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东,隆玉婷,盛建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120)
《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简析①
——兼论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开发
江晓东,隆玉婷,盛建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120)
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所以,在开发英语人文教育资源时,应充分汲取西方医学院校有关人文教育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教学大纲。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开发,内容应有代表性,形式可以多样化。在使用此类资源时,应做到三个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质的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医学生;英语;人文教育
身为医药类高专英语教育一线教师,笔者认为现今的英语教学有如下特点:从教学形式上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依然流于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形式,学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互动和参与度不高。就教学目标而言,教师英语教学的目标无外乎是教授学生语言点和语法点,缺乏对课文人文知识等背景知识的深度挖掘,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大体而言也就是为了过英语考试。就教材而言,以我校为例,教材内容虽然丰富,但与学生专业联系不太紧密,没有真正体现医学生的职业特色和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多年来,在从事医学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进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即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英语的工具性;又能紧密结合医护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突出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同时又能利用英语拓宽学生视野,凸现英语教学的人文功能。
发达国家也早已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法国从1992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指导文件,并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人文教育,并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逐步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英国在一份名为《明天的医生》的报告中也提出了平衡医学教育和实践的课程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相渗透相包容的程度。美国早在1966年,就已注意到医学教育严重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张亚斌等,2010)。1984年,缪勒博士领导的GPEP小组,提交了《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医生》(The physician for 21st century)的报告,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确定未来医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心这些在社会中处于独特地位的未来医生的人格、价值观和态度。”(马存根,2003)到目前为止,美国医学院的人文教育无论是在其预科阶段还是专业学习医学阶段已成体系。现代医学是以西医学为基础,最近三四百年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
西方的西医学一直在全世界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中国现今的医学体系则大体照搬国外系统。但是中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蕴含于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的吸收,缺乏对西方医学生人文培养体系的借鉴。在我国,根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针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情况的一项问卷调查,人为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高达98.4%,其中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引发纠纷的有49.5%。对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培养的缺乏是导致这些医患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可见,中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亟待加强。
英语语言是一种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这门语言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还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英语语言教学应当发掘其深厚的人文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探索利用英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矿藏实施人文教育不仅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切实可行。对于我国的医学生来说,英语语言首先是帮助他们了解最新前沿医学的利器;同时,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即英文中常说的“liberal art”,它的学习应当是给学生以知识的积累,以西方文化的沉淀,让医学生充分感受到西方的人文精神,特别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并最终能将其内化为医德。《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就是本着这种想法,力图通过在英语教学中选定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培养医护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在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知识结构失衡、表达能力偏低、认识模式单一、文明修养欠缺等问题的背景下,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实践和尝试。正如该书题目所示“人文英语”,编者的最终目的也许在于力图实现上述英语教学中三个方面的统一,满足对医学生“全人”(the whole man)教育的要求。《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一书仅百余页,总计不到十万字,为便于随身携带的三十二开本。上篇选取了医学相关的希波克拉底誓词(the Hippocrates Oath)和南丁格尔誓词(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Pledge)、医患伦理、医患沟通、医学名家、医学院校、医院故事等内容。北美所有的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要宣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北美护士在授帽仪式时,使用最多的誓言是南丁格尔誓词。中国的医学生和护士在入校的时候也都会宣誓,但宣誓内容则是我国特有的誓词。尽管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这些誓言中都体现了医学生及护士献身医学事业的勇气,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决心。学生通过对这些誓词的阅读,在明白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受到了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衍生出一种自豪感、庄重感乃至对生命的敬畏感。另外,该书第五篇文章是对哈佛医学院的介绍,包括对其培养任务及具体部门的一些介绍。哈佛大学首开人文教育的先河,可以说其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在人文教育方面都非常成熟。学生通过对该篇的阅读可以明白中美两国培养医学生模式的不同,明白自己的差距和优势,更能帮助其更加明确学医的目标。
下篇从文学、时事、家庭教育、人生哲学、爱情、童话故事等方面的古今中外名人名篇选材。其中有经典的孔子语录,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类的名句名篇;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席慕容的小诗乃至国外通俗小诗。在教材的编写中,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还不能完全领会英文原著,所以编者对其中的一些材料进行了相应的删减、简化或改编;同时对下篇作品均提供了翻译,以助于学习者进行双语阅读和自主学习。希望学生能通过这种双语阅读,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更好的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比如中英诗歌押韵的差异,不同语言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同韵味,从而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些材料呈现不同观点和视野,希望读者能运用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有鉴别地吸收。材料后的练习为三个“E”:Enlarge vocabulary旨在培养查阅英语词典解决生词障碍的习惯;第二个练习Explore the background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利用网络或工具书获取背景信息能力;最后希望通过第三个练习Express you remarks促成学生形成和表达独立观点和批判思维等。
在对400名使用过该书的医药类高职高专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试卷394份。44.42%的被调查者承认在阅读该书之前没有阅读过英文课外书,但是71.8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是“有必要”的。这说明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缺乏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经验但具有通过英语扩宽知识面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觉得了解人文知识的英语学习方式依次为“看英文电影”,“读英文课外书籍”,“英文报刊阅读”,“浏览英文网页”;觉得第二课堂中最具人文意义和价值的英语活动依次为“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唱歌”,“英语演讲”。占被调查人数75.63%的学生希望英语课堂教学能体现和注重“医护职业特色”,“人文知识底蕴”,“英语语言能力”。
当被问到“你觉得《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中最具人文教育价值的部分是什么”时,55.33%的人回答是“名人名著双语选读”,还有不少人回答“医学生和护士誓词”和“医院故事”。通过阅读,使用者觉得《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一书的优点是“选材具有一定医护特色”;“篇幅短小精悍,具有可读性”;“书中象《背影》和《一件小事》这样的中文名篇早就读过,阅读它们的英文版本还是第一次,非常新颖”;“题材比较广泛,不仅有象《论语》、《孝经》这样的经典选读,还有一篇是近期在网上流传和热议的诗歌《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一首流传了几十年的《But You Didn’t》,尽管只有几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Hospital Windows》,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
同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该书有不少改进意见和建议。“该书上篇没有对照的中文翻译,对于象我们这些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些吃力”;“阅读材料后面的三个练习题目显得有些粗略,希望有更清晰明白的指令”;“如果要通过英语教学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仅仅通过这一本小册子是不够的”;“在材料形式上可以考虑文字和纸质以外的音频和视频,更形象生动和利于理解接受”;“我个人比较喜欢人文地理方面的材料,但这本书中没有”。还有学生超越了对该书的评论,提出了关于英语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宝贵意见。例如,有学生认为,“应该鼓动每个英语老师来做这件事情”;“英语教师应该首先自己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象这样仅仅是自己阅读还是不行的,如果课堂上有一些更多的讨论和交流,对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多帮助”;“英语课程中通过人文教育后我们应该有一些什么变化或收获?也许很多人对此问题感到茫然,希望有更明确和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引领我们去达成”。
由此可见,开发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是解决篇头提出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这个问题,实现人文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编写此类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应充分汲取西方国家有关人文教育大纲制定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教学大纲,所有的资源开发应基于该大纲。该大纲必须充分体现出“人文”的特点,制定的内容要考虑到现实教学中能有利于多“人”的参与,还要考虑到容纳丰富的“人文”内容。该大纲应明确英语课程人文教育教学的目的:让师生充分认识该大纲不仅仅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从而刺激教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动力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该大纲应该结构合理,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如对具体的课程和具体的课时安排,对医学生需要的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人文知识等内容的安排。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纲,英语教师和学习者都会茫然不知所措,人文教育就只能是泛泛而谈或流于形式。
其次,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的内容应有代表性,题材可以多样化。医学生英语课程应当既要强调英语课程的通识性,又要强调该课程的专业性。内容取舍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学力,在不损害原文风格和信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增减、改写使其更具可读性。同时,对教材人文教育资源的选择可以涵盖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常见人文学科领域,如历史,选材可以考虑选用医学发展的历史或与之相关的故事。人类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和医学疾病息息相关,如数次在西方中世纪时期大规模爆发黑死病,曾经爆发在西班牙的流感,这些疾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医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不仅能对这些传染性疾病有一定了解,同时也能了解中世纪欧洲的一些人情风貌和社会习俗,间接地也了解西方及世界的历史;又如文学,文学和医学有天然的连接,古代就有如“医者,意也”,“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之类的说法,而且在文学创作中也有不少对医学中常见的“生和死”的思考,如美国有名的诗人艾米丽·迪金森,她常以生死作为其诗歌的题材进行创作,这些生与死的感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感悟生活;又如伦理,西方的医学院大都已开设医学伦理课,有利于医学生的医德和人道主义的培养。综上而言,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的选取可以采取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形式来进行这种“通识和专识”能力的培养。
再次,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和材质开发。在开发这些资源时,除了像《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一样精选可读性强、具有经典性的文本材料外,还可以注重收集和整理学生喜闻乐见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曾提到“看英文电影”是最有利于了解外国的人文知识的方式,国外的不少电视剧电影就是与医学相关的内容,那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视频材料可以考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们作为对纸质书刊阅读的一种补充,能从读、听、看等多个方面提高该人文材料的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该做到三个结合。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质的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对该内容进行解析,同时教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参与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采取各种先进的信息收集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医学生人文素养逐步地提高。
“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英语的工具性;又能紧密结合医护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突出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同时又能利用英语拓宽学生视野,凸现英语教学的人文功能,”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在英语教学中选定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无疑是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益探索。同时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也给予了这本书积极的肯定。最后笔者在《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的成功编写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以后的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的收集编写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借鉴。
[1]刘继华.高校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弱化与强化[J].中国外语,2008(5).
[2]周卫群.谈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取向[J].南方论刊,2006(2).
[3]曾淡君.高职英语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6(5).
[4]何 芳.人文精神与大学英语教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5]马存根.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国外医学教育,2003(24).
[6]蒯 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7]张亚斌,石 凯,黄义玲.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2).
G423.04
A
1674-5884(2012)01-0106-03
2011-10-20
江晓东(1972-),男,重庆忠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杨凤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