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报道并非曝光一条路

2012-04-02 11:21王思宁
传媒 2012年9期
关键词:监督者舆论监督院长

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舆论监督的真正目的所在。

做好舆论监督是媒体之责。《温州都市报》所作的系列报道《书记院长看病记》从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让温州六大公立三甲医院的书记及业务院长们,当了一回普通患者到别的医院看病。通过这一体验过程,促使他们从患者的视角深入了解医患纠纷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医疗服务的缺陷究竟在哪里,以便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大家只关注监督报道带来的曝光效应,而监督报道并非只有曝光一条路,《书记院长看病记》就在监督报道的软着陆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首先,监督报道保持善意的动机非常重要。不是与人为敌,不是将被监督者置于尴尬之地,而是真诚帮助被监督者,能让监督更客观、更理性。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的医护人员自己生病时,一般都只在自家医院看病,很多人甚至从医学院毕业后就没再想过到别的医院就医。而医院领导因为工作忙碌,更是如此。虽然每年医院间有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但很多时候,他们很难从患者的角度发现自身服务的问题,医患之间的鸿沟很深。当时温州医疗行业正在开展“转作风、优环境”工作,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其实也是医院领导者的苦恼之处。实施舆论监督,与其只揭他们的“伤疤”,不如让他们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当回“患者”来体验学习,真诚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善就医环境。我们抱着这样一种真诚善意的动机,在取得市卫生局的支持后,说服了这些医院领导们。

其次,监督报道,如何保持公正深入非常重要。在不违背基本新闻原则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了一些采访技巧。《书记院长看病记》采用了“换位监督”的思路,让被监督者当了一回监督人。为保持公正,避免医院事先掩饰问题,在“换位”前,各医院领导并不清楚自己被谁监督,又去监督谁。

虽然医院领导也觉得,当一回“患者”的确比开会等形式更能发现医院工作的问题,但也难免会有各种顾虑。某医院就曾以没有接到相关文件、领导没时间等各种理由婉拒安排领导去体验看病。对这种情况,我们这样回应:“不管贵院领导参不参与,其他医院的领导照样会到贵院来体验并监督的,相关的报道也照样会见报的。如果没时间参与,那贵院会失去一次当监督者的宝贵机会……”

正是这种“换位” 的巧妙思路,使被监督者不想失去当监督者的机会,最终他们不但欣然接受这个“任务”,还非常重视这次学习机会。

第三,从监督效果上来看,监督报道能否起推进作用比漂亮完美的文字更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己发现问题比让别人来曝光批评,接受起来要容易得多。因此,此次报道极大地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报道带来的监督效果比报道本身更让人欣慰。

采访中,有院长坦言,虽处在医界,但是这是第一次亲身经历医生开“大处方”,第一次感受到熟人插队看病给患者带来的等待如此煎熬,第一次体会到有些医生不注重病人隐私给病人带来的尴尬……这些对他触动很大,他开始思考未来该如何完善医院的管理机制。有的医院已经开始从电脑软件、业绩考核上着手解决插队看病的问题。报道见报后,有的院方主动表示:“应该再多写点啊,我们都还看不过瘾呢,有些地方你们是不是没登出来,底稿给我们看看,我们好跟踪改进啊。”各院都对一些能马上改进的服务做了完善,对一些不能马上改变的,比如电脑程序的设计修改等,也列入了工作计划。后续的反馈报道几乎没怎么督促,也很快就见报了。

下一次,也许无需媒体监督与组织,院长们自己也会跑去当一当“患者”。

《辞海》中早已对“监督” 有过诠释: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舆论监督的真正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监督者舆论监督院长
监督过失犯“归因-归责”路径之厘定
让监督者接受监督——河北省石家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双评”工作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谁来监督监督者——德国检察官之监督与制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