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2-04-02 13:28刘宏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检索素质教育图书馆

吕 芳,刘宏军

(1.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16035;2.大连理工大学,116024)

现代信息以指数速度增长,信息的量和质都在不同程度上呈混乱无序的状态,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大学生每天要接触海量的信息,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鉴别出对自己真正有效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并有效地获取、传递、分析与利用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能以及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

1 大学生信息素养特点

如今在校的80、90后大学生,可以称作Generation M,即“多媒体一代”,是指伴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及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热衷于计算机、因特网、视频游戏、智能手机。这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电视、印刷品、音响制品结合起来,使得他们的世界异常丰富多彩。“多媒体一代”的另一特征就是可以“multitask”,即多项任务同时进行,他们可以一边上网冲浪,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和朋友短信聊天,同时还做着自己的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趋于全面性、多样化和个性化。在大学阶段,他们需要学习、娱乐、运动、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他们对信息的要求既要满足学习的需要,又要娱乐消遣,还渴望时刻体察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世界的信息动态[2]。但由于受到自身素养所限,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以及信息心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1 缺乏信息意识

很多大学生对信息需求认识不足,缺乏对信息的需求渴望,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去获取这些信息。求知欲往往局限在本专业教科书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数还停留在印刷体文献上,对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文献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缺乏了解,平时也不会主动就某一研究性课题去图书馆检索相关信息,只有到了撰写毕业论文时,才会去图书馆大海捞针式地选材、收集资料。这与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快捷化的要求极不协调。

1.2 获取信息能力较差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常常无从下手。尽管有些学生能够使用互联网,但真正把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和信息交流与获取的渠道,把解决学习、研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主要目的的人却很少。不少学生只使用Google、搜狐、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来检索专题信息,对EI、SCI、EBSCO、SPRINGER和CNKI等学术性专业数据库却很少使用,或者不熟悉如何检索。还有部分学生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信息检索方法,不会利用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不了解本专业学科的信息源,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差,面对良莠不齐、海量的网络信息常常是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吸收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3 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缺失

很多学生缺乏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意识。由于网络固有的开放性,加之目前网络上的信息发布缺乏有力的规范措施,导致网络上的信息良莠并存,垃圾信息、不健康的信息乘虚而入,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正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出现有些学生缺乏自律、发布不良信息、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清楚或不遵守网络社交安全规则[3]。

2 信息教育现状

我国把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比西方国家起步要晚。虽然从1980年起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要求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但其目标基本上还是限于培养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的能力,尚未上升到素质教育或素养培育的高度,而且实施效果还不理想。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和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一些院校还未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问题纳入素质教育的视野中。

2.1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基本上是由图书馆独立进行,得不到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的理解和支持。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没有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有些院校很少开或不开文献检索课,即使开也是流于形式,教学内容陈旧,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中文工具书、科技文献检索及计算机基础等简单课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数据库检索等新知识还没有及时进入教材或讲义。教学内容就是兼职老师自编的讲义,谈不上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有的即使纳入了选修课,也因师资和学生选课人数等原因无法开课。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制度保障,导致教学管理部门和师生对该课的轻视。作为学校的教辅单位,图书馆还缺乏必需的专业师资,也没有教研室这样的教学基层组织,无法组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因此在教学大纲设计、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随意性;针对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信息意识的课程很少,教学中存在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

2.2 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教育。我国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相对注重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的教育,对计算机检索部分(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等)的讲授课时较为合理,有近70%的高校此部分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这与当前广泛地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是相适应的。

但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沿袭了传统学历教育教学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没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没有结合大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现有的教材学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学时设置多,实验操作少;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实践环节薄弱;教学与实践支撑的软硬件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检索实习场地和专业数据库支撑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只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道德是指利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等相关知识讲授很少[4]。

2.3 网络管理及其他因素造成资源浪费

在网络管理方面,不少学校的校园网未能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未能将网络上的资源充分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和共享。某些虽然想利用网络进行异步讨论等教学方式的尝试也被传统的聊天所替代,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匮乏、教育资金短缺、教师信息能力较弱、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等,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某些学校在人才培养,特别是信息素养教育上的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化社会对其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日益发展,如果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作后盾,在信息社会中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信息污染、信息侵权、信息犯罪等。这些负面问题的出现说明,信息素养作为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个体的基本素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发展的进程[5]。

3 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判断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类信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高等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方法,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以适应新信息环境的要求。

3.1 完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信息素养教育要从新生抓起。新生入学后,图书馆应及时按专业组织新生分批进行入馆教育,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馆藏资源、藏书布局、专业信息资源及其查询和使用方法,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为主的教育,通过学习,将信息意识变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个人品质。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应努力创造一个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或具体的实际生活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代大学课程的典型特点是学科交叉融合,信息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与大学生各阶段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作业)驱动学习模式、问题求解模式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协作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逐步提高信息获取、鉴别、处理、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素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还应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专题讲座、网络宣传和自助课方式相结合的发展。

3.2 改变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相应的技术知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信息环境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式、针对性教学,特别是针对现代学生“multitask”的特点进行引导、利用,使他们具有随时、随处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辨别、利用信息的能力。采取大学生习惯的方式,如QQ、飞信等移动服务方式,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宣传,使他们能正确使用新技术。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部门,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捕获、挖掘、利用、传播知识,实现知识价值和服务价值,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接口,以帮助用户做出最好的决策,同时,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在3G时代,图书馆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担负起为学生搭建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移动电子信息资源平台。立足以互联网访问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为未来移动阅读服务的内容基础,加快开发和建设让读者通过手机上网就能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服务平台[6]。以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为基础,将移动在线教育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相互依托、相互补充。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把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讲授传统文献检索知识的同时,要增加信息意识和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够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在适当的范围内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使用、加工及批判性评价。在文检课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从注重知识教育到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只给学生分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由自己选择决定,这样就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3.3 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作为信息资源的发散地,图书馆需不断完善文献资源建设,整合信息教育资源,优化多媒体信息环境,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重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及网络环境的建设,特别强调数字资源的建设[7]。加强一些新型服务项目,如图书馆联机目录、联机数据库服务、全文型电子出版物、数字化文献传递服务及网络化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广泛宣传和使用,使文献资源获取和服务进入电子化知识传递的新环境,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局面;管理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如公共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网上查询系统等;开通网上咨询、网络导航等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图书馆还应不断努力建设和更新自己的网络主页,在主页上介绍图书馆资源,做好资源导航,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管理服务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奠定物质基础。

4 结论

信息索养是大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检索信息,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及开发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8]。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许多部门,如图书馆、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信息管理教学单位及教务管理部门等。信息素养教育应由多个单位协同完成,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彭继玉.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考——以专升本院校图书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0,(19):180 -181.

[2]吴 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6,(4):63 -65.

[3]赵 明.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42-43.

[4]易 斌.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分析[J].图书馆,2007,(5):73-75.

[5]梁 红.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深圳大学学报,2005,(4):121-124.

[6]周 慧.3G时代大学生移动上网行为与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1,(1):81-83.

[7]古 珊.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99 -101.

[8]徐海燕.浅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学,2007,(6):67 -68.

猜你喜欢
检索素质教育图书馆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去图书馆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