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文学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合理性研究

2012-04-02 04:56张红霞范玉洁郭纯青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水文学水文多媒体教学

张红霞,范玉洁,郭纯青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地下水水文学》是运用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形成、运动、水情和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学分支学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1]。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地下水问题也越来越多[2],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扩充教学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学时数却在不断压缩。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通过视觉、听觉对人体多重感官刺激,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3],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对于解决上述矛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面的灵活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地下水水文学》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的基本知识(地下水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作用,它与降水、蒸发、地表水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它的补给、排泄,与此有关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参数等)、地下水类型与特征(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其基本类型,包括地下水的主要理化特性)、地下水运动、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管理等。而目前相关的各大院校所使用多媒体课件多涉及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内容不够全面。同时,其针对性及灵活性较差,不能突显本校本专业的特色,也不能很好适应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更新。

2.忽视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地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甚至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容量过大,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学生还来不及消化吸收,就已经一概而过,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如一些学生反映的,上课就像看电影一般,只是觉得热闹,却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有些教学内容由板书表现更为合理,如地下水运动方程的推导,若仅仅依靠多媒体课件讲述,很难控制速度,学生只是被强硬灌输,不能体现出自主学习的主旨,也不能深刻理解各方程的来龙去脉及其物理意义。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信息量,想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学节奏过快,教师只是一味的强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负担重,根本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及空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同时,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掌握及理解,但这一优点也不能被滥用,否则就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地下水水文学》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就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更好的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1.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课件切忌采取拿来主义,或者全盘照搬教材内容,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并结合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特色及其对本课程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围绕教材,广泛收集素材。参照《地下水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环境地质学》等多种教材著作,同时结合地下水水文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针对本专业特色,组织编写课件内容。首先,课件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其次,注重图、文、声、形的有机结合,不应把大篇幅的叙述性文字粘贴在课件中,文字应简洁、准确,要强调视觉效果。但也不应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过多的动画和视频,看上去热热闹闹,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目即忘,违背了教学的初衷。第三,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补充课件内容。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均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结合这两种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补给、排泄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等内容,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形相结合,展示动态变化过程,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如对于地下水系统概念的讲解,仅仅凭借文字的表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地下水系统的整体性,而结合图片和动画,便一目了然。

对于地下水运动方面的内容,公式的推导及计算部分必须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这很难使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及运用,影响学习效果。而通过板书的推导,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给学生和自己的大脑均留下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将刚刚讲授的知识消化整理。对于授课教师,可以梳理自己的授课思路。

多媒体技术能展示许多常规实验无法展示的抽象内容,但其不可完全替代实验教学,应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及学生的主体性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切忌坐在计算机课桌后,似放电影一般,一篇篇放映PPT,不管学生听懂与否,只顾自己完成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和学生本身,逐渐使学生发现自我,发挥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事先做好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概括或提问、强调等方式,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把认知引向深入,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5]。如讲述洪积扇中的地下水时,从沉积物形成时的水动力场到沉积物沉积规律,再到地下水的分带性特征,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特征,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同时,多媒体切换速度不可过快,对于重点、难点部分,除了结合板书讲解外,要给学生留出做笔记的时间,使学生课后有温习的纲要和思考的余地。

4.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

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后,教师要多渠道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加以分析,了解多媒体授课的效果,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方式、方法。

5.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通过建设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在网上完整的学习这门课程,加强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我校专业教师与学生分处两个校区,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学过程中“答疑解惑”这一环节的进行。而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同时,可以选编大量的练习及试题,通过在线答题系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只有合理应用这一新兴教学手段,扬长避短,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束龙仓,陶月赞.地下水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郭会荣,梁 杏.《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4):74-77.

[3]刘春立,吴延东.多媒体课件开发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沧州师专学报,2003,19(1):80-81.

[4]谢 浩,刘晓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8,7(4):69-73.

[5]王录军.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增刊):S1.

猜你喜欢
水文学水文多媒体教学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基于项目教学的《水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面向地理专业水文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水文
《水文学》课程改革的培养实践与探索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