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历史探索

2012-04-02 09:03毛伟英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精髓人民出版社实事求是

毛伟英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何谓马克思主义精髓,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关*和争论的焦点。不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作了不少探索和概括,他们的论述不但具有时代特色,而且还明显地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意识倾向。在这里,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的各种阐述以及这些阐述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相信这样将会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初步阐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经济有了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的先进思想成果,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情况,认真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批驳了当时盛行的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的思想武器。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从此,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到1872年,也即《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言论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为此指出,这些言论“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1]249。与此同时,恩格斯还就怎样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谈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如针对杜林所提出的“原则在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运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2]374。针对德国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中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歪曲,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写了一系列重要书信,其中1890年8月5日给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康·施米特(1862—1932)的信中说:“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3]691-692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实质在于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然而,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是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不但科学地概括和深刻地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之所在也有隐约表述。他说:“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发生的。这就是说,人们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吝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3]242恩格斯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就是唯物主义,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理解事物、理解世界。综上,恩格斯的这些论断虽然还没有直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但很有启发意义,为后来列宁和毛泽东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起了导向作用。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进一步论述

列宁生长在帝国主义时代,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的探索中,他继承了恩格斯的阐述思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入手来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精髓。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探索和把握,是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断展开和深入的,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长期、尖锐的斗争中逐步清晰起来的。早在1894年,列宁就针对当时俄国知识分子中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站在革命阶级的立场上,指出:“理论工作的方向应当是具体地研究俄国经济对抗的一切形式,研究它们的联系与一贯发展。”[4]2601899年,列宁坚决驳斥了伯恩施坦等机会主义者叫嚷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观点。他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5]203。在这里,列宁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1917年,列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脱离现实生活、对客观情况不作具体分析的现象,写下了《论策略书》。他明确地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提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6]139在这里,列宁非常清楚地告诫人们凡事应当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理论必须随实践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一般工作人员中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为此他声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意这一点。”[7]219至此,列宁虽然明确提出了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学说,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而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到底是什么却还未能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直到1920年,列宁为批评匈牙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等人的“左派幼稚病”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其中写道:“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8]128列宁在这里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就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并不是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本身。这样的表述才更接近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把握。

虽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写下了数以万计的论著,马克思主义精髓思想的内容很多体现其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明确提到仅有一处,而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精髓一直没有明确论述,所以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概括也还不够明确,只是在恩格斯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阐述又进了一步,更为接近了。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概括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遗志,在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上沿着列宁的思路继续探索。他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探索和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之所在。1930年5月,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严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坚决反对在党内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行为。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9]111-11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于1937年写下了著名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在这两篇文章中,他特别强调了我们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10]272。而且他还一再强调,“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10]29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可见,随着对中国革命经验总结的不断深入和批判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深化,毛泽东也进一步提高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的理解。1941—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一再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揭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1]759在这里,不仅表明了毛泽东所概括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而且明确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要求的基本方法,具体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超越了列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概括,使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揭示也更为准确。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毛泽东虽然给予了科学的概括,但他也只是在论及事物矛盾问题时提到精髓这个问题,而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也给后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埋下了隐患。

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补充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如何继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著作中一再强调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左”倾思想逐渐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后来毛泽东也曾想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进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但此时,却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在这个历史关头,邓小平不仅积极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而且还反复强调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必须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且邓小平还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2]126他还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2]143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不断涌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加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迷茫。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3]382

邓小平不但明确指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且对实事求是的内容给予丰富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实践的价值标准”和“解放思想”的两大理论中。首先,在倡导和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同时,邓小平就开始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标准的研究,提出了实践的价值标准问题。1992年,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三条,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13]372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重点突出“有利于”,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作为标准,就是价值标准问题。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其次,邓小平还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12]364而且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12]14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两者的结合,成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发展。

五、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再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许多新特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江泽民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探索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一论断,明确地指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精髓,这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1998年,在纪念邓小平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他说,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该文中,他还阐述了把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重要性。他说:“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多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后来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新概括。何谓“与时俱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这样说的:“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某一具体事件分析所得出的具体结论,却是具有时间性的。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提出,突出了创新要求和时代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实质上是强调了实事求是是动态、发展的,我们必须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

关于与时俱进,在毛泽东同志那儿没有指明,邓小平同志也未能指明。而江泽民同志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提出了要与时俱进,这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

六、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新贡献

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胡锦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特别强调了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性。所谓“求真”是指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是指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把认识变为实践,指导实践。胡锦涛用“求真务实”来代替“实事求是”,不仅字面意义更为宽广,而且这个词语还包含“解放思想”与“与时俱进”必须围绕“求真务实”这个核心来运行。胡锦涛强调的求真务实,只有结合当前我国的实践,并把其贯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物质力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了几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努力后,其内容不断扩展,而且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但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宁. 列宁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列宁. 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列宁. 列宁全集:第2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列宁. 列宁全集:第3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 列宁. 列宁全集:第3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1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1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精髓人民出版社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实事求是”定乾坤
抉择
缝补Boro items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