、竞争力高的企业品牌。另外,创新人才也必须是第一产业的创新型农民。海西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海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目标。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集聚、储备高素质人才,还要不断优化海西的人力资源环境,加快建立起与海西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保障体系,保障福建人力资源体系的顺利构建。
对于拥有较高知识素养,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的人才,应善加采用。在工资制度、职称评聘、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要引入市场资源配置,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4.规范人力资源环境,加大创业园建设力度。区域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留住人才,接纳外来人才,对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通的优势,是福建发展的新机遇,建立海峡两岸人才交流机构,能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要加大创业园的建设力度,支援帮助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创业园需要引进高技术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型人力资源、各种技能型人力资源,以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5.加强海峡两岸人力资源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海峡两岸人才开发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规模和层次还远远不够,尤其人才开发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在两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过程中,福建要凭借其独特的“五缘”优势,成为海峡两岸联系的纽带,加强大陆与台湾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应该说,大陆与台湾科技人力资源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特定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系统。对海峡两岸科技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实现优化配置和开发,促进两岸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中国全部科技人才的潜力,必将从整体上振兴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最大利益。
福建要通过积极开展两岸科技人员的交流合作,如:互派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技术座谈、咨询或推动两岸举办国际或双边学术研讨会等;协调两岸科技人员的研究课题,如:协调两岸科技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寻求恰当的科技合作领域、在具体研究项目上开展合作等;建立两岸科技人员合作的基地,如:建立两岸共同的科技工业园、设立共同的科学实验基地和信息中心、建立具体科技部门的合作体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海峡两岸人力资源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1]张向前.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23—24.
[2]陈权明,邓勇.我国人才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11):58—59.
[3]陈秋雄.关于福建人才资源前沿配置的思考[J].发展研究,1999(8).
[4]王东升,李娅娜.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Li Yingcha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offered Fujian Province an opportunity provide a bette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nd the human resource support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aits Zones.The paper discuses how to build human resource support system to supply a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human resources support system;construction
F241
A
1672-6758(2012)01-0061-2
李英超,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007
Class No.:F2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