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俊馨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位于滇西南边境山区,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地区。临沧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9公里,全市辖7县1区,国土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由于特殊的历史及自然条件,临沧属于被国务院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临沧8县 (区)中就有7个县 (区)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末,临沧全市总人口240余万人,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40.4%。[1]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及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 (简称桥头堡战略),明确要求把桥头堡建设确定成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及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突破口,桥头堡建设迅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2]实施桥头堡建设对国家战略、地缘政治、周边外交、沿边开放与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等,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临沧是云南省重要的边疆市,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昆明经临沧至缅甸仰光全长1780公里,比经德宏瑞丽口岸短130余公里,比经西双版纳打洛口岸短240余公里。临沧西南部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地区)和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地区)接壤,具有向缅甸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临沧国境线上有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和南伞、沧源两个国家二类口岸,17条边贸通道和5条公路与缅甸相连。孟定清水河口岸与缅甸边境重镇滚弄、户板、果敢相连,是云南进入缅甸腹地便捷的陆上通道;南伞口岸与果敢地区相连,是滇西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沧源口岸与缅甸北部接壤,是通向缅甸佤邦地区最近的通道。若澜沧江航道从临沧能开通至景洪港,临沧就拥有了经水路进入湄公河流域东南亚5国的水路主干道,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地缘环境就更为优越。[3]优越的区位优势使临沧成为云南省实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阵地。
1.矿产资源
临沧地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带”(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南段,境内属山区高原地貌,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市内矿产资源具有产地多、矿种全、品位高、开发条件好的特点。临沧境内现已经探明36种矿种,在国家所列34种重要矿产中,临沧有20种,其中锗及硅藻土资源储量云南第一,锑资源储量云南第三。临沧锗矿是我国近年发现的具有独立工业开采价值,且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的锗矿床。[4]
2.水能资源
临沧境内降水充沛,河流众多,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澜沧江在临沧境内流程232公里,临沧境内现已建成了包括漫湾电站、大朝山电站和小湾电站在内的三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水电产业现已成为临沧的重要支柱产业,临沧形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西电东送”基地和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3.生物资源
临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著名滇红茶、普洱茶的原产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占云南全省的四分之一强。临沧也是云南重要的蔗糖基地,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年产甘蔗340余万吨,年产食糖近40万吨。
临沧市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为滇西纵谷区,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地形地势复杂,立体气候显著,是一个气候多样性的地区,气候多样性决定了临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临沧现有森林总面积1042.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经济林木有云南松、橡胶、核桃、澳洲坚果等,有珍稀植物莎椤、水青树、野茶等,有药用植物资源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诃子产量居全国首位。
4.热区资源
临沧拥有热区面积788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占云南省热区总面积的11.4%,现已开发种植了甘蔗、橡胶、热带水果、澳洲坚果、咖啡、南药等热带作物。作为临沧传统的特色产业之一,天然橡胶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截至2011年已突破70万亩,涉胶总人口约11.35万人,临沧现已成为云南省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5]随着临沧桥头堡建设的深入和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到2015年,临沧的橡胶种植面积将突破200万亩。
5.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
临沧是云南最后的秘境,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临沧现有佤族人口22万人,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以上。民族风情、异国风光、历史遗迹、原始村落、滇茶文化、茶园风光、山川河流、高峡平湖等构成了临沧神奇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临沧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6个,境内有距今3000多年的中国古岩画、翁丁佤族原始聚居村落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6个。
自云南桥头堡建设实施以来,在国家一系列资金、政策的扶持下,临沧完成了8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设,提前9年实现了从市到县、县到县通高等级公路的目标,与周边的大理州、普洱市、保山市都有高等级公路连接。目前临沧正在加快大理祥云至孟定清水河铁路、孟定清水河至缅甸腊戍跨境二级公路、玉溪新平至临沧临翔段高速公路、沧源佤山民用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为借力桥头堡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打造边境特色工业园区为突破口,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和壮大边境特色产业,加速沿边开放步伐,以沿边开放带动开发,把沿边的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临沧正全力规划建设总投资2305亿元的耿马 (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临沧工业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将把目前的临沧从云南的交通死角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将为促进临沧资源开发、商品贸易、物流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临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耿马 (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近一年来,已引进投资项目18个,协议资金已超过100亿元。
在深入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进程中,国家和云南省将继续加大对临沧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和帮助临沧边镜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脱贫,涉及耿马、沧源、镇康三个边境县,建设总规模39.3万亩,新增耕地2.7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已于2010年启动。通过“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优化临沧边境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边境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边境贫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土地整治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促进临沧边境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和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和睦、团结、安定。
作为滇西欠发达的边境山区,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原因,临沧的教育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周边州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目前临沧无论是人才的总量、结构,还是人才的素质,与临沧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人才资源匮乏,尤其是中高级层次人才比较缺乏,成为了制约临沧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临沧地处云南西南边陲,民族关系复杂,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2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回族、苗族、德昂族、白族、景颇族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临沧全市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4种宗教,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临翔区、双江县、耿马县、沧源县被列为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 (区)。全市登记宗教活动场所446所,信教群众超过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10%,宗教对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民族、边疆、贫困等问题相交织,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特点较为突出。
临沧地处边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十分闭塞,致使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社会开放意识及思想理念与内地州市相比仍较为落后,改革开放氛围不浓。
与临沧西南部接壤的缅甸北部佤邦地区和果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民族矛盾尖锐,地方武装冲突及中缅边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稳定局势可能长期存在并将进一步恶化,严重制约了临沧边境口岸的商品贸易及人员往来,使临沧的沿边区位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虽然临沧通往三个口岸的二级公路早已建成通车,但与之对接的境外缅北地区公路的通达能力较低,成为制约临沧实施桥头堡战略的瓶颈。
在临沧实施桥头堡战略以来的一年多,是临沧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实施桥头堡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临沧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让临沧240余万各族人民群众与全省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事关临沧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宁的重要举措。
[1]临沧市统计局.临沧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1.
[2]白恩培.加快建设桥头堡,推动云南新跨越[J].求实,2010,(33).
[3]杨虹.临沧经济发展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胡瑞忠,毕献武,叶造军,等.临沧锗矿床成因初探[J].矿物学报,1996,(2).
[5]周红卫.临沧市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中国热带农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