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对东北地域文化的再思考

2012-04-02 05:01邵红侠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东北市场经济精神

邵红侠

(大庆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动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这次全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七届六中全会这一决定的宗旨在于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充分说明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东北地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东北应该抓住文化建设和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研究东北文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国后形成的东北地域文化曾经是东北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因此我们要以此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不仅继承、更要发扬创新东北地域文化,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中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信心,同时对东北地域文化建设研究也应该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践来看,东北地区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缺少现代化转型的政治因素,同时也源于缺乏足以推动东北加速发展的文化根基。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如果文化环境没有发生深刻的变革,东北经济的振兴就无法顺利实现。所以,当前,东北地区应以振兴东北新政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未完成的深层次改革,即着眼于重塑东北地域文化环境,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所在。

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识东北地域文化面临的机遇

在一般意义上说东北地域文化也称“关东文化”、“黑土地文化”,兼有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特点,是指东北人民在物质与精神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东北地域文化,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北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产生的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及代表人物,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

1.积极开展对东北地域文化的新认识

以往我们曾经对东北地域文化有一些偏颇的认识,大多限于某些特定的角度,认为东北地域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导致在改革开放以后没有对东北地域文化进行正确的定位,以致在发展东北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对东北地域文化加以发展创新,使东北地域文化在促进东北经济发展上比较弱化。[1]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域文化独有的一些优势没有被挖掘和利用,所以在现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改革、振兴、创建和发展东北地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和讨论应该更加深入。

东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有着广阔的大平原、成片的大森林、辽阔的大草原和连绵不断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脉等,这种独特的优越的地理环境铸就了东北人性格的特点:勇敢、豪爽、率直、大气、热情、幽默等。这一性格特质逐渐形成了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具体表现为东北人民披荆斩棘生发出的一种艰苦创业的开发精神——“北大荒”精神;在国民经济遇到困难时,培育的“铁人精神”;社会化大生产锻炼形成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以及长白山精神、大兴安岭精神等。这些都是东北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包容性,既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优点,又包含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北地域文化的这种特性也注入到了东北人的行为性格之中,这就决定了东北人具有明显的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特点,即在性格方面,东北人朴实真诚、豪爽大气、自尊仗义、乐善好施、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在民风方面,淳朴热情,心胸如海不排外;在观念和行为方面,尊重知识,重视教育,集体观念强,拥有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攻坚打硬仗的优良传统等。

2.抓住机遇挖掘东北地域文化的优势

建国以后,在东北的开发建设中生发出的东北独特地域文化,成为一种内在的惯性动力,它驱动着东北各项事业的发展。例如,在东北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中,培育塑造的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北大荒”精神,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为稳固国家经济命脉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在国民经济遇到困难时培育的铁人精神和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共和国的辉煌典范,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总之, 东北人民征服自然与开发探险无不浸透着拓荒、创业的冒险精神,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三、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识东北地域文化面临的挑战

在承认东北地域文化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当今社会,就东北地域文化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年东北优秀的地域文化,没有很好地被传承并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发展创新,结果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1.传统的东北地域文化中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东北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里形成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排头兵和顶梁柱作用的重工业基地,等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体制转型相对缓慢,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东北地域文化原因。与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安逸的生活意识相关联,东北地域文化的开拓性、创新型、进取性明显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东北人有明显的多勇少谋、缺乏审美、崇拜权威、惯于服从、缺乏创新等弱点,这些都是逆市场经济的。[2]原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如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等在市场经济文化基础上就显得非常脆弱,这使东北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显得有些不适应。东北人独特的诚信、淳朴、宽厚、大方、豪爽为性格底蕴的东北地域文化在排斥了狡诈、虚伪、小气、狭隘的同时,也排斥了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东北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秀的文化底蕴,曾经也是我国精神文化的表率,但是缺乏创业文化意识也是不可回避的。另一方面,东北地域文化与时代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又有较大的差距。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或叫做第二次现代化阶段,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成为关键的主导性技术,相比之下,东北目前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信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在一些沿海发达省份,老百姓是致富、创业的主体,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强大的创业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业热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而在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主体不活跃,市场经济文化发育不充分,全民创业的热潮尚未形成。

2.东北地域文化在促进东北经济发展方面有待提高,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滞后

东北地域文化左右着东北人的实践观念,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表现为东北地域文化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持。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东北地域文化,在文化特质上的表现,很难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文化的形成。因为东北虽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有些观念和行为习惯上仍带有很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状态,这就制约了人们内在的主动求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种与市场经济脱节,与时代发展脱节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人所共知,市场经济需要人们具有开放的心态,具有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思想准备,而东北人普遍具有一种较强的优越感,依赖环境,依赖客观条件,缺乏忧患意识,这一点在吉林和黑龙江表现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建国后东北地域文化以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代表,曾经是具有生命力的优秀文化,为东北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市场机制的日臻完善,东北某些地域文化就显得相对滞后了,缺乏分析和精确性,不尊重个性自由和经济自由,强调爱国奉献、统一一致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轻视个性、忽视人的物质需求、只讲牺牲奉献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观念是逆现代的,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瓶颈,会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导致东北发展迟滞。

四、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东北地域文化优势的几点思考

1.贯彻全会精神促进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利用东北文化优势

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指出了当今世界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其已经成为国家、地区竞争中的重要考量标准。所以目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文化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思考东北地区应该如何发挥东北地域文化优势。目前区域经济竞争激烈,但是人们往往只注重这种竞争的手段或外在的形式,其实这种竞争的手段如资源、设备、资金、技术等要素都是表象的,而更深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3]看一个地区是否有竞争力,是否有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这一地区是否蕴含浓厚、丰富而且有特色的文化。东北地区蕴含丰富的优秀文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怎样发掘和利用东北文化资源要给予研究,而且要把这项工作看成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东北地域文化要发扬创新,例如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为代表的铁人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代表的大庆精神,挖掘出艰苦创业的精神实质,在当今是非常可贵的文化品质。因为创业精神是适应市场挑战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品质。另一方面,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东北人比较善于人际交往,具有人际吸引的性格特质。东北人的这些性格特质仍然是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人际交往能力则是现今社会所必要的一种能力。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当今东北人仍然直言、豪爽、仗义、朴实、善良、大方;东北方言具有激情、活力、豪情、真诚等特点,富有人情味儿。在市场经济时代与东北人的合作,只要坦诚相待,便有可能获得双赢的效果。

2.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有效地组织发掘和发展东北地域文化

首先,创新东北地域文化。要贯彻全会精神发展繁荣东北地域文化,要注重东北地域文化弱点的矫正,克服东北人的匪气、霸气、斗气、赌气和牛气的弱点,从社会心理、文化观念乃至精神风貌等层面上进行变革,以观念变革为先导,以创业意识为动力,以市场经济意识为主体,重塑东北人的形象,培养新东北精神。

其次,发扬东北地域文化,营造人文优势。发扬东北地域文化,营造人文优势,把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东北文化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所以,应该使东北地域文化之花更加绚丽夺目,将深受人们喜爱的“满汉全席”、“老边饺子”、“东北大秧歌”、“二人转表演”、剪纸、黑陶、挂钱、版画等极具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关东风情加以展示,借以为推动东北振兴鼓劲加油。

再次,整合东北地域文化,开创东北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对东北地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力争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当文化发展成为具体的产业,就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东北地域文化以亲和的力量以及顽强不屈的向上精神,曾经装点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令人动容。借东北振兴之机,应该以东北地域文化为纽带使资源得到科学的整合,开发具有东北文化特色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如满族及清代历史文化、近代史迹、历史名人、奇特景观、老工业基地历史等,用文化之笔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文章。

总之,东北要抓住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机遇,一定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弘扬文化遗产方面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只要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挖掘,极力弘扬,就能使东北文化大放异彩,打造出东北文化的地区特色和整体优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建设创业文化推进东北振兴[J].求是,2004(8):27.

[2] 舒先林.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基础[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4):49.

[3] 王大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瓶颈与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4):6.

猜你喜欢
东北市场经济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MADE IN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ake ’Em Laugh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