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策略

2012-04-02 05:31:39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市级校长培训

高 双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论我国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策略

高 双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指挥者。在我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在提倡和谐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迫在眉睫。在我国各市级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缺乏明确的培训标准和目标;缺乏主体性;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主要对策有:创设情境,使中小学校长们真正地参与其中;创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培训环境与系统体系;课程选择多元化;结合时代气息,拓展新方法。

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问题;策略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政策与制度也在竞争中逐渐地完善起来。然而对于各国在教育上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大多数来自学校,因此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学校领导人校长之间的竞争。根据教育部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截至到2006年10月,我国普通中小学校总数418 342所。其中:小学341 639所,在校学生约10 711.53万人;初级中学60 550所,在校学生约5 937.3万人;普通高中16 153所,在校学生约2 514.50万人。全国普通中小学校专任教师1 043.83万人。与此相应,亦拥有一支庞大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截至到2006年10月,全国普通中小学正职校长418 342人(不包括普通中小学的副校长和职业中学等其他类型初、中等学校校长)[1]。由此可见,国家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想要充分地贯彻与实施,中小学校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目前我国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积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校长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这种认识促使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校长培训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家级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就有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还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我国部分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现行的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暴露出许多弊端,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教育体系,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缺乏明确的培训标准和目标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校长在对培训目标的选择上,大多数倾向于校长专题提高培训、高级课程进修班培训、高级研修等[2]。然而我们的培训却缺乏明确的学习与培训目标,导致各中小学校长们对培训相关内容都缺乏准确地认识。培训标准的不明确,导致课程呆板重复、授课随意潦草、考核敷衍了事、效果隔靴搔痒。因此有的参训人员私下里对培训就有这样的总结:“玩上几天、认识几个朋友、听几堂课、看几个专题片、谈几点意见、考察几天、花掉几千,最后写上几篇。”

(二)缺乏主体性

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长培训业应该如此,要发挥各中小学校长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调查数据表明,有26.8%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在是否参加培训的选择上,他们没有说话权;63.5%的校长对于参加什么样的培训的选择上,觉得与他们无关;50%的校长认为选择培训类型与他们无关;在选择培训的课程时高达66%的校长们认为他们不起作用;在所有调查选项中,67.9%的各中小学校长认为在选择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上,他们不起作用[3]。由此可见,我们的培训忽视了作为培训对象——中小学校长的主体地位。现行校长培训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的成人培训体系,没能完全的把握现代校长培训的本质属性和学员的角色关系,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你讲我听为主要模式,学习者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聆听状态,所教授的内容也无法激起学员们的学习欲望。

(三)培训质量不高

在广大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看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只是一个常规性的工作,甚至被培训机构当做是各级各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任务来被动的实施。在培训中常常采用的也是集中理论学习的单项培训方式,这样的态度与培训方式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参培者在培训期间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不高。因此,虽然在校长培训率与校长提高培训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校长培训的质量却不是很高。

(四)培训方式单一化

调查数据表明,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教学方法单调、功能单一,有64%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单调,42%的校长觉得培训机构的功能过于单一[4]。在传统的培训中,形式只限于本地区、小课堂,在时间、空间上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学模式陈旧,教师也是老面孔,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呆板、重复,无创意,培训方法也一直沿用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灌输法。

二 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策略

改革创新是提高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的培训策略也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只有各中小学校长掌握先进的办学理念、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内涵与实质,我们才能真正的在基础课程改革中迈出坚实的一步。因此,对市级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机构要只能掌握一定的培训策略,做到对症下药,真正的从校长的角度出发,以校长为本位,做到一切为校长的发展做铺垫。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创设情境,使中小学校长们真正地参与其中;创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培训环境与系统体系;课程选择多元化;结合时代气息,拓展新方法。

(一)创设情境,使中小学校长们真正地参与其中

“长期以来人们不把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来理解,或者把教育看做人(教育者)对人(受教育者)的改造,而不是主体人(受教育者)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建构。”[5]俗话说的好,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为学员们创设综合运用问题需求模式、个案研究模式、菜单培训模式,将专题讲座、自学、研讨有机结合,将学习理论和岗位实践有机结合的情境,让他们自己身临其境地去处理情境中出现的各种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状况,通过自己与其他校长的合作、交流、沟通,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念,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理论,建构出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

(二)创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培训环境与系统体系

学校环境是教育环境的中心,而培训的环境自然也就是那些接受培的中小学校长们的教育环境的中心。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缸里所泡过的萝卜白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缸里泡菜水的味道。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培训的环境的好与坏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因此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学员们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培训环境,把他们的那种“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培训,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培训一定要有系统性。让学员们能够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和理论,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论框架。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它“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已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强调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6]。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终身学习,当然中小学校长也不例外。

(三)课程选择多元化

以往的市级校长培训的培训课程都是比较固定的,忽视了校长们的主体性地位,没有重视他们的需要与选择。我们应该避免这一状况的产生,在考虑开设培训课程时,应该把校长这一角色渗透进去,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因此我们的培训课程可以向多元化发展,不再是固定的、单一的几门课程,可以使课程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运用课程的综合式、菜单式、自主选择式的方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长,课程内容不用拘于形式,也不追求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各课程。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课程的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注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配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配合、基础课程与提高课程的配合。

(四)结合时代气息,拓展新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训方法也是一样的。由于参训市级培训的各中小学校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遇到更多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问题;又由于参训校长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管理经验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培训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仅仅采取那种集中综合讲座的传统方式解决问题是很难满足参训校长要求的。我们的培训方法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讨论、小班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与体验性的方法可以多运用于我们的培训课堂之上。合作学习对于任何学习者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对学生如此,对参与培训的各中小学校长亦如此。

运用现代技术,是校长培训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长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向教职工下达指令、进行对话等都,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在校长培训的工作中也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远距离教育、电视等的工具提高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效益与效率,同时也会提高各校长计算机的素养和能力。

三 结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以往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但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学识有限,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在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模式方面没有予以介绍。

[1]教育部.2006 年教育统计数字[EB/OL].http://www.moe.edu.cn/.

[2]林魁彪.北京市S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现状与建议[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姚 霞.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G451.2

A

1674-5884(2012)05-0013-02

2012-02-20

高 双(1987-),女,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市级校长培训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8 08:21:42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42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