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昭,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庆石油诗歌指的是大庆人创作的以石油工业、油田风物以及石油人为表现对象的诗歌文本。自1950年代国家确定对大庆油田进行规模化开发以来,大庆石油诗歌(以下简称石油诗)始终是大庆石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石油文学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因此,把握石油诗的总体特征便成为理解和发展石油文学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讲,诗歌的总体特征由其思想、结构、语言、抒情以及审美等层面组成。在这里,我们先将研究的视线聚焦于石油诗的审美品质这一层面,通过对诗歌创作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意象的分析,来梳理其美学特征。按照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对审美范畴的归纳,我们不难发现,“阳刚美”与“阴柔美”是石油诗的主要审美品质,而构成这两个方面品质的写作元素则是与之相关的诗歌意象。
在我国,将“阳刚”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阐发关于“刚”与“柔”的辩证关系时,老子借“国之利器”来描述“刚”的形象。首次将“阳刚”作为美学范畴纳入文化研究领域的是清代学者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一文中,姚鼐对于“阳刚”的审美特征作出如下概括:“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也就是说,在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中,具有阳刚美的审美对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声音洪亮、体态硕大、数量众多、力量巨大、速度迅猛的形象示人,以显著的气势、气派、气魄震慑人心,给人以震撼,也给人以力量与鼓舞。
在石油诗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往往与石油工业有关,钻塔、井架、油罐、抽油机、输油管、采油树等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各个诗人(作者)的作品当中,而这些事物一旦被赋予某种感情,或者说是作为抒情的载体出现,那么无疑便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石油诗的意象,从审美角度观察这类意象特征,便可以将之概括为阳刚美。《第一口井》是油田诗人乔守山的组诗《太阳河的故事》中的一首,诗歌全文如下:
你是被那声西北嗓门吼出来的
你是被那铁的拳头砸出来的
太阳河水
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出
含有铁质的液体
是当代人最佳的精神饮料
用心听听
你的血管里就会有阳光荡漾的声音
挺起腰杆骨头就会铮铮作响
浑身就平添了几分御寒的能量
静静地流吧
只要太阳不灭
你就永远不会枯竭[1] 210-211
在这首诗中,诗人赋予“第一口井”以人的生命特征与思想品质,将油井与它的开凿者——即油田的创业者通过换喻的方式合而为一,赞誉被人格化的油井,其目的是歌颂当年油田的创业者并进一步对创业精神加以弘扬。诗中油井—创业者合而一体的形象极具姚鼐所言之阳刚美,如“你是被那声西北嗓门吼出来的”一句符合“如霆”之说,“你是被那铁的拳头砸出来的”便有“如长风之出谷”的意味,而“太阳河水/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出/含有铁质的液体/是当代人最佳的精神饮料”则与“如鼓万勇士而战之”相暗合。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敲吧 钻杆鼓锤铿锵/唱吧 钻机的声声喝彩”(赵守亚《石油方阵》);“比如说/在轰隆隆的声音中/钻塔/把自己的手臂伸过时空”(王如《石油:生命的笔记》);“东方的油海上竖起高高的钻塔/这是十周岁共和国的惊叹号啊”……
在《复鲁絜非书》一文中,姚鼐将“阴柔美”解释为:“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可见,阴柔美从其观感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体态轻盈、曲线曼妙、优雅妩媚、绚丽多姿,其音韵特征则是柔和婉转、曲折悠长,或莞尔而笑,或如泣如诉。如果说阳刚美给人一种紧张感,即上文提到的给人以震撼、力量与鼓舞,阴柔美则给人以愉悦感。究其原因,阴柔美的本质在于平和而非激烈、天然而非雕凿、圆润而非锋利、亲和而非感染,这就保证了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之间处于平等与和谐状态,从而使审美主体感到轻松、愉快。
在石油诗的创作中,草木花鸟等自然风物以及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其使用频率仅次于石油工业设施。必须说明的是,风物也好、景观也罢,它们在诗中的出现往往代表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即诗人对阴柔之美会自觉地寻找与发现。潘永祥的《油井间的草地》便是从阴柔的视角对油田景物加以描绘的典型:
种花种树
都会长成草原的骄傲
可偏偏长出了
毫无秩序可言的小草
叶之链
穿起夏天的阳光
柔弱的茎
在早晨滴落满地诗句
我看见一个人
在草尖上舞蹈
踩痛的小径
穿起一串串井房
正在消逝的星盏
描述鸟儿飞翔的姿势
一个唯一没被淹没的人
让歌声透过草丛
在脚步往返的重复中
领略潮起潮落的喜悦[1]186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应当从其表现对象——草地与行走于其上的采油工人另个层面入手加以分析。采油工人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正在消逝的星盏”与“在脚步往返的重复中”这两句较为直白的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信息:这个人是勤恳的,而“草地”则让读者颇费心思。诗的第一节似乎表达了对小草的轻视甚至嫌弃,因为小草是一种平凡无奇的植物,毫无“骄傲”理由的。但第二节便将草叶、草茎上的晨露与“阳光”、“诗句”这样的具备审美价值的语词联系在一起,暗示读者第一节并非“实情”,小草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它让诗人“看”到了阳光和诗句。诗的结尾处,诗人又进一步将小草与“一个人”联系起来,进一步揭示小草的作用,一方面,有了小草的陪伴“一个人”的歌声便不会被“淹没”。另一方面,“脚步往返的重复”会让人感到无聊与疲惫,但采油工人通过“领略(草)潮起(草)潮落”而进入一种审美的状态,其心理感受则转化成一种“喜悦”感觉。联想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典型的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小草的赞美之情源于它自身的审美价值,不难想象,与毫无生气的“油井”、“井房”相比,小草的摇曳多姿对于人来讲更具美感和吸引力。
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美学风格往往与作家的审美经验高度吻合,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追溯石油诗审美品质的成因可以从其创作者的审美经验入手。这样一来,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审美经验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世界观、价值观等个性化的思想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对整个石油诗创作者的审美经验做出形而上的归纳与总结?显然,我们必须跨过这些个性化的思想因素,在等更深层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向人们指出:“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受到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的支配。”[2]在这句话中,“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具有宏观意义的要素是形成人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世界观、价值观等微观思想的主要根源,这样一来,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便有可能发现石油诗作家的审美经验的一般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下一步的探讨中,我们把丹纳所说的种族、环境、时代理解为文化传承、客观环境和意识形态,一方面上述六者本就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研究更具方向性。
每个地域的文化传承都与社会的思想风貌密切相关。石油诗出现的时间正是大庆油田开发和建设的最初阶段,也就是1950年代,尽管我国当时还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但在世界各国的眼中,中国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其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世人赞叹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人心理上的自豪感可想而知,这种自豪感又进一步催生并强化了大家思想意识中的英雄主义,学英雄、敬英雄在当时既是整个时代的风尚,也是每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不消说,想当英雄的欲望会让人的性格与阳刚联系起来,而在对事物的审美感受中,具有阳刚之美的事物则会构成其审美经验的主要组成部分。显然,大庆的石油人本身便是时代的英雄,这些铮铮铁骨的钢铁男子以及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的事物便具备了阳刚美的气质。正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在踏上大庆这片土地时曾经写道:“阳光燃烧,红旗飘舞,钻塔像钢铁巨人一样耸立云天,电机轰鸣,钻杆飞旋,聚精会神紧握刹把的石油工人的心呀,随着钻头一道在地心深处旋转,旋转。”[3]需要说明的是,时至今日,英雄主义始终是大庆石油人的精神资源,这也是新时期以来石油诗与国内诸如“朦胧诗”、新生代等诗歌潮流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之处。
有学者指出,大庆石油文学是“大庆作者以石油工业与石油工人为表现对象”的文学现象[4]。按照这一思路,石油诗的作者应当是大庆人,其所处的客观环境便是大庆油田这座在荒原中突击性建设而成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大庆的城市与荒原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界线,雄伟的油田基础设施与茫茫草原常常只有一步之隔,面对这样的景观,人们的心理落差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承载石油工业基础设施的人文景观与原始的自然景观成为作家在创作中攫取意象的主要土壤。从人文景观这一角度来看,大庆油田以及林立于油田土地之上的石油工业基础设施本身便具有阳刚美的形态。一方面大庆油田的开采范围以及石油产量始终保持国内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油田的建设规模不但堪称国内第一,即便是从世界范围看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便符合所谓“崇山峻崖”的判断。而大庆的自然景观则极具阴柔美,如野花、青草等,这类审美对象一般被确定为客体存在物,给人以浑然天成、和谐统一的愉悦感受。
大庆的主体意识形态一般被描述为“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应当说明的是,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并不是某个人或群体出于某种目的所构想出来的产物,而是大庆人集体意识的抽象化概括。历史告诉我们,王进喜就是一个为社会主义事业忘我拼搏、勇于奉献的“铁人”,而大庆数十万石油工人在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就是被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创造者与锻铸者。事实上,时至今日,大庆的石油工人包括本土作家的内心当中依然葆有一种自豪感,也正是这种自豪感让他们自觉地将上述优良作风作为自己思想的标尺,而这一大家共同认同并自觉实践的标尺,正是构成大庆这一地域主体意识形态的要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庆的主体意识形态必然与铁人王进喜所表现的阳刚美相联系。具体来讲,王进喜的那首诗——“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便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文学化表述。
在石油诗的意象中所展现的阳刚美与阴柔美并非相互对立的二元结构,应当说,阳刚美属于理性的产物,与石油人的信念和劳动行为密切相关,阴柔美则代表感性的外化,同石油人的情感及生活情趣血脉相连,二者非但相辅相成,甚至是“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石油诗与众不同的审美品质。
[参考文献]
[1] 潘永翔.大庆文艺精品丛书·诗歌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1.
[3] 忽培元.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散文随笔卷: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
[4] 车晓彦.论大庆石油文学创作的总体特征[J].哈尔滨:学术交流,2011(1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