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中学(110034) 黄桂芬
地理课上的“三国杀”
——“热力环流”教学案例分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中学(110034) 黄桂芬
这是在辽宁省实行减负增效后的一堂地理课,我们学校也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利用导学案,由于减负双休日没有补课,就提前下发了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热力环流”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内容,涉及到物理知识,文科学生对此很是头疼,所以我的设想是在课堂上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与以往一样,又是一节下午课,我经过精心准备,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高喊一声“上课!”学生们次第站起来,有的还迷糊着,我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说:“精神点啊,今天的内容可精彩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几个学生在底下忙活着,有的还笑了。为了让学生能打起精神来,我语调又提高了一点,开始讲课,处理导学案上的知识点,我在教室的过道里走动着讲课,眼睛扫视着同学们,观察大家的反应,这时我发现有2个学生在下面好像在探讨着问题。我微笑着走过去,俯下身问道:“有什么不理解的吗?”他们抬起头,显然是吓了一跳,他们在玩“三国杀”!
我感觉我的血液在往上涌,教室里的空气也有些凝固了。这是2个后排的男生,不太喜欢学习,我平时还经常鼓励他们,男生都是天生学地理的料,好好学,一定能学好!结果今天他们却……肯定是中午玩得高兴还没有罢手,怎么办?我没说话,手伸了出来,他们把“三国杀”的卡片交到我的手上。我一步一步从教室后面走上讲台,一段路,我走过无数遍,今天却觉得脚步如此沉重,我在想我该怎么办?学生们的目光随着我的身影移动着,他们也在拭目以待,看我怎么办。
我调整着情绪,大脑在高速运转着,惩罚他们?那又有什么用呢?何不……
“《三国演义》我看过很多遍,你们也很熟悉,今天还有同学给我带来了教具!”学生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那好,现在你们两个能不能给大家说说火烧葫芦谷这一段啊?”开始他们面面相觑,我微笑着鼓励他们,他们开始描述起来:“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的命。” 诸葛亮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因势利导: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自己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这个课堂上的“三国杀”游戏,成了我的新课导言,学生们困意全无,兴趣盎然地开始跟我一同分析起来,热力环流的知识迎刃而解了。当然,课后我找了他们谈话,他们很感激我给他们留面子,最感动的是游戏中也有知识,表示一定学好地理。
新课导入是最能抓住学生灵魂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导课是巧妙的。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如果单纯强调教学进度而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处理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那就很可能失去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机会。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发展,而由学生的“违纪”产生的“突发”的教学情境往往是学生得到发展的更好机会。这种机会既然与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矛盾,那么,在需要时,适当地对预定的教育内容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预定的教育内容可以推延、补救,而“突发”的教育契机却如同灵光一现,不加以把握,是很难重复的。教师应当把教育的根本目标放在首位,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学生的最佳发展时机为首要任务,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宗旨才能通过日常的教育细节而实现。
由此可见,凡是有利于地理教育的一切人、财、物的因素、环境、条件,经过教师认真、慎重地筛选,均可纳入地理教师课程资源的视野,通过各类活动和多种途径和形式,为地理教学服务,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