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中学(242000) 翟 军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中的三大误区
安徽省宣城中学(242000) 翟 军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目的内容,该目除正文154字,还分别设有一个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整篇内容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点的阐述又有练习反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在平常的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在此内容教学中存在三大误区。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是本目的课程标准要求,但影响气候的因素不仅仅有气压带和风带,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只以典型性案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为例分析单一气压带控制、单一风带控制、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下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其他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实际上课标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包含有气压带风带与其他因素共同叠加以后对气候的影响的要求,大家知道七个气压带及六个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所以太阳辐射是任何一种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而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又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产生影响,导致一些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应以太阳辐射为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为核心因素再叠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否则就可能有失偏颇。如有的老师在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往往以地形加洋流作为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而且还推而广之到所有非地带性现象都是地形加洋流因素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只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就可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①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因此纬度低——终年高温是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必要条件,试想一个高纬度地区即使处于山地迎风坡一侧,附近有暖流经过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吗?②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另一必要条件是终年多雨,哪些因素能导致终年多雨呢?试想如果没有大气运动、没有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即使是山地的地形也无法形成丰沛的降水,可见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也是重要因素。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到此节内容时习惯于把世界主要气候(11种)的分布、特点、成因通过表格展示出来,接着由老师面面俱到的讲述,最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加以掌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差,严重打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这三种学习方法,如通过教师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三种典型气候案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规律与分析方法,再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去自主分析其他典型气候的成因,最后来探究一些非地带性气候现象的形成。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对学生说“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压带、风带没有什么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证明气压带、风带对大陆东岸的影响。
例证一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而导致锋面雨带进退的重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随季节变化,对应的北部雨区也相应季节性变动。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的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冬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N附近,3、4月份开始缓慢北移,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 6月中旬,脊线第一次北跳到20°N以北,并稳定在20~25°N之间达一月左右,这一段时间对应长江流域梅雨。到7月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越过25°N,对应的时间是江淮地区出梅。在7月底或8月初,副高到达一年中的最北位置,副高脊线越过30°N,对应华北和东北的雨季。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副高中心区控制)9月以后,副高向南撤退,雨区又向南移动。直到副高移到冬季位置。
例证二 西风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表现在:①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到达我国新疆地区在山地迎风坡一侧形成较多的降水。②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由上可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我国(位于大陆东岸)影响极大。
笔者以为要想走出教学中的误区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断更新地理专业知识,以学生为本,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不落窠臼、走出误区、走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