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平
从《太平经》看汉代社会
——兼论《太平经》的史学价值
曹亚平
中国早期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在东汉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形成、统治思想衰败等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书中体现对汉代社会现实的折射,如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提出了“以道治国”和“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在妇女问题上也有自己朴素的进步见解。《太平经》对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太平经》;成书背景;汉代;社会现实;影响
关于《太平经》的研究,“学术界一般认为《太平经》是现存最早的道经。”[1]目前学术界许多学者对《太平经》所蕴含的思想进行过多方面深入探讨,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然却未从宏观角度对《太平经》与汉代社会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以《太平经》提出的朴素进步思想为中心,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展开论述,重点探究《太平经》思想与汉朝社会现实的互动,以期对二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顺帝时,琅琊人宫崇以其师于吉在东海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即《太平清领书》呈献给朝廷,今存残本《太平经》即从《太平清领书》演化而来,被称作中国道教的开山之作。要探索《太平经》与汉代社会的关系,首先应当考查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1.吏治腐败,重点表现为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权。
东汉初年,统治者吸取西汉外戚王莽篡位的教训,以“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2]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对外戚严加防范,给其以经济上的优容作为补偿,使得豪强地主的经济势力极度膨胀。章帝时,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的限制被放宽,外戚势力急剧膨胀,开始危害到皇权。章帝以后的皇帝,又依靠宦官诛杀外戚以夺回被侵夺的权力。宦官因功受封,开始干涉朝政。外戚宦官的交替擅权,对东汉中后期的吏治造成极坏影响,尤以两次“党锢之祸”为甚。同时贪赃枉法之风盛行,朝廷与地方官员都极力贪墨,下层民众穷困不堪,不断激起民变,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农民起义,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逐渐走向崩溃。公元168年,汉灵帝为维持统治,从整饬吏治出发实行改革,然数代问题积累,努力失败。
2.土地兼并严重。
西汉末年,贵族官僚“行虽犬彘,家富势足”,农民则“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槁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3]东汉初期,统治者有鉴于西汉覆亡的历史教训,通过释放奴婢等种种措施,使得政治上有所改进,封建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贵族豪强势力的扩张,外戚宦官相互倾轧与交替擅权,包括土地在内的社会财富大多集中到豪强私家手中。
东汉中后期,政局腐败黑暗,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小农大量破产。据《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元年,流亡饥民达数十万户。大批农民脱离户籍,动摇了国家赋役制度的基础。时地震、蝗虫等灾害频仍,社会动荡,“百姓饥荒,更相啖食”,“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匱乏,疫于微发,重以蝗虫兹生,害及戌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4]
3.地方割据形成。
东汉王朝统治急剧衰落的同时,军阀豪强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大地主田庄经济的兴起,为豪强地方割据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条件。东汉中后期,为镇压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号召豪族以私家武装助剿,豪族拥有并扩充武力合法化。与此同时,东汉王朝进一步扩大地方重镇刺史的权力。中平五年,太常刘焉向灵帝提出“改刺史为州牧”的建议,他认为:天下大乱,刺史威轻,不能有效止乱;刺史、太守贿赂为官,盘剥百姓,导致民众反叛,因此应当以清廉的重臣为州牧,作为集军政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5]此条建议无疑是变相地承认了地方割据势力。到灵帝逝世时,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因董卓擅权乱政所引发的关东兵起已然成为军阀割据混乱的导火索,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4.统治思想衰败。
在政治经济腐败的同时,天人感应神学也开始衰败。东汉中后期,皇帝沦为外戚与宦官手中争权夺势的工具。长期处于天人感应神学之下的官僚士大夫们无法接受皇帝神话破灭、“君权神授”思想瓦解的现实,且当时外戚与宦官把持朝政,为扩充各自的势力,将察举征辟制演变为结党营私的工具。时谚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6]选举制的混乱,官路的堵塞,天人感应神学支柱被侵蚀,士大夫们强烈不满。
东汉末期统治的黑暗腐朽,不仅使官僚士大夫遭受迫害,也使得底层人民家破人亡。灵帝卖官允许“先到官而后倍输”[7],为官者上任后大肆搜刮,人民生机全无。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开始分裂,天人感应神学也随之崩溃。
东汉末年社会问题已经积重难返,社会结构濒临崩溃。下层百姓不堪重负,只好寄希望于神灵,希望天神能帮助自己实现“太平”理想,加之此时的儒学己异化为纯粹的思想控制,不复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信仰。在此背景下,《太平经》应运而生。
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太平经》产生。它汲取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黄老、神仙、谶纬、方技等思想,内容极其庞杂。在其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汉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太平经》对当时人们上到统治者下至百姓的一些劝诫,这也对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
首先,《太平经》提出大量问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风雨不调,行气转易,当寒反温,当温反寒。”“阴气蔽日,令使无光,人民恐惧,谷少滋息,水旱无常,民复流客有谷之乡”,而“未及贱谷之乡,饥饿道旁,头炫目螟,步行猖狂,不食有日,饿死不见葬,家无大无小,皆被灾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东汉末年社会的惨况,这其中包含着被压迫阶级的悲痛之情,广大农民追求的是“太平世界”,“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无有大于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8]这指的是“平均”而又“安定”的小康生活。针对这些问题,太平经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以道治国”和“以民为本”。相比于后世正统道教的超脱尘世、专注修仙,《太平经》较为关注当世社会政治生活。
《太平经》从当时东汉社会面临的尖锐矛盾着眼,关注其治国立政问题,把“道治”视作统治最佳方案。经文指出:“故天使元气治,使风气养物。地以自然治,故顺善得善,顺恶得恶也。人者,顺承天地中和,以道治,主动道。”[8]这段话阐述了“道治”的内容和地位,主张实行“道治”,即“无为而治”。《太平经》说:“天地之性,独贵自然,各顺其事,毋敢逆焉。”[8]以“无事”治理大事,是天地之常法,是自然之术。在实行无为而治的同时,《太平经》又提出要“以民为本”。《太平经》指出,“无民以何自名为君也”“无民,君与臣无可治,无可理也”。[8]百姓为君主之本、国家之根,君与民相须而立,互相依存,君民只有“并力同心,共为一家”[8]才能“立致太平”。[8]《太平经》又指出,“民者,职当主为国家王侯治生”[8]“今父母君臣,尚但共持其大纲纪耳。……君少民,乃衣食不足,令常用心愁苦”。[8]国之财政源于民,民众是君主与官僚的衣食供养者。
其次,《太平经》中针对当时盛行的“男尊女卑”思想及一些对妇女的不合理要求做出批判。《太平经》论及了颇为丰富的进步的妇女思想。李养正对其评价说,《太平经》对妇女是“较为人道和平等的”。[9]
《太平经》认为人无论男女,皆本元气所始起,“念女之头目面耳肢体俱与男等耳”。[6]男女两性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有阳无阴,不能独生,治亦绝灭;有阴无阳,亦不能独生,治亦绝灭。”[8]《太平经》把人的繁衍及人类生命的延续,看作是人类世界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天阳,主生也;地阴,主养也”;[8]“阴阳者,传天地统,使无穷极也。”[8]天地之精神要永恒不灭,必须靠阴阳男女传承其统,于是,“男者乃承天统,女者承地统”,[8]男女承担着各自不同的生化作用。“男女夫妇者,主传统天地阴阳之两手也。”[8]妇女与男人完全平等,女性在阴阳环境及在世俗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太平经》认为贼杀女子违背天意,会引起各种灾变。经文还指出“既相爱,即生子”“不乐,则不肯相与欢合也”,[8]从中可见道教对妇女情感的重视和对女性价值的认同。
综上所述,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是东汉社会矛盾产物,内涵博大精深,其中包含对汉代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及一些朴素的进步思想。另外,《太平经》的问世对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爆发有着思想指导作用,灵帝也曾利用《太平经》进行政治改革,道教的形成也与《太平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处不再详述。总之,《太平经》对于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丁培仁.道教典籍百问[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9:4.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411.
[3]班固.汉书·贡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范哗.后汉书·安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常球.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87.
[7]范晔.后汉书·崔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19-648.
[9]李养正.道教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93.
The Value of the Book TaipingJ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iography Study
Cao Yaping
Taiping Jing is the earlier classics of Chinese Taoism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The book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Han Dynasty,such as the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the dark of the social life and put forward the"ruling the country by Taoism"and"People-oriented Idea”.It has its own view on the women's problem.Taiping Jing is of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Han Dynasty.
Tai Ping Jing;background;Han Dynasty;the social reality;impact
K234
A
1672-6758(2012)03-0155-2
曹亚平,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研究方向:古代史秦汉。邮政编码:221116
Class No.:K23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