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教学研究室(266700) 刘晓露
眼高手低为哪般
——由一道地理试题引发的思考
山东省平度市教学研究室(266700) 刘晓露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在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往那样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开放性试题允许答案多元而非唯一,其实质也是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正因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无固定模式,学生觉得这类试题很容易,但这类题目要想得到高分却是不容易的。
今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结束时,不少学生都反映“题目非常简单” 。但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题目虽然不难,但学生却并没有如愿以偿得到高分。失分最多的就是学生认为“最简单”的开放性试题。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失分就很严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4月24日,是青岛近海地区一年一度的“鲅鱼节”。节日里望着大量新鲜的鲅鱼上市,渔民和市民的脸上乐开了花,共同分享来自海洋的恩惠。
材料二:6月1日12时青岛市全部渔船归港停靠,正式“封海”实行伏季休渔,给我们的海洋休养生息的机会。近年来我国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了,有些鱼在近海甚至绝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回答问题:
1.青岛近海鱼类资源丰富,请列举青岛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二,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分析导致枯竭的主要人为原因?应该采取什么解决措施?
3.作为海洋大省的公民,你应该为家乡的“蓝色经济”做些什么?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从开放、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但这并不说明开放性试题没有答案,即使再开放的试题,其答案也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学生都认为此题不难,但从得分情况看,并不尽人意。第1题:学生受到我国舟山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的影响,竟然答长江入海或者有大江大河入海带来丰富的饵料,还有学生答有寒暖流交汇等;第2题:“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分析导致枯竭的主要人为原因”应该是过度捕捞,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海水污染、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大量捕捞、不合理捕捞等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题,很多学生的答案是一些空话和不切题的套话,例如: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学习、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等等。第3小题,应该说是个送分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但是不少学生不理解何为“蓝色经济”,结果也是乱说一通。
学生自认为简单的题目失分却很高,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眼高手低为哪般?
我不由地联想到,平时听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很多学生举起了手,为了体现民主的课堂、平等的课堂,老师往往允许所有举手的学生自由发言。在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有的很牵强,有的漫无边际,不切主题。甚至还有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在目前大力倡导“激励性评价”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理念指导下,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更多地是采取了“包容、宽容”的态度,缺少了正确的指导和引导,缺少了严格的规范和强调,缺少了有效的概括和总结,结果导致了学生面对简单的开放性题目,要么错字不断:如“过度捕捞”写成“过渡捕捞”,“休渔期”写成“休鱼期”;要么不规范:如“过度捕捞”理解成“大量捕捞”;要么缺少针对性:如“实行休渔期”写成“合理开发利用”。很多考生在答题中口语化现象非常严重,不能采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如“实行休渔期”简单写成“封海”,
另外,开放试题失分多,也反映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考试题型说到底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进行考查,即便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及对地理规律的运用,都可以落实到主干知识上。上述题目就应该落脚到“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我国海洋资源”等知识点上。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当然也就不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最后,也说明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材料分析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也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考试考查的重点之一,其实,材料分析题的答案往往就蕴藏在所给的材料中,学生缺少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的课堂上,老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可是如果无原则地宽容和包容,就偏离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最终目的。所以,为了让学生不再“眼高手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宽严并举”,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上考题中的第1题虽然在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但是书中涉及到了我国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如果学生不加分析,囫囵吞枣地套给本题目,显然是不正确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回顾“我国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条件当中,哪些也符合青岛近海的情况,哪些不符合,为什么?”同时,利用这样的题目也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答。
2. 加强审题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巩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甄别和筛选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抓住题目或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句子进行分析。例如以上考题中第2题的关键词是“利用、枯竭、人为原因”,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材料“近年来我国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了,有些鱼在近海甚至绝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这样就锁定了解题的方向是鱼类捕捞。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大量捕捞”,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比较“大量捕捞”和“过度捕捞”的不同,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自然理解两个答案的不同,最终选用更规范准确的“过度捕捞”来作答。
另外,平时还要指导学生有条理性地解答问题。开放性题目,尤其是答案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题目,学生一般都会答出较多的内容,所以平时要指导学生采用数字序号或者分段落来解答答案有层次性的题目,并且将认为主要的方面放在前面,字体要端正,试卷要整洁,这样才能使得解答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也才能提高答题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