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体育的回顾与展望

2012-04-02 08:29于文谦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金牌竞技体育运动

于文谦,王 岳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0 引言

体育,作为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延伸的人类文明产物,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常常可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一直以来广受关注。时值2012年,北京奥运热情消减,一切价值思考重归理性,中国体育开始寻求更健康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发展并非不顾结果的盲目前行,而是伴随着分析思考反馈总结的大胆探索。所以,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回首中国体育自建国之年至今63载不断改革、不止前行的风雨路程,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做出总结和回顾,并对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进行积极展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国后中国体育的回顾

田雨普先生曾经指出:体育,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活动内容之一。它是以人民群众衣食无忧和生活安定为前提的。因此,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可能,采取适当的体育政策,应当是体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建国后至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明显而深刻,与之相适应的体育工作也呈现出了一定阶段性特色。

1.1 建国初期的中国体育

新中国建立之初, 国家百废待兴, 新政权尚不稳固, 资本主义国家又对我国进行了封锁和包围。内忧外患之下,我国急需大批体质健康、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劳动者以及强有力的保卫者。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即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政府既作为办体育的主体,也是管理主体[2]。这样的体制下,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重点发展,并且真正落实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首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中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始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1951年全国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少年儿童广播体操、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其次,毛泽东主席也亲自参与游泳运动,并于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领导人这样身体力行的呼吁和参与,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方面体现了极强的号召力。1954年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借鉴苏联经验全国施行“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其后的三十多年来,先后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群众体育运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体育工作者们从中国地广人多,地域差异显著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有效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1956年, 国家体委依据党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提出了“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广泛的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的方针[3]。竞技体育有所起步;1959年,“开展群众性业余体育运动”与“培养少数优秀运动队伍”相结合的“普及”与“提高”的方针也被明确提出并贯彻执行,但中共中央在给国家体委的关于召开“第一届全运会”的批示中指出:“运动会的目的,是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把体育运动的提高和普及密切结合起来。”[3]

这一时期“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成为中国体育的时代主旋律,群众体育在中国大地开展得脚踏实地,红红火火,中国人民的体质切实得到了增强,并开始寻求一种基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1.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体育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体育是一个竞技体育辉煌发展,群众体育逐步落后的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1979年, 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断了22年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面对国家经济体制变革,国际经济、文化等多元影响,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竞技体育肩负巨大挑战,任重而道远。1978年,国家体委明确提出了“省级以上体委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抓提高”的战略方针,并在给中央的请示中,将加速提高我国运动技术的整体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确立了竞技体育适度超前的战略指导思想。次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搞好项目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把那些短期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抓上去,争取在今后的重大国际比赛中,夺取更优异的成绩。”[4]这一时期内,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竞技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两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超过200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逐年兴起。国家,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都参与办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举国体制”开始一步步地展现自身优势,使中国的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大国之林。中国的竞技体育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相当多的优异成绩,全国10多个项目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全部7项冠军;1982年,中国运动员在第9届亚运会上获得61枚金牌,赢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一;1984年, 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健儿获得了包括16枚金牌、5枚银牌、12枚铜牌的54枚奖牌,将中国推向了奥运会上名列前茅的位置;同年,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夺得的3枚银牌,也实现了我国冬季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这些竞技体育成绩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振奋着民族精神。尤其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中国女排”,开创了蝉联世界女排五连冠的先例,成为中国体育一个时代的象征,众多体育人在她们的鼓舞下经过不断努力,使中国的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原有体制下的经费不足和体育行政部门的管办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体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原有体制的改革,并于90年代着手实施[2]。我国体育也开始了它的产业化道路。竞技体育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另一条歧路——异化。哲学上,“异化”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5]。那个阶段里,我国的竞技体育在“金牌至上”的原则下,在正常手段无法达到目标时,往往让不择手段成为一种必然。它开始脱离“竞技”“体育精神”的本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从不惜摧残运动员身体而换取金牌,到兴奋剂和黑哨的屡屡出现等,众多无辜、清白的运动员和裁判员成为受害者。体育比赛公开、公正、公平及优胜劣汰下展现出的那种引得众多观众彻夜不眠,为之呐喊、欢呼、泪流满面的魅力一度荡然无存。我国体育一度发展成为被扭曲的“发展竞技运动,摧残人的体质”。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体系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3个环节[6],突出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体体育以连队为重点的4个重点[7],紧紧围绕群众体育需求,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是与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发展速度相比,群众体育的发展仍被远远甩在身后,中国体育出现木桶“短板”。

1.3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51枚金牌的优异战果,使我国完成了体育大国的华丽转身,但是我们的强国梦想并不能单靠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去完成,而且51枚金牌恐怕已经触及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天花板。未来多年内,我国竞技体育也许难有较大突破。原因有三:第一,我国优势项目的成绩基本发挥淋漓尽致,加上伦敦奥运会的项目调整,我们不再存在完美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比赛成绩难超北京奥运会。第二,我国基础和主要竞技项目水平不高的矛盾日显突出[8],潜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发展缓慢,短期内难成大器。田径、游泳项目中,我国仅得1枚金牌,而美国19枚,俄罗斯6枚。篮球、足球和排球“三大球”的比赛中,我们也仅得1块铜牌,而美国4金1银,俄罗斯2铜。第三,由于体育法规缺失、运动员保障不完备现象的存在,以及社会、家庭情况的影响,一些家庭不愿送孩子参与运动训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出现断层。

同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9]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通俗地讲,极度口渴十分缺水的时候,人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口渴者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10]当其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达到边际,如再喝下去将感不适,一再继续喝水会产成病患,即引发了负效用。据此,我们不难发现,现在中国人在什么地方拿了什么金牌,已不会引起人们像多年前那样的惊讶和激动了,金牌已经逐年失去了其振奋名族气节和鼓舞群众精神的作用。金牌增加了,但金牌被人遗忘的速度也在同步加快[11]。人们开始记不住冠军的名字,金牌也开始遭遇淡漠。中国竞技体育不再口渴难耐,金牌热在逐年退烧。群众的体育兴趣发生了转变,更倾向于娱乐和精神享受。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同行的政策,群众体育领域中市民体育发展稍显成效,但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体育的开展仍存在较大问题和诸多困难。存在群众体育锻炼质量低,锻炼条件落后,锻炼设备简易,锻炼方式粗放,相关保障也处在初级阶段等情况。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相比,两者难以相提并论,存在显著差距,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填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不足。

总体看来,竞技体育需求引领体育发展的时代恐怕就要结束。群众体育需求凸显的情况下,我国体育似乎应该及时转变,探寻更为合理的体育发展模式。

2 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2.1 中国应坚定不移地建设体育强国

回首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一直在坚定地发展体育运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者都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政策引导下一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取得过一些成绩。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促进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依据事物发展规律,面对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走向和趋势,我们必须读懂“体育强国”政策引导下的中国体育发展所要求的多面融合性,即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而努力。

2.2 中国体育应接纳螺旋式上升的回归性发展

建国后我国体育60多年的发展长路中,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两者看似时而依存,时而排斥,但却一同经历着中国体育从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里,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得到过略显片面的发展,但是两者的发展尚不充分,群众体育发展缺口略大。纵观历史,中国体育发展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欧美各国的竞技体育水平相比,差距却显而易见,尤其在足球、拳击、曲棍球和一些田径项目上。而且只有金牌没有健康的体育大国,难以称“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体质好坏,不是靠那些换取金牌的运动员,而是人民大众的体质。在近年的一系列同龄人体质对比数据中发现,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已经落后很多。所以,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出路就在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也就是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回归。依照事物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发展的规律,我国体育的发展需要并且一定会再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一个新基础上的统一。也就是说,中国体育将在未来向群众体育发展欣欣向荣场景的复归,但是它不是原来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在更高、更丰富基础上的复归。那时,我国体育将完成一次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演绎。

2.3 中国竞技体育应注意不同门类间的科学发展

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一方面,竞技体育目前虽已先于群众体育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存在的种种不足:我国竞技体育内部不同门类间的技能水平差异、同一门类内不同项目间的非均衡发展,我国潜优势项目同其它国家相比的水平差异等等。应该重视我国竞技体育不同项目间的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间的协调发展,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落后项目间的协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的协调发展等等,通过改革和完善下的“举国体制”的进一步实施,努力构建均衡、和谐、全面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局面。同时,注意产业化发展下的中国职业体育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

3 结语

新中国成立至今发展60余年,中国体育伴随国家发展风雨兼程一路同行。面对新形势,中国体育到底该怎么走依然是值得我们回顾和反思的大事。相信只有在进一步的思考中才能真正看清形势并信心坚定地发展下去。胡锦涛主席曾说过,我们发展的道路要用到九个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12]。也许我国体育的发展也应该如此,即坚持“体育强国”建设不动摇,坚持群众体育发展不懈怠,坚持竞技体育发展不折腾,进而保证我国体育事业的长期、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雨普.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的回眸与思索[J].体育科学,2010,30(1):3-9.

[2] 马德浩,季浏.新时期的三大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1,31(5):14-29,26.

[3] 熊晓正.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J].体育文史,1997(5):17-18.

[4] 国家体委.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82—198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46.

[5] 王磊.论科学教育异化[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0.

[6] 舒能贵,陈建军.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体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30-34.

[7] 杨桦,陈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1-6.

[8] 田雨普.60年新中国体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0-14.

[9] 邓大贵. 政府财政职能问题研究——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切入点[D].武昌: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 彭兴庭.论我国房地产业与股票市场间的区隔与整合——基于APT投资组合理论模型的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2):54-59.

[11] 凌平.中国体育发展观念的变迁与前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5):5-10.

[12] 丛硕鸣.“九个字”为中国体育发展指路[J].体育学刊,2009(2):67.

猜你喜欢
金牌竞技体育运动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
竞技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