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睿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成长小说的先驱
——斯宾塞《仙后》中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历程
马 睿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成长主题一直是西方文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斯宾塞的《仙后》第一卷描写了红十字骑士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活动,透过这些冒险活动,我们可以看到红十字骑士的心智成长历程,这是一个“堕落—再生”的过程。文章以成长小说作为议题,通过分析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历程,认为斯宾塞的《仙后》可以被视为英国成长小说的先驱。
斯宾塞;《仙后》;成长小说;先驱;红十字骑士;堕落—再生
《仙后》第一卷的基本情节是围绕着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历程展开的,主要描述红十字骑士如何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骑士成长为英国的守护神圣乔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红十字骑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险。鉴于他在错误林、骄傲宫、绝望洞、虔诚宫以及与恶龙决战的三天等五次冒险活动乃是构成整个第一卷的基本故事框架,因此,本文的阐释也就是围绕着这五个方面来进行。
经历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之后,红十字骑士心智方面经过了洗礼和砺炼,在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了自我,最终走向成熟。红十字骑士经历的这一系列冒险活动遵循的是与《圣经》文学的“死亡—复活”模式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堕落—再生”模式。虽然斯宾塞的《仙后》属于传奇史诗,但从情节发展来看,我们也可以把整个第一卷看作成长小说的先驱,因为第一卷中所描写的经历种种探险之后的红十字骑士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在英国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但是,“我们所用的‘小说’(novel)这个术语直到18世纪末才得以充分确认”。[1]2从词源上来看,novel这个词有“新的”之意。这里所谓的“新”强调的是创作倾向新颖,它不同于传统的虚构的创作倾向,而是主张“将创作对象确定在个体的人所经历的具体事件上,让个体经验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首次让文学创作稳稳地落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世界这一坚实的土地上”[2]18。从此,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确定,成长问题也作为一个文学主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考证,“成长小说”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其作为公认的文学术语是从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1833—1911)开始的[3]。英国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其实就是德国成长小说最为著名的变体[4]2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典意义上的成长小说就是研究人物心理成长的小说[4]20。也就是说,成长小说向读者展示的是主人公人生中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经历,通过这段特殊的经历,主人公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得以充分反映。
从体裁上来看,尽管斯宾塞的《仙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但它的确是一部长篇英雄叙事史诗,一部“未完成的寓言性的罗曼司”[5]69。据研究,“从雏形期到成熟期,英国小说已经繁衍出二十余种样式,其中包括早期的叙事性散文作品、罗曼司、骑士小说、寓言小说、冒险小说、书信体小说、讽刺小说、感伤主义小说、哥特式小说、历史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印象主义小说、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反小说、荒诞小说、超小说、校园小说以及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网络小说等等”[6]3。由此可见,斯宾塞的《仙后》不论被看作一部长篇叙事史诗或罗曼司,都属于小说初级阶段文学形式的范畴。这为本文将斯宾塞《仙后》作为成长小说的先驱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习惯以圆形来思考问题,认为圆是神的象征,是统一、完美和永恒的象征。“根据基督教人文主义观点,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因而都隐含着完美性。它们当初被创造时都是完美的,最终也必将达到完美。造物主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和归宿,因此万物的运动都呈现为圆形模式”[7]84。由此,文艺复兴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堕落—再生”模式所呈现出的圆形图式应运而生。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堕落—再生”模式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变体。总的来看,不论哪种变体都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都是在追求完美。斯宾塞《仙后》第一卷就是以红十字骑士为英雄原型而铺设的英雄追寻主题叙事模式。“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追寻叙事的运动线路一般有线性运动和圆形运动两种模式。线性追寻方式是指从始点到终点的单向型追寻线路;圆形追寻方式则是追寻行动会终止在出发点上,形成一个圆形图式”[8]。西方神话学家坎贝尔在其著作《千面英雄》中也指出,单一神话的叙述模式遵循的是由核心公式‘分离—传授奥秘—归来’三阶段构成的圆形追寻模式,即“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为他的同类造福的力量归来”[9]31。《仙后》中对红十字骑士冒险历程的叙述就包含了许多神话因素,如: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巨人奥戈格里欧等。
《仙后》根据不同的叙事目的,同时采用了线性追寻和圆形追寻两种图式[8]。笔者认为这里的圆应该是一个同心圆,其所作的运动是向心运动。在雨果看来,基督教“把最重要的真理指示给人说,生命有两种,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不朽的;一种是尘世的,一种是天国的。它还向人指出,就如同他的命运一样,人也是二元的,在他身上,有一种兽性,也有一种灵性,有灵魂,也有肉体”[10]145。在这里,内圆代表的是红十字骑士在灵魂方面所经历的堕落与再生;外圆所代表的是“堕落—再生”模式的具体化,是世俗的躯体所承受的,即由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历程所组成的特定的成长模式;圆心是神。从圆周到圆心,对红十字骑士的冒险历程的叙述所采用的就是线性追寻模式,此时的红十字骑士所经历的是灵魂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线性运动也是主人公心智的成长。从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来看,成长小说已形成特定的模式,即“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过程也就是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11]8。当我们把斯宾塞《仙后》第一卷的情节发展与成长小说的特定的叙述模式相结合来考虑时,我们不难归纳出红十字骑士的成长模式,即:天真—诱惑—出走—迷惘—救赎—顿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其中,外圆的“天真—诱惑—出走—迷惘”模式与内圆的“堕落”模式相联系,而“救赎—顿悟—实现自我”的模式则与“再生”模式相联系。“灵魂的圆规是以时间开始、以永恒终止的,它总是围绕着中心运动,中心既是它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7]90。返回“中心”就意味着返回“永恒”,意味着达到灵魂的完美和生命的永恒[7]91。既然斯宾塞创作《仙后》的意图是塑造一位绅士或者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那么,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所经历的堕落与再生实质上就是在追求完美的品德。尽管红十字骑士所追寻的这两个圆形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他总是倾向于自身的目标,总是朝着完美的中心不断运动,总是在努力塑造自身的完美品德。在这一过程中,红十字骑士的心灵和灵魂不断地经受着砺炼和洗礼,从无知走向了成熟。
英国文学史上,将成长问题作为文学主题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反映该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问世。经典意义上的成长小说都带有很强的审美教育性,通常是以一个年轻人作为中心贯穿始终,以他生命的一个阶段(从懵懂到成熟)作为表现舞台,以塑造“完整的人”为理想,以达到“处世和谐”为目的,重点描述他在期间的性格发展变化[3]。斯宾塞《仙后》中,红十字骑士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天真—诱惑—出走—迷惘—救赎—顿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七个阶段,蕴含了“堕落—再生”的圆形运动模式。从情节发展来看,这种圆形运动模式主要由红十字骑士在错误林、骄傲宫、绝望洞、虔诚宫及与恶龙的三天决战等五个部分的冒险经历来体现。
斯宾塞《仙后》第一卷开篇出场的红十字骑士并非一名身经百战的大将,而仍是“从未挥舞过武器”[12](“Yet armes till that time did he never wield”)的初出茅庐的骑士。他的世界是如此的纯洁无暇、天真无知,渴望着“在英勇的战斗中检验自己的能力”[12](“To prove his puissance in battell brave upon his foe”)。虽然有乌娜陪伴左右,警告他武器一定要随时不离手,可他仍旧大意地“将不用的武器交由矮子暂时保管”[12](“And to the Dwarfe a while his needless spere he gave”)。
天真就意味着对外界世事的变动处于无意识状态。在基督教教义中,“无意识就是魔鬼,其原因在于无意识是无序的,不遵从上帝的诫命的。它完全听从的是人的本然生命的律令,听从的是‘肢体的律令’而非‘精神的律令’”[10]134。红十字骑士的天真无知为魔鬼的侵入制造了可乘之机。
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被撒旦诱惑开始,两千多年来,诱惑一直是基督教文学的一大主题。斯宾塞《仙后》中,红十字骑士在错误林所遭遇的诱惑也遵循了这样的文学传统,只是这一次实施诱惑的不是撒旦,而是大巫师阿奇马戈。在基督教教义中,对于世俗的人来说,一旦遭遇诱惑,就会失去自由选择的意志。就像《圣经》伊甸园中的夏娃,自从被魔鬼撒旦诱惑之后,灵魂就堕落了,此时,夏娃的意志便不再受自己支配,而是沦为魔鬼作恶的工具。因此,在大巫师阿奇马戈对红十字骑士实施梦诱之后,红十字骑士心中由对上帝的信仰筑起的堤坝就已经受到侵蚀。“从字面意义来看,乌娜的名字Una本意是‘太一’、‘唯一’和‘一体’,来自伊丽莎白时代读者熟知的拉丁文短语 Una Vera Fides,‘唯一真正的信仰’”[13]。在红十字骑士抛下乌娜独自仓惶逃离时,其心中对上帝的信仰已经被摧毁。
丧失了信仰的红十字骑士,从此开始迷惘,逐渐走向堕落。堕落的标志,其一,是红十字骑士无法抑制内心的虚荣,去与“无乐”打斗,争夺一块与自己的盾牌完全相对立的异教盾牌—“无信”的“可耻的盾牌”;其二,是红十字骑士被杜埃莎所迷惑。“从字面意义上看,杜埃莎的名字Duessa由意大利文Due(二)和拉丁文esse(本质)合成,本意是‘两面的’、‘二元的’和‘两重的’”[13]。由于“真相、真理”是“一”(one,unity),“二”就意味着“虚假、假相”。手持异教盾牌、被虚假和假相迷惑的红十字骑士,此时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上帝的信仰,灵魂走向堕落。
红十字骑士在绝望洞中遇到一位来自地狱的名叫“绝望”的人,“绝望”向他缕述了人世间的苦难,规劝他选择死亡来享受战争之后的安闲。在红十字骑士欲拔刀自尽之时,乌娜夺过了他手中的刀,带他逃离了绝望洞。由于乌娜代表着唯一的、真正的信仰,因此,她对红十字骑士的救助可以被看作是上帝爱意的惠顾,是上帝对走向堕落的灵魂的救赎。毕竟,“只有上帝才能将人从罪中救出,使人获得永生”[10]141。
这种救赎一直延续到虔诚宫,在虔诚宫中,经过基督教“信”“望”“爱”三美德之化身的卡丽娅三个女儿的精心调教,红十字骑士学会了忏悔,明白了只有拥有坚定的信仰,人才能有获得上帝拯救的希望。经过一番苦修之后,红十字骑士终于得以享受上帝之爱的恩泽。最后,在敛心默祷老人的引导下,红十字骑士得知自己即将成为快乐英格兰的圣乔治。这是在心智和灵魂经过砺炼和洗礼之后的顿悟,是一种认识自我的表现,象征了德性的升华。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同时,)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14]35。此时的红十字骑士决定以斩杀恶龙、重建“伊甸园”来实现自我。在与恶龙决战的三天里,出现了“生命泉”和“生命树”。“生命泉”象征了基督教的洗礼仪式[15]193。受伤后跌入生命泉的红十字骑士被象征性地淹没在旧世界,泉水洗去了他的罪恶,当他醒来时,他已到达了彼岸的新世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生命树”则象征了基督教的圣餐仪式[15]193。“生命树”上的汁液不仅治愈了红十字骑士的伤痛,而且提供了生命本身。总之,“生命泉”和“生命树”帮助红十字骑士成功重建“伊甸园”,使红十字骑士起死回生的同时,也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至此,红十字骑士的灵魂得以再生,其与乌娜的订婚,更是象征圆满,使灵魂达到了完美。
从错误林,经骄傲宫,入绝望洞,进虔诚宫,至与恶龙的三天决战,最后成功重建“伊甸园”,红十字骑士走完了由“天真—诱惑—出走—迷惘—救赎—顿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七个阶段组成的“堕落—再生”的成长之路,经历了心智和灵魂的历练和洗礼。这种由同心圆的向心运动组成的圆形运动模式,象征了一个人的心灵从迷失到被拯救的全过程。在此期间,红十字骑士的心智变化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因此,这也是一个人不断进行自我德性的塑造、逐步成长的过程。综上所述,斯宾塞的《仙后》作为一部展示英雄成长历程的长篇叙事史诗,完全可以被看作成长小说的先驱。
[1](美)瓦特,伊恩·P.高原,董红钧,译.小说的兴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2]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买琳燕.走进“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97-99.
[4]孙胜忠.美国成长小说艺术与文化表达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5]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胡家峦.历史的星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刘立辉.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6):29.
[9](美)约瑟夫·坎贝尔.张承谟,译.千面英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10]莫运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出版社,2004.
[12]Abrams, M. 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M].the fourth edition, volume 1,part 1.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
[13]熊云甫.《仙后》第一卷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名作欣赏,2008(9):95.
[14]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M].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A Pioneer of the Bildungsroman: the Growth of Redcrosse Knight in Spenser’sFaerie Queene
MA R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
The theme of initia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focuses of the western literature. The first novel ofThe Faerie Queenemainly talks about a series of adventures experienced by Redcrosse Knight. Through these adventures, we can see the growth of Redcrosse Knight in the aspects of spirit and soul,and this process also appears as a “fall-and-rise” pattern. Based on the topic of the initiation novel, the present paper ventures to prove that Edmund Spenser’sFaerie Queenecould be regarded as a pioneer of the English initiation nove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dcrosse Knight’s adventures.
Edmund Spenser; TheFaerie Queene; initiation novel; pioneer; Redcrosse Knight; fall-and-rise pattern
I106.4
A
1009-8135(2012)04-0079-04
2012-05-09
马 睿(1986-),女,云南华宁人,回族,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郑宗荣)