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全真教的岳渎代祀

2012-04-07 22: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道教

刘 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历史系,北京 102488)

元代全真教的岳渎代祀

刘 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历史系,北京 102488)

该文通过对元代全真道士刘志真、张志敬、祁志诚和张志仙等进行投龙和祭祀岳渎以及全真教对岳渎庙宇管理的史实进行考察,从而探讨教团与政权之间的关系,揭示道教斋醮向国家祭祀的转化。

元代;全真教;岳渎祭祀;投龙

对岳渎的祭祀源于我国上古时期的山川崇拜,后来与等级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礼记·王制》就规定“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在其地者。”[1]P37对山川的祭祀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对五岳四渎的祭祀更是与皇权紧密结合的,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岳渎多与都城相隔万水千山,只能选派皇帝宠信的臣僚等代替皇帝进行祭祀活动。

蒙古兴起时,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双方开始了合作,在蒙古政权的保护下,全真教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时期(1227-1256),全真教势力的迅猛发展甚至引起了统治者的猜忌。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根据其长期对汉地管理的实际经验和借鉴,加之与藏传佛教的长期接触,他认识到可以佛教来制衡全真教的发展,实现统治的平衡。1258年,在他的主持下,经过一场注定道教失败的辩论,全真教被要求归还佛教237处寺院。1276年,灭南宋后,江南儒生和道教正一派成为元政府统治的助手,使统治者可以不再完全依赖全真教这个汉化引路人和国家祭祀的执行者。1280年二月,元世祖“诏谕真人祁志诚等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及板”,次年十月又下令“惟《道德经》系老子亲著,余皆后人伪撰,宜悉焚毁”,[2]P222P234并且禁止全真道士进行任何斋醮活动。[3]P720虽然元政府曾限制全真教的发展,但是时间不长,又将一些祭祀山川的活动交给他们办理,并且认可全真教对一些岳庙的管理和住持。

1260年元朝建立后,全真教最早进行的官方岳渎祭祀活动是1261年秋刘志真奉旨祝香岳渎。刘志真与忽必烈关系密切,其幼年入道,师事全真高道披云子宋德方,授上清三洞五雷法箓,以灵异著称,忽必烈“邸潜时,闻其名,遣使召至,试以箓法,参验诸事,远迩幽深,灵应昭著。”登极后,令其祈晴,大获灵应,“赐御醪仙氅,加号普济大师,特光宠焉。留馆堂下,以需时召。”1260年冬,诏刘志真于长春宫设罗天清醮七昼夜,有天光显朗之异。1261年秋,命其祝香岳渎。①关于此次祝香活动的规模等更为详细的情况,由于史料所限尚不得而知。

投龙简,亦称投龙,是中国古代一种祭祀山川的活动,在周秦之间的形式为望祭,进入道教后,最早表现为“三官手书”,至南朝刘宋时期仪式基本成形:用青丝将金钮、玉璧缠附于金(或玉)简及金龙上,而后投于名山大川。投送之前需要设立相应的斋醮,投龙简的告文、书符、简形和咒语等都有严格规定。②目前出土所见相关实物有唐代武则天、唐玄宗,五代吴越王钱镠、北宋徽宗和明初湘王朱柏的投龙简。虽然尚未发现元代投龙遗物,但在各类文献中还是保留下来了一些相关记载。蒙古时期,1253年全真掌教李志常曾“驰驿赍龙简,诣清虚小有洞天投进。”[4]P172这是元朝建立前,全真教唯一的投龙简记载。元朝建立后,全真掌教张志敬和祁志诚都曾进行过此类活动。1264年,忽必烈命张志敬三月初五在长春万寿宫作金箓周天大醮七昼夜,醮毕,“遣诚明(张志敬)赍奉金玉龙简、钮璧等物,诣济渎清源祠投进”,四月十七日到达祠下,进行投递,“方行醮事,霖雨沛作,三献之后,阴云如扫,星月灿然”,后有人作《济祠投龙简灵应记》以记之。③

1272年,祁志诚出任全真掌教,“岁奉命持香祠岳渎,为国祭醮祝釐,精诚感通,数有符应”[3]P700。根据祁志诚《西云集》的记载,1273年祁志诚同御史降香岳渎,同时还进行了投龙。文集收录了一系列有关此次活动的诗词,可以看出此行的大略路线:济南→泰山→天坛峰→洞庭湖→居庸关→龙门→蓬山→济源→嵩山→华山等,可见此次投龙活动在当时元朝统治范围内的重要岳渎都有所进行。

文集中的诗词除了赞颂岳渎神圣及修行外,其中还有以投简命名的诗词四首:

投龙简二首

皇都别后到天坛,坛上焚香祝万安。喜遇仙灯昭瑞应,不防良夜倚栏看。

亲承君命下丹墀,度水穿林入翠微。王母洞投龙简日,翩翩鹤伴彩云飞。

济源投简

琳宫醮罢承天语,龙简赍来水府投。符瑞暮冬和气盛,灵龟荡漾戏清流。

投简

敬持龙简出皇州,济渎嵩岩两处投。天为圣明恢寿域,青山无尽水长流。[5]P540

1276年,元统一南宋,南岳衡山进入元朝的职方典,1278年政府首次派人祝香,致祭者就是祁志诚。由于战争结束不久,民间抗元斗争还星星点点地进行着,此次祝香活动也差点遭遇抗元队伍,在到达后衡山的第二天仓促举行祀典,活动结束后,他就命人尽快收拾行李返程,“行未及两舍,州人追报岳祠为盗所据矣”,众人佩服其先见之明。[3]P700

张志仙掌教时期(1285-1302),元政府对全真教的限制有所放松,并且开始有意识地让其参与国家祭祀岳渎的大典。全真教在蒙古时期掌教李志常曾代皇帝宪宗巡祀岳渎。④此时全真高道受到蒙古统治者的礼遇,教团势力迅速在蒙古军占领地区发展。1290年,“玄门掌教玄逸张君真人(张志仙),被朝命巡祀岳渎”[3]P680。

1291年2月元政府对五岳、四渎、四海加赠封号:

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玄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广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王,北海广泽灵佑王。[2]P345

封号虽然议定,但是还要有德高望重之人去颁布加封诏旨,此次封号的颁布是否都由时任全真掌教的张志仙进行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肯定,对北岳、北海和济渎封号的加赠是由张志仙颁诏。陈垣先生在《道家金石略》中收录了一方有张志仙篆额立石的《加封北岳圣旨碑》,介绍了此次加赠封号的原因以及张志仙赴北岳的情况: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祀。今岳渎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休,而封号未加,无以昭答灵贶。可加上北岳为安天大贞玄圣帝,以称朕敬恭神明之意。主者施行。至元二十八年(1291)二月日,玄门掌教大宗师辅元履道玄逸真人张志仙篆额立石。[3]P670

《北图藏拓》中收录了一方《大元加封北海广泽灵佑王碑》拓片,曰:

今加封北海为广泽灵佑王。虽封号定议,独未有人以行,朝野佥曰:北海之神,前代设祠于济渎水府之北而望祭焉。兹乃可循旧制,是举也,岂小哉。非名德大贤,不足以代行以礼,惟玄门掌教大宗师辅元履道玄逸真人张志仙可。上然其言,特命

近侍阿的迷失□□□副其行及又命兼祀济渎善济

王之神,即日戒涂,征车南走。[6]P121

可见张志仙当时不仅去颁布北海的封号,而且受命顺便祭祀济渎。《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的存目类中提到《济源县志(乾隆)》中有1291年《加封济渎济源善济王敕并记》,[4]P251内容失收,但是从该碑的名称及时间来看,也当是此次加封号活动中的一例,编者将其列入全真教的石刻范围内,其内容应该是张志仙加赠济渎封号的记载。由此看来,在此次颁布封号活动中,至少北岳、北海和济渎的封号是由全真掌教张志仙去颁布的,同年十二月皇帝又“遣真人张志仙持香诣东北海岳、济渎致祷。”[2]P354

元朝后期,虽然帝室命全真道士进行的山川祭祀活动较少,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根据古代的天人感应理论,山川崩塌是上天对人间统治严重不满的一种警示,故而此类事故后皇帝必须要减免赋税,进行大赦,要向上天谢罪,祭祀山川。延祐四年(1317)七月“己丑(十五),成纪县(属秦州)山崩,土石溃徙,坏田稼庐舍,压死居民。”元仁宗(1312-1320年在位)“十月壬寅,遣御史大夫伯忽、参知政事王桂祭陕西岳镇、名山,赈恤秦州被灾之民。”[2]P580-581大长春宫道教代真人王道亨,大长春宫提点袁道粹、杨道真等人预行,“远赍香册,昭祷于西镇成德永靖王之祠,十一月十九日抵达祠下”[3]P748祭祀。

元朝末年,民众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政权摇摇欲坠,井德用(苗道一的弟子,1308-1311年和1329-1335年两度出任全真掌教[7]P727)曾两次奉命进行祈求延续国祚的祭祀。1335年井德用奉命住持中岳庙,上任途中,“特奉完者台皇后懿旨曰:尝闻五台静明宫,为唐孙真人(孙思邈)道场也,若往彼,当赍捧御香祝文,于其处行降致祭,庶几福我有元宗社无疆之祚。公唯其命,即于是岁十月,诣还静明,谨择日斋戒行礼。”[3]P11891341年七月元顺帝“敕焚修,授以香币,诣祖庭重阳宫、道祖宗圣宫、终南太平宫、耀州净明宫,祝我圣元无疆之祚。公(井德用)奉命代礼式。”[4]P90这一时期元统治者命全真道士进行的山川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延续国祚。

在这一时期,全真教不仅奉帝王之命进行山川祭祀活动,而且开始对更多的岳镇神庙进行修缮和住持管理。

经过长期战乱,岳渎庙宇遭到严重破坏,至元(1264–1294年)初年,政府出资对其修缮,此次修缮由当时的全真掌教张志敬总负责,由其从全真教内选择精明干练者具体负责:“内府出元宝钞十万缗付师(张志敬),顾工缮修。师择道门中廉洁有干局者,量工役多寡,给以钱币,使各任其事。或铲瓦砾而更造,或补罅漏而增修,凡再易寒暑,四岳一渎,五庙完成,尽还旧观。”[3]P601其中东岳地区的庙宇是张志敬命张志纯(原名张志伟,号天倪子,长生真人刘处玄法孙,师真净子崔道演,后皇帝赐名志纯)主持修缮的。[3]P496

隋唐时期,岳渎庙宇是由政府设置专门官吏进行管理和祭祀,宋代以岳渎所在县县令兼庙令,尉兼庙正,掌祭祀之事。元朝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许多岳渎庙宇都是由道士住持管理。早在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时期,全真道士刘道宁已经开始管理祭祀西岳神的华岳庙。至元初年张致敬督促修缮“四岳一渎”五庙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全真道士对其管理的接手。元朝后期,全真教对更多地岳镇庙宇进行管理,而且获得了各级统治者的认可和保护。如1306年《霍岳庙令旨碑》规定:

长生天气里、皇帝福荫里海山太子令旨:晋宁路总管府官人每根底,霍州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咱每的神祈有。这霍州里所属的中镇霍岳庙,咱每的先生苗宗师住持,有那庙里所属的田产,不拣甚么他每的,不以是谁休做主者。每年那田地的田禾果木,依在先体例里,裴道判苑川观提调着咱每根底,与将来者,别人每休侵占者。他每却依这般道来么没体例的勾当行呵,他每不怕那。令旨俺的。马儿年七月二十一日,把不匣那有时分写来。[3]P715

令旨里面讲到的“苗宗师”就是后来两次出任全真掌教的苗道一,可见霍岳庙无疑属于全真教管理,而且得到了海山太子的专门保护。

中岳嵩山神庙也由全真教道士管理,苗道一的徒弟井德用曾住持提点嵩山中岳庙。⑤据 1335年《嵩山中岳庙圣旨碑》记载:

河南府路里嵩山中岳庙里住持提点崇玄志德安逸大师张德良、清真文靖玄德大师樊道清、冲虚玄妙缨宁大师张□微为头先生每根底,执把的圣旨与了也。这的每宫庙里房舍,使臣休安下者。铺马秪应休着者,秪秪休与者,水秪、秪林、碾磨,不拣甚么的每休夺要者。每年所得香钱,不拣甚么的,教他先生每收拾者。宫庙损坏了呵,着那的修理者。[3]P1187

诏书中明确宣布中岳庙的财产不受侵犯和掠夺,规定庙里所收香火钱都归其中的道士所有、支配,自己负责建筑的修缮等,可见全真道士对嵩岳神庙的管理和主持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

张致敬、祁志诚奉皇帝命令进行的投龙简活动,是道教的一项传统祭祀山川的法事,按照道教的规定进行,无可厚非,这说明的是皇帝对道教法事的尊崇和信任。祁志诚祭祀南岳、张志仙巡祀岳渎以及张志仙代替政府颁布岳渎封号,这些是国家对岳渎的祭祀,属于国家祭祀的范畴,而安排道士进行代祀,则祭祀的方式也当为道教法事无疑,说明在岳渎祭祀上,政府在一定范畴内认可了道教法事替代国家祭祀。岳渎的庙宇由全真道士管理,并且获得政府的认可和保护,说明元政府已经将这些岳渎的日常祭祀仪式等交给全真教进行处理,使道教法事在某些方面代替国家祭祀成为常态,将道教的祭祀纳入了国家祭祀的范围。可以说,元代全真教对岳渎祭祀的参与,是道教祭祀与国家祭祀逐渐融合的过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道教斋醮等替代国家血祭,并且使之制度化的过程。

蒙古时期,全真教在政府的扶植下,随着蒙古铁骑所至而迅猛发展。元朝建立后,由于江南儒生、佛教及道教正一派的加入,统治者在统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全真教的发展势头进行了限制,逐渐剥夺其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力和宗教代言人的地位。但是这种政策维持的时间很短,全真教又重新获得了统治者的任用和信任,不断为统治者进行代表国家的岳渎祭祀等,势力又有所发展。先前,全真教以在朝堂上、在士大夫中间的发展为重点,遭受打击之后,其发展的重点转向民间、基层,这样教团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因此,使其成为流传至今的道教两大支派之一。

注 释:

①《故普济大师刘公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692页。关于1260年冬长春宫罗天清醮,张泽洪在《唐宋元明时期斋醮述略》(载于《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2期)中认为由“全真掌教宋德方主持”,不知所据为何,亦未见宋德方出任全真掌教的史料。

②投龙的相关研究可参见王育成先生的《明武当山金龙玉简与道教投龙》(《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考古学报》2003年第4期)、刘昭瑞先生《秦祷病玉简、望祭与道教投龙仪》(《四川文物》2005年第2期)、张泽洪先生《唐代道教的投龙仪式》(《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③关于此事见《元史》第96页、《道家金石略》第562页《大朝投龙记》、第572页《济祠投龙简灵应记》。

④相关情况参见拙作《元宪宗元年李志常代祀岳渎考》,载于熊铁基、麦子飞主编:《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378-387页。

⑤关于井德用出任嵩山中岳庙主持提点的时间,在《井德用道行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92页)和《祀太玄妙应真人记》(《道家金石略》第1189页)有不同的记载,前者认为是天历二年(1329),后者认为是元统乙亥(1335)。由于后者上石与所记载内容所隔时间较短,应可靠性更大。

[1]崔高维.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宋濂,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陈垣.道家金石略[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王宗昱.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道藏[Z].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6]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图藏拓[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7]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K247

A

1673-2219(2012)01-0077-03

2011-10-09

刘江(1979-),男,河北行唐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系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道教
武当山道教学院举办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知识竞赛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什么是道教
——小林正美“新范式道教史”述评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对元代寿词创作的影响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